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02]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16]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29]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39]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38]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59]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43]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93]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209]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215]

  • 十问时间[190]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209]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佛弟子最容易“错上加错”的8件事,你中招了吗?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979   时间:2021-1-2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月26日  佛学研究网

        “我今天喝酒吃肉了,不配再做功课了,算了不做了”

        “我已破了一戒,戒既然不具足了,何必再继续持它呢”

        “虽然是荤菜,可是剩下了多浪费啊,还是我吃了吧”

        “佛教戒律太广泛太严格了,我一时不能全部受持,干脆不受了”

        本文介绍的8种情况,是很多人都容易犯的“错上加错”的行为,看看你中了哪一个?

        1 饮酒、吃肉之后功课也“不敢”做了

        经常有居士这样问:师父我今天喝酒了,晚上能做功课吗?师父我今天吃肉了,晚上能做功课吗?诸如此类的问题。

        饮酒食肉过失很大,既然受戒就应该持戒。如果在家信众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坚持住,应该至诚忏悔,这样罪可消灭。

        早晚功课是修行人的法宝,慈云大师说:“朝暮不规,如宝马无缰。”修持要持之以恒,一曝十寒是不会有成效的。

        “二堂功课三餐饭”,吃饭是维持生命,做功课是养活慧命,应该看得比吃饭还重要。如果因为饮酒,出于尊重经文而不做功课,那是错上加错。可沐浴更衣,待酒退之后补上功课。

        2 破戒后就放弃学佛

        有的人由于业力牵引,不得已破坏一条戒律,由于戒体残缺,于是就放弃对所有戒的持守。

        《百喻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二百五十头牛,常把它们放在草原上吃草。有一天,跑来一只老虎,把他的一头牛吃掉了。这个人看到后,心里想∶“我的牛失去了一头,已不是全数了,我还要这些牛作什么呢?于是他就把所有的牛都赶到一个深坑里去,在坑底排着队,统统把它们宰杀了。”

        这故事比喻∶有人受持如来的“具足戒”——二百五十条戒,本来很好。后来偶然犯了戒,他不生惭愧心,不求忏悔还净,却反作这样想法∶“我已破了一戒,戒既然不具足了,何必再继续持它呢。”于是索性无所忌惮地、把所有的戒都一概舍弃不持。这正如因死一牛而杀群牛一样的愚痴可怜!

        破一条戒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如果不能及时悔改,而放弃所有戒,是错上加错的事情。

        3 说了一个妄语,再用另一个妄语来遮掩

        不妄语就是不说瞎话,不说挑拨离间的话,不开不健康的玩笑等。一般情况下,刚学佛的人,能把这几条做好,就能再进一步。

        学佛久了,或者在道场时间长的,基本都能做到。而且,能做到这些的人,他的气质一般都和普通人不一样了,一般都言语柔和,使人愿意亲近。

        不得已说了妄语,只要不犯大妄语,就可以忏悔,无论采用什么悔过方法,只要忏悔就可以让心重归清净。

        然而有的人碍于面子,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用另一个妄语来掩饰自己的妄语。此时的掩饰其实会产生连锁反应,可能会引发更多妄语来次第掩饰。

        4 家人剩下的荤菜,怕浪费而吃掉

        受了菩萨戒的居士,由于自己家人没有信仰,或为招待宾客,没有办法给家人或宾朋做荤菜,这是可以的,为了不让家人烦恼,为了家庭和睦。

        然而如果在荤菜剩下之后,怕浪费而自己吃了,这就是愚痴了。

        本来亲手做已经是不得以而为之,后再吃那就不可理解了。剩菜怎么办?埋掉就可以,这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否则就是错上加错。

        5 忏悔后还要犯,于是就不忏悔了

        有罪当忏悔,忏悔得安乐。佛教非常重视忏悔,经典中处处教导我们忏悔。但有的人会指责忏悔的人,说忏悔后还犯,忏悔有什么用,这是在欺骗佛菩萨。于是就不忏悔了,其实这也是错事一件。

