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01]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14]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13]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04]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04]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22]

  •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12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①[121]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42]

  • 格局大了,你就顺了[130]

  • 如果事与愿违,等一等也没关系[123]

  • 思维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13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温金玉:我们所有的迷惘皆来自“不识相”
     
    [ 作者: 温金玉   来自:网络   已阅:2287   时间:2020-12-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0年12月4日  佛学研究网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经典,其空慧在于破执除相。早在唐玄宗时就将《金刚经》与《道德经》《孝经》作为儒释道三家的核心经典推广,“诏颁天下,普令宣讲。”

        记得四十年前还在大学一年级时,听老师讲哲学,提到慧能的求法因缘是在客栈有人诵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平生第一次接触《金刚经》的经文,充满了好奇。由此很长一段时间对禅宗产生了迷恋。

        曾看到过德山禅师的公案:他原本南下要去破斥南宗禅的“顿悟成佛”说,信心十足,想不到在一个小饼店里竟翻了车。

        德山禅师欲买点心充饥,卖饼老婆婆却言,若能回答一个问题,点心免费供养。提出的问题是:“《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大德要吃点心,点的是哪个心?”德山禅师愕然不知所对。

        此后我也跟着迷茫许久。

        其实在学修的历程中,《金刚经》更像一把势如破竹的利刃,解析着生命的迷团。

        往往人们的虔诚跪拜,只是希冀礼佛一拜,罪灭恒沙;精进诵经,渴望念佛一声,功德无量;参与放生活动,算计着如何能得到健康保佑……而《金刚经》却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人们崇拜庄严神圣的佛菩萨,《金刚经》告诫:“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往昔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如今人们念咒诵经,完成每日恒定功课,《金刚经》却说:“如来无所说”,并斩钉截铁地宣布“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者,即为谤佛。”

        想想当年读到这些话语时的那一份如晴天霹雳般的心灵震撼。即使往后所谓智慧增上,抛却自利自得的狭隘,愿发菩提心,去上求下化,可《金刚经》又说:“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不啻当头棒喝,顿生大怖畏心。

        一部《金刚经》,仅仅五千余字,真正惜字如金。所要破斥的就是“有所得”。

        我们或许嘲笑过梁武帝,他度人造寺,写经造像,被达摩禅师批为“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善因,非是实相”。

        想想“了无功德”,如此毫无拖泥带水的截断;看看“三轮体空”,如此息念忘虑的提升,连我们隐藏于内心深处那一点点道德满足感也被冲刷的干干净净。令人体会着何谓“桶底脱落大地阔”的彻底与洒脱,以及“去年贫无立锥之地,今年贫却连锥也无”的一尘不染与毫无负累。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真正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因为“实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的核心是“空性见”,以“缘起”来解读“空”,即缘起性空。主张一切事物与现象皆无自性,因为从因缘所生,故依因缘的转化而转化,不具有实在性与确定性,没有实体所以叫空。

        但空并非没有,所以佛说一切皆空,同时又说一切因缘皆有;不但要体悟一切皆空,还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恶。学佛人要从离恶行善、转迷启悟的过程中去证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谛圆融。

        “波罗密”,告诉我们的是烦恼是此岸,菩提是彼岸,其实烦恼即菩提,此岸即彼岸。彻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有情无情不二。若以静处为是闹处为非,则是坏世间相而求佛相。离生灭而求寂灭。“断除妄想徒增病,趋向真如即是邪。”

        明白“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道理,不厌生死,不乐涅槃。其实无三界可出,亦无菩提可求。达致“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的见地。因为“说般若者,即非般若,是名般若。”这就是一份正见的相续。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德清禅师曾说:“予初入空门,不知佛法之广大。将谓单栖吊影于穷山绝壑,草衣木食,守枯禅而为上乘。及亲大教日深,读杂华,观普贤妙行,无一类而不现身,无一事而非佛事。以不舍一众生,乃见佛慈之广大;不弃一尘一毛,方识法界之甚深。”

        仔细想想,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迷惘与痛苦皆来自于“不识相”。要么认假为真,识空为有;要么扫荡一切,寸草不生。

        “不识相”,就是我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世间的实相。

        有人问梦参长老:“人生如戏,我也知道自己在演戏,为什么演不好呢?”

        长老回答:“因为你不投入角色,一旦投入了,又被角色所转了。”

        我们了解了佛法,知道了因缘所生法的道理,就是要懂得做所应做,又不被所做而转。所谓“空花佛事,时时要做;水月道场,处处要建。”识相,就是要我们知道“诸相非相”。

        众生之苦,皆因执着。因何执着?皆因“不识相”。若能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陀的忠告

        《金刚经》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想想佛陀曾对世人的忠告:
        一、不因传说而轻信。
        二、不因传统而轻信。
        三、不因谣言而轻信。
        四、不因经典记载而轻信。
        五、不因逻辑推理而轻信。
        六、不因学说推论而轻信。
        七、不因符合常识判断而轻信。
        八、不因预设成见而轻信。
        九、不因说者外表而轻信。
        十、不因师长所言而轻信。

        学佛之目的,并非是为求得保佑,祈祷生命中没有风雨,而是在风雨来临时懂得如何勇敢去面对。

        “即使我预见所有的悲伤,但是我依然愿意前往……”

        智谕老和尚曾说:“不要求事事如意,要求事事如法。”

        缘起当下,生命就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觉悟都是佛。悟解空性,就是让我们学会不生分别,不起执着,回归本来,去悦纳生命中的一切可能。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不执着我,不分别法,便能调伏其心;若能调伏其心,便能了知诸法缘起,洞悉缘起法性空无。

        我自己为人民大学本科生开设《金刚经》导读课程多次,也曾利用周六晚上时间在北京雍和宫为120多位出家师父一字一句讲解《金刚经》长达两年。如果问我学习《金刚经》的感受,曾总结出十个字:宜应病与药,病去药不留。

        元代赵孟頫所撰《临济正宗碑》云:“佛以大智慧,破一切有;以大圆觉,摄一切空;以大慈悲,度一切众。始于不言,而至于无所不言,无所不言,而至于无言。夫道非言不传,传而不以言,则道在言语之外矣。是为佛法最上上乘。”

        祈愿此生能自性自悟,以自为灯,以法为灯。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普贤大愿的现代解读——温金玉:行胜于言[504]

  • 不识相!这三个字说到根儿上了[576]

  • 南怀瑾:《金刚经》里的三大智慧,让你人生通达[749]

  • 《金刚经》的智慧:一生的修行,就是修好八颗心[1315]

  • 《金刚经》的生活实践[1678]

  • 5000多字的《金刚经》,为什么反复解释这2个字?[1654]

  • 解读《金刚经》·第六讲[1874]

  • 《金刚经》与真心的妙用[1352]

  • 解读《金刚经》·第四讲[1780]

  • 《金刚经》揭秘了八大生命真相!越早知道越好[2316]

  • 金刚经与禅宗[4189]

  • 金刚经解决什么?[3215]

  • 《金刚经》:当你累了就默念这三句话,不论什么事,都会改变![2516]

  • 初学佛者,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2321]

  • 《金刚经》释疑[2006]

  • 读《金刚经》一定会让你获得不可思议[2176]

  • 一生的修行,就是修好八颗心![2041]

  • 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么意思?[2049]

  • 金刚经中的40句名言[3019]

  • 老婆婆一个问题难倒讲《金刚经》的和尚,她的难题,你能解吗?[253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