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00]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14]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13]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03]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03]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21]

  •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128]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①[120]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42]

  • 格局大了,你就顺了[130]

  • 如果事与愿违,等一等也没关系[122]

  • 思维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13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虚云老和尚: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 作者: 虚云老和尚   来自:网络   已阅:2429   时间:2021-1-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月2日  佛学研究网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众生无量劫来,被物所转,都是心外见法,不知自性。本来无一物,万法了不可得,妄执心外有法,成邪知邪见。

        既然说识得心无寸土,那就算了,何必还说许多名堂,什么三归五戒,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等等。说这多法门,无非对治众生的心而已。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么病,就给什么药,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众生无量劫来,被无明烦恼污染了真心,妄认四大为自身相,不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今欲返本还原,要先调身,断除习气,把粗心变为细心。从有为到无为,在自性清净身上用功。行住坐卧,一天到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小心谨慎,断除习气。胆要大,心要细,胆大包身,不被境转,心细则气细,否则粗心浮气。

        这种情形可以自己检查,一般人在劳苦奔波忙忙碌碌时,就气喘息粗,有定力功夫的人,再忙也不喘气,一天到晚,总是心平气和的。一心不乱就是定。妄无本体,有定就无妄,就能复本心源。

        功夫从外头做起,先讲威仪教相,行住坐卧都有威仪。不要说忙得要死,还讲什么威仪。既然作如来之弟子,先圣之宗亲,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就要做到任他波涛浪起,振锡杖以腾空,假使十大魔军,闻名而归正道,怎能因为忙了就不讲威仪呢?

        昔日浮山远录公谓其首座曰:“所以治心,须求妙悟。悟则神和气静,容敬色庄,妄想情虑,皆融为真心矣。”“以此治心,心自灵妙,然后导物,孰不从化?”

        所以有眼的人,看你一举一动,威仪怎样,就知你有道无道。

        佛在世时,舍利弗初为婆罗门,路逢马胜比丘,见他威仪很好,心生恭敬,从之问法。马胜比丘说:“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闻偈得法眼净,归与亲友目连宣说偈言,亦得法眼净,即时各将弟于一百,往诣竹园求愿出家。佛呼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被身,即成沙门。

        你看马胜比丘行路威仪好,便成如是功德。这就是以威仪导物,孰不从化的例子。初发心的同参们,要向古人习学,一心观照自己,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无心,不被物转。若不如此,不守本分,随妄流转,何异俗人?虽说出家办道,都是空话,各人留心。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三句经典佛语,请一定牢记心中![278]

  • 佛门如何看待“爱情”?送给情人节的智慧礼物[339]

  •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都很“笨”[539]

  • 爱自己的十项修炼[445]

  • 人生有三色,和颜悦色、察言观色、不动声色[637]

  • 听从内心的声音,好好爱自己的11个重点![778]

  • 一诚长老:“白天吃饭,晚上睡倒” 这么平凡的道理,你偏偏向远处求[876]

  • 放下了,就不要拖泥带水![1063]

  • “现在”“方便”这些词都源于佛教,离了它们,话还能说全乎吗?[2425]

  • 虚云老和尚:话头与疑情[1981]

  • 修道人莫要被这三件事所转[1782]

  • 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著[1441]

  • 放下对外境的执著,就不会在别人的情绪中悲欢[1328]

  • 人生,何必那么着急[1465]

  • “心平”二字 谈何容易?[1861]

  • “福德”和“福报” 的区别[1815]

  • 快乐来自内心[1568]

  • 不论哪部经,你都不要去执著[2455]

  • 原来佛门中的“空”是这个含义[2276]

  • 除烦恼、断执着,从持戒开始 ![220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