        忏,就是忏其前愆;悔,就是悔其后过。也就是改往修来的意思,原本忏悔后是不再犯。然而由于业力的牵引和愿力的薄弱,很多时候忏悔是真忏悔,但最后还是会犯。

        当然这样是不对的,但就算是这样,总还会有惭愧心。这个惭愧心是难能可贵的,千万不要因为做不到悔后不犯,就放弃忏悔。

        悔后再犯本来就错了,再丢掉忏悔的行为,那就是错上加错。

        6 诵经后出现不如意就不诵了

        诵经的目的就是福慧双修,诵经就是为了积累功德。由于以前没有功德,因此没有冤亲债主讨债,现在有点功德了,冤亲债主就来了。可以说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因为果报现前,业就消掉了,如果果报不现前最终会成为我们解脱的阻碍。

        好比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忽然醒悟,感觉应该挣点钱,不要靠别人救济。于是就做点工作挣点钱。由于挣了一点钱了,于是以前所欠过债的人都找来了,要他还钱。

        聪明人会知道债主索债是以前自己所欠,和自己参加工作没有关系,应该认账,并继续工作。而愚痴的人则会认为,债主讨债是由于自己工作带来的,从而放弃工作。

        业力现前是自己前世所造业因,和诵经没有关系。退一步讲,就算有关系,也是因为诵经有功德了,应该继续读诵,继续回向给冤亲债主。

        这样精进不懈地用功,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业海干枯,得大解脱。所以千万不要在诵经之后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放弃诵经,这是错上加错的表现。

        7 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不知道改过,还怀恨在心

        别人是我们个人的一面镜子,如何对待别人的指正,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德行和将来成就。

        当别人给我们指出不足时,首先不是去反驳、去辩论,而是先作检查,确实错的,马上改,确实没错的,也作个警示,以便更加重视。

        佛教僧人在做羯磨忏罪的时候,可以自己举罪,也可以有别人举罪。并且别人举罪的时候,并不要求事实确凿。而是教诫以“见、闻、疑”三事,举出其罪,令犯罪者忏悔,不再做犯戒和造诸罪业的事。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很容易误解别人,可是我们从微细的角度讲,就算是让别人误解,不也正说明自己小节方面做得不好吗?所以就算别人怀疑,第一念也应该是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反驳,甚至怀恨。

        可是往往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己本身有缺点的第一个错误上面,再加一个攻击对方的错念或行为,错上加错。

        8 佛的戒律不能完全做到,就彻底不受戒

        《百喻经》有个渴见水喻的故事:

        过去有一个人,在路上,非常口渴,很想弄些水来喝。但当他见到一条河流,而且水很清洁的时候,这个人却只是呆望着,并不下去喝水。究其原因是他认为这么多的水喝不完,既知喝不完,所以不喝。

        这个故事比喻∶有些人强词夺理地坚持着怪僻的见解,不近情理。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人,以为佛教戒律很广泛严格,一时不能全部受持,就索性舍弃不受,仍旧流转生死,终没有得道的希望,那是很可怜也是很可笑的!

        不能全受是自己的业障,本来是错,因此而不受戒就是错上加错。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你是个冤家!有些怼人语录竟然很佛教[481]

  • 戒律的现代价值与意义[1326]

  • 这堂课必须上!佛陀给世人的二十条忠告,每条都受益终生![1538]

  • 学佛之人不要错上加错[1622]

  • 2022开工大吉!弘一大师:万象更新时,改过自新也[1804]

  • 兰翠:从《唐语林》看唐代佛教的世俗化[3433]

  • 信口开河+忽悠,摊上妄语业,这事可挺大[1921]

  • 佛教戒律和唐代的律宗[4506]

  • 修行的两个方便,你知道吗?[2886]

  • “说谎”只是件小事?NO!它会导致诸多可怕后果[2576]

  • 修行需要注意这四种“居士”,你身边也有吗?[3337]

  • 戒律的作用和意义[2183]

  • 五种障碍偷走善根和功德[2203]

  • 家家都有监控器,人人都是大数据——恭迎监斋菩萨圣诞!迎小年 祭灶神[2157]

  • 有罪不忏悔,修行就修不上去![2318]

  • 怎样做才能对的起我们的生命?[2283]

  • 修行人不要有诤讼胜负之心[2080]

  • 修行以戒为体,戒是出生死的护身符[2344]

  • 四点建议避免学佛走偏![1971]

  • 当恶业遇上拖延症[217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