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2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22]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56]

  • 十问时间[137]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37]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49]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75]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08]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63]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55]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45]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7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华严三圣与华严五祖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185   时间:2021-2-1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2月10日  佛学研究网

        恭迎华严菩萨圣诞!殊胜吉日,请吃素、放生、念佛、供灯,广做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

    南无华严菩萨摩诃萨
    南无华严菩萨摩诃萨
    南无华严菩萨摩诃萨

        华严三圣

        即《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

        (一)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之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又称法身。

        (二)普贤菩萨,以其居伏道之顶,体性周遍,故称普;断道之后,邻于极圣,故称贤。

        (三)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意为妙德。以其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

        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居中位;文殊菩萨主智门,立于毗卢遮那佛之左;普贤菩萨主理门,位于毗卢遮那佛之右。

        华严菩萨

        华严菩萨之名,载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华严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诸大菩萨于此会上闻法。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一为唐代清凉国师(澄观大师),一为元朝正顺法师,皆以专修《华严经》而名。《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华严宗乃我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一宗正依之根本经典,故名华严宗。以其大成于法藏贤首国师,故又名贤首宗;全经以彰显一真法界为主旨,故亦名法界宗;清凉国师著华严大疏钞,发挥华严精义,故一名清凉宗。

        华严五祖

        华严五祖分别为:华严初祖,杜顺大师;华严二祖,智俨大师;华严三祖,法藏大师;华严四祖,澄观大师:华严五祖,宗密大师。

        华严初祖,杜顺大师

        华严初祖,杜顺大师(公元五五七至六四○年),雍州(今陕西省)万年人。俗姓杜,法号法顺,十八岁依止因圣寺的僧珍禅师出家习禅。一生禅通妙用,济世度人,时人号之为“炖煌菩萨”。隋文帝敬信,以月俸供养。专宗华严,著作《法界观门》,将华严高深的理论,融贯为禅定的观门,而创出“真空绝相、理事无碍、周遍含容”的法界三观,是一位融理论实践为一体的大德。他一生中神异事迹很多,有瞎子聋子拜见他以后,能见能听。涉水过河,河水断流,上岸后水流如故。唐贞观十四年(公元六四○年)圆寂于义善寺,深为朝野所敬重,唐太宗尊称他为帝心尊者。弟子有智俨、动意、达法师、樊玄智等多人,均闻名于当代。

        华严二祖,智俨大师

        华严二祖,智俨大师(公元六○二至六六八年),天水人(今甘肃)。别号至相大师、云华尊者。孩童时代喜欢堆石成塔,串花成盖,自己当法师,为玩伴说法。十二岁时,初祖顺和尚上门度化,父母欣然应允。智俨乃跟随顺和尚至终南山至相寺,其后跟随师兄达法师悉心受学,两年后出家。二十七岁,作《华严经疏》五卷,也就是有名的《华严搜玄记》,成一宗之规模。其它的著作,将近二十余种。他除了以著述弘法,以教育徒众为职志外,一生不求名闻,风范清高。唐高宗总章元年预知时至,对门人说:“吾此幻躯纵缘无性,今当暂往净方,后游莲华藏世界,汝等随我,亦同此志。”到十月二十九日晚上,圆寂于清禅寺,世寿六十七,是为华严宗第二祖。弟子闻名者有法藏、怀齐、义湘、慧晓、薄尘、道成法师等多人。其中,法藏大师为华严三祖;义湘大师于新罗(朝鲜半岛国家之一)弘扬大法,该国推为华严宗初祖。

        华严三祖,法藏大师

        华严三祖,法藏大师(公元六四三至七一二年),康居国人,出生于长安。世称康藏国师、贤首国师、国一法师、香象大师。法藏是他的名字,贤首是武则天皇帝封赐给他的名号。大师十六岁时,曾经在陕西法门寺阿育王舍利塔前,燃烧一指,以表示对佛教奉献的虔诚。后来听智俨大师讲《华严经》,就归投在他的门下。法藏大师一生宣讲《华严》三十余遍,多弘大法于宫廷。每有瑞应,或有光明从口而出,或见五彩祥云凝空,或感大地震动。景龙二年奉中宗旨,集百位法师于荐福寺祈雨解旱,七日后,感应道交,大雨滂沱。中宗深受感动,发心受持菩萨戒,并赐师号“国一法师”。景云二年(公元七一一年)冬,奉旨祈雪,精诚上感,雪乃盈尺。法藏大师有感于寺院有导天地祥和的功能,乃奏请中宗,于东、西两都(长安、洛阳)及吴、越、清凉山五处兴建华严寺,收藏佛经典籍。时人敬慕,尊称他为“大乘法师华严和尚”。

