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僧肇《物不迁论》思想研究 |
|
[
作者: 黄百仪 来自:硕博文库 已阅:4872 时间:2006-10-5 录入:caosanshang |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研究所 1990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出版年代】1991年 【文章标题】僧肇《物不迁论》思想研究 【文章作者】黄百仪 【指导教师】陈荣波 【文章页数】109页
【中文关键词】僧肇|物不迁论|玄佛思想|思想史|魏晋玄学|教育
【中文摘要】 僧肇处于玄佛思想交融的时代,因此,历来对僧肇思想的诠释与评价皆有许多争议之处。当中尤以《物不迁论》为甚。本论文即探讨《物不迁论》的思想,以历来的诠释为纬,《物不迁论》的论证分析为经,尝试寻究出最合理的诠释。各章的大要如下: 第二章:首先说明历来对《物不迁论》的诠释,指出其诠释的重心与根据。主要讨论五位学者的诠释,慧达、憨山、镇澄、汤用彤与唐君毅。慧达的《肇论疏》是现存最早的注疏。对本论的疏解完全是站在印度龙树中观学的立场。慭山诠释的立场是以台、贤、禅为主的中国佛学,并且是证之以个人的修行的心得。至于镇澄所采取的立场虽然与憨山一致,结论却大相径庭,认为本论是外道常见之执。汤用彤站在思想史的立场,以魏晋玄学的”体用”的观点来诠释本论。唐君毅站在认识论的立场,认为僧肇是要人即动见静,以进而超越动静。 第三章;分析与《物不迁论》有关的几个论题。首先说明《中论》的“八不”,以与《物不迁论》比观。其次,分析“变动”在时、空与存在上的不同意义,与僧肇的“不迁”义作对照。最后,说明时间与时间性存有的问题,介绍“三世实有”与《中论》的主张,与僧肇的主张相比较。 第四章:详细分析《物不迁论》的论旨与理论架构,从着论主旨、“不来不去”的论证、论证方式等三方面来说明。本论基本上是要透过“不来不去”的论证以否定常人对一切动静、生灭现象的观念。在论证的方式上虽是承袭《中论》“八不”的精神指出常人观念的矛盾之处以破常人之执,不过在论证的处理上却是以简乐繁,以常人的今昔之分,辩破常人的动静等观念。第五章:从上一章的结论来看诸家诠释,提出一批评与反省,以及结评《物不迁论》。
| |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