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 佛学研究网
德山宣鉴禅师是禅宗一代大宗师,若有人前去参学,僧人开口,就被德山禅师棒打一顿,学僧回答不出,吞吞吐吐的也被棒打一顿,因此被称为“德山棒”。
然而,谁又没有当年呢?德山禅师年轻时候热衷讲解《金刚经》,学识,文化极好,名声在外,却被一位卖饼的老婆婆给难住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这个难题吧。
欲与南方禅宗一决高低
德山宣鉴禅师没有悟道前,对律藏和性相二宗经论颇有研究。经常给信众讲《金刚经》,时人称之为周金刚。
宣鉴禅师颇为自负,曾经对他的同学讲:“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和香严智闲禅师一样也是问一答十,问十答百。)
宣鉴禅师后来听说南方禅宗盛行,大讲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天下学人莫不归附,心里愤愤不平,说道:“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
于是,宣鉴禅师便担上自己多年所注的《青龙疏钞》,离开四川,准备去湖南、江西,找那里的禅宗大德一决高低。
在去澧阳的路上,有一天,宣鉴禅师遇见一位老婆婆在龙潭山山脚下的一处路口卖烧饼。他放下担子歇息一下,顺便准备买一些点心充饥。
老婆婆指着他的担子问:“这个是什么文字?”
宣鉴禅师回答道:“《青龙疏钞》。”
老婆婆又问:“讲何经?”
宣鉴禅师道:“《金刚经》。”
老婆婆道:“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
宣鉴禅师瞟了一眼这位普通的老婆婆,心里并不在意,说道:“请问。”
老婆婆道:“《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
宣鉴禅师一听,傻眼了,不知道该如何应答。当然,烧饼也就没有吃成。
宣鉴禅师羞愧得连头也不敢抬,挑起担子,径直上龙潭山去了。
答案是什么?你参出来了吗?
参不出来就来看看宣化上人是怎么讲《金刚经》这一段的吧。
三际求心
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过去际、现在际、未来际。“三际求心心不有”,要在三际求这个心,是没有的。因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为什么呢?你说这个过去,什么是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既然已经过去了,所以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现在的迁流不停。你说这个是现在,哦!这个又过去了;你又说这个是现在,这个又过去了。现在不停,那么你现在心在什么地方?
未来心,这未来的还没有来呢!没有来的也是没有呀!所以这“三际求心心不有”,心没有了;“心不有处妄原无”,心既然都没有了,哪个地方还有个妄想呢?你若会得这种的道理,根本就没有;在如来藏性上,什么也没有的。
你懂了吗?如果还不明白,就去看《楞严经》的七处征心,佛陀为我们说的很明白,相信你一定会悟到答案!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