        法藏大师历经唐高宗、则天女皇、中宗、睿宗、玄宗五朝,受五帝敬重,礼遇有加。传曰:“和尚虽为五帝门师,王臣并皆礼事,然犹粪扫其衣,禅悦粗食,惟以戒忍自守,弘法利生为务。”弟子有宏观、文超、智光、宗一、慧苑、慧英等,学者如云,未能悉数列出。

        华严四祖,澄观大师

        华严四祖,澄观大师(公元七三八至八三九年),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法号澄观,字大休,号清凉国师、镇国大师、大统国师、华严疏主。华严教法,遥承于法藏。随本州宝林寺霈禅师出家。二十岁,于昙一大师处求受具足戒,于常照禅师处求受菩萨比丘戒,亲近钱塘天竺寺法诜法师,修学华严教法。

        大师在出家受具戒后,立下“十愿”自励,每天必诵《华严经》,施食给饿鬼孤魂。大师刻苦自励,终成为华严宗的一代祖师,曾参学于南山律宗及南禅、北禅、《三论》、《涅盘》等当代名师。另亲近东京大诜和尚,听受《华严》闻后立时能复讲,诜和尚赞叹他说:“法界宗乘,全在你了!”

        综观澄观大师一生宣讲《华严》五十遍,设无遮大会十五次,身历九朝,先后为七帝讲经。弟子有宗密、僧叡、法印、寂光等,其它得法者百余人,学僧数千人。

        华严五祖,宗密大师

        华严五祖,宗密大师(公元七八○至八四一年),果州(今四川)人。法名宗密,世称圭山大师、圭峰禅师。二十七岁,依止遂州(四川巴中)大云寺道圆禅师出家。受戒后,参访荆南惟忠禅师、洛阳报国寺神照禅师。公元八一○年,抵襄汉,遇恢觉寺灵峰阇黎,病中授以澄观大师《华严大疏》六十卷、《大钞》四十卷。宗密得法,欣庆踊跃,立志寻师。元和五年(公元八一○年),入澄观大师座下,跟随澄观大师学《华严》,大师曾赞叹他说:“能够追随我遨游于毘卢华藏世界的人,只有你一人了。”赞为不可多得的英才,继承清凉大师,宗弘华严。师又随荷泽宗的禅师学禅,提倡教禅一致,影响后代甚钜。大师毕生的贡献之一是对《圆觉经》的精辟注释。他以《华严经》为根据,对《圆觉经》做详尽的批注,着有《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释义钞》等书,为历来注解《圆觉经》的泰斗。

        太和元年(公元八二八年),文宗诏入内殿,问诸法要,因赐紫袍,敕号“大德”。会昌元年正月六日,坐化于兴福塔院。世寿六十二。裴休宰相为撰碑文,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八四七年)追谥“定慧禅师”。弟子有圭峰温、慈恩寺太恭、兴善寺太锡、万乘寺宗、瑞圣寺觉、化度寺仁瑜及玄圭、智辉等数千人。

        华严宗经过五位杰出大师的推弘,完成了华严宗精深的思想体系,和天台宗同为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光辉灿烂的二大圭璧。

    南无华严海会佛菩萨
    南无华严海会佛菩萨
    南无华严海会佛菩萨

        凡逢诸佛菩萨佳期如能吃素行善,读经拜忏,放生,念佛,守戒行善,必蒙佛力加持,消除无边业障,累积无量福德!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文殊和普贤信仰[517]

  • 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温金玉:行胜于言[760]

  • 霸气侧漏:武则天与佛教[919]

  • 念阿弥陀佛与普贤十大行愿[1286]

  • 九大菩萨分别管啥事儿?看看你与哪尊佛菩萨有缘[1745]

  • 杂花庄严生活禅——净慧长老的华严思想[2314]

  • 华严和密教在辽代的弘传[1888]

  • 论华严三圣的关系[1773]

  • 华严妙语20句,悟透福报无量![3579]

  • 华严三圣之三圣圆融观[3155]

  • 天台与华严及判教[2045]

  • 中国"普贤学″与"中国化"普贤信仰诠释蕴涵[10257]

  • 家人反对她去寺院,看看这位居士是怎样转违缘为顺缘的![2064]

  • 佛陀五时说法[4902]

  • 普贤菩萨:佛门中的行者[2725]

  • 坚韧、坚持、不退缩,这就是普贤菩萨的精神![2945]

  • 普贤菩萨的大愿[3259]

  • 恭迎普贤菩萨圣诞!顶礼东南亚最有人缘的菩萨,功德利益无边[4201]

  • 华严之因果别义学说[3369]

  • 以灯供佛 峨眉山大佛禅院万盏明灯供普贤[412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