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7日 佛学研究网
我们知道《心经》是一部讲“空性”的佛教重要典籍,它不但是《大般若经》的核心,同时也是所有佛经的总纲。《心经》开篇就开宗明义的说明了这一点,“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它的大体意思是说,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告诉舍利弗,当我修行进入到甚深的禅定状态时,我用本自具足的真心,也就是这至高无上的般若真慧“观照”到我们的身体是五种元素通过各种因缘所组合而成的,世间万物也是各种机缘组合而成,这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它是一种假象。正是因为我观照到了这一真理,我当下也就觉悟到“空无自信”的宇宙人生真相,也就不会受到任何外相的侵扰,更谈不上什么苦难和厄运了,最终也就度掉了一切的苦厄。
这句话的核心就是“照见五蕴皆空”, 观自在菩萨是通过“观照”而证得“空无自性”的真理,那么问题就来了,什么是“观照”和“空无自性”呢?
什么是观照?
这个“观照”不是感应,更不是关心或者观察的意思,它的前提是具备佛和菩萨的般若真慧,才能观照到世间万物的真相。般若不等于智慧,它是高于智慧的,智慧是思想层面,般若是精神层面的大慧。菩萨叫觉有情,是通过修行证得了般若真慧的人,同时也是帮助别人证得般若真慧的人,所以叫觉有情。观照对于世间人来说,就是用智慧去观察事物的发展,去处理内心的烦恼,我们要时刻观照自己的内心,让内心清净无染就不会生起烦恼,也就不会有苦难和厄运降临。
什么是空无自性?
“空无自性”就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而生的,它是处在无常与变化之中,是有生灭的,是不真实的,是一种虚幻的假象,也就是佛教说的“无自性”,无自性就是“空”,所以叫“空无自性”。“空”不是说什么都没有,他讲的是没有本性的物质叫“空”,如果空是没有,那就是断灭法,断灭法就是灭永恒,是没有轮回的,断灭法也是佛教最为严重的邪见。
照见五蕴皆空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照见五蕴皆空”这六个字是讲观音菩萨通过甚深的禅定功夫,用那至高无上的般若真慧,观照到了人的身体是五种元素集合而生成的,这五种元素佛教称之为“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五种,色蕴是物质、受蕴是感受、想蕴是思想、行蕴是行为、识蕴是意识。因为这五种元素是通过因缘造作才现前的,所以说他是虚幻的,不是真实存在的,它是无自性的,观音菩萨才说五蕴皆空。
“照见五蕴皆空”它还表达修行境界的层级问题,就是讲修行者通过禅定进入般若深观状态下,才能观照到五蕴诸法都是“空无自性”的,这个是菩萨修行才能达到的一种境地,也是佛教中修行者的最高境界。
结语:
心经中的开篇这句话,是告诉世间凡夫不要执着这个身体,我们的身体是五蕴所聚合的产物,我们做造作的业也都是五蕴所呈现出来的,我们要知道五蕴是没有自性的,它是无常的,是有生灭的,它的本性是空的。既然知道这个身体是空的,是一种假象,那我们就应该摒弃对身体执着,也就去除了这烦恼和痛苦的根源。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