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03]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02]

  • 对松悟禅[121]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3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45]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60]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115]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65]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59]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202]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71]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20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 作者: 大安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2318   时间:2021-1-23   录入:wangwencui


    2021年1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十方诸佛是在果地上圆满了菩提心,我们业力凡夫是在烦恼、分别里面有菩提心的那种体性,有时候又称为如来藏。

        有一部经叫《如来藏经》。在这部经典当中,佛告金刚慧菩萨言:“善男子,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乃至德相备足,与我无异。”

        这些开示只有佛才能说得出来,是以佛眼——佛是具足五眼,五眼圆明——他才能够现量观照一切众生,不仅是人道众生,乃至蜎飞蝡动的众生。这些众生在轮回颠倒当中,他就充满贪瞋痴的诸多烦恼。

        但在这烦恼当中却有着如来的智慧、如来的五眼、如来的相好光明,像如来不动尊一样的结跏趺坐,乃至于所有的相好光明、神通智慧都具足,与我无异。就是众生这些智慧德相,与我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

        在《华严经》里面也是指称这一点。佛在开悟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大乘佛法开显的圆教的理念。

        我等众生在轮回颠倒当中,是不了解这个生命的真相的。我们哪会想到在我们这个苦难深重的、污秽不堪的生命当中,却有这么尊严的佛性。所以经典当中,常常用各种比喻来比况我们烦恼当中的佛性:就好像枯萎的花中有诸佛;污秽的粪便当中有真金;地下藏有宝藏;破败的衣服当中裹了一尊庄严的佛像;贫贱丑陋的女人,怀了一个转轮圣王;焦黑的模具里面有上妙的宝像……

        用这些来比喻众生贪瞋痴,各种妄想、烦恼、颠倒、尘劳的境界当中都有如来藏。甚至阿鼻地狱的众生,也是如来身、如来眼具足,有“真如清净法,名为如来体”。

        所以《涅槃经》说,一个声闻阿罗汉虽然有天眼,但是他不相信众生有佛性,仍是肉眼;一个众生虽然是肉眼,但是他坚信众生有佛性,也是佛眼。他是以佛眼亲见来相信、接纳、信受,肉眼也就是佛眼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504]

  • 新春福慧|上供三宝,下济众生[599]

  • 人生的三次觉醒: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807]

  • 佛在你那儿睡着了[805]

  • 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814]

  • 跋山涉水,只为众生[1134]

  • 愿求无上佛道,度脱一切众生[863]

  •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1343]

  • 月溪法师谈佛性[1297]

  •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1308]

  • 什么叫众生[1661]

  • 夜夜伴佛眠,朝朝还共起[1794]

  • 你就是佛啊![1851]

  •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1913]

  • 为什么我没有佛性[1950]

  •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则佛性不能发挥出来[2164]

  • 何为“自心净土”[3610]

  • 念念为众生,事事皆佛法[2713]

  • 利他时也要想想自己的动机![2279]

  • 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才算真正读懂了《心经》[264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