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2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22]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56]

  • 十问时间[137]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37]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49]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75]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08]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63]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55]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45]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7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禅诗二首赏析
     
    [ 作者: 冯学成   来自:网络   已阅:2085   时间:2020-10-22   录入:wangwencui


    2020年10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毗婆尸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身,犹如幻出诸形象。

    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品析:禅宗特别看重“法源”“法统”,自己是“教外别传”——释迦牟尼佛的嫡传心法,那么释迦牟尼佛的法又是谁传的呢?《五灯会元》在卷首说:“古佛应世,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故近谈贤劫有千如来,暨于释迦,但纪七佛。”佛教把大劫分为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这位毗婆尸佛,是过去庄严劫千佛中的第九百九十八尊。下面我们来看这首偈子。

        “身从无相中受身”,宇宙万物之“身相”,不论佛与众生,都是从“无相”中而来。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佛教的道理也与之相同。试想人类社会、地球、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无不在运动变化之中,现在的种种现象,过去未必存在,以后也未必存在。在这生生不已、变化不息之中,反过来看现在所存在的一切,真是“犹如幻出诸形象”啊!主宰这一切的力量是什么呢?“幻人心识本来无”,若客观存在是“幻”,那么人们的心意识这些主观存在呢?

        既然人都是“幻人”,那这些主观的精神存在,仍然是“无”。既然主观、客观的一切都是虚幻缥缈的,那么人们斤斤计较的那些“罪福”,当然会都“皆空无所住”了。


    《空手把锄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品析:善慧大土名傅翕(489-561),浙江义鸟双林人,世称善慧大士、双林大士或傅大士。他生当南北朝时齐、梁、陈三朝,神异颇多,极得梁武帝的尊仰。后世禅师们对他极为仰慕,对他的言行多有诗偈赞颂。他可以说是前禅宗时期妙会禅宗的代表人物。这首怪诞的诗偈,后来常常为禅师们引用,里面到底有什么“秘意”呢?

        这首诗偈,表达了佛教、禅宗常说的“不可思议”,超越生活的境界。“空手把锄头”,明明两手空空,却拿着一把锄头,玩魔术也玩不到如此的地步。“步行骑水牛”,是一人步行,另一人骑水牛吗?不,就是他一人,说他在步行,同时却骑在水牛背上;说他骑在水牛背上吗?他却在步行。这是分身变化,如孙悟空一样吗?当然不是,禅宗是看不起神通的。这里的意思,是要人们从常规的思维逻辑中转过身来。若以常规的思维和判断,这是绝不可能的,你一旦超出了常规思维和判断的约束,发现了超出或潜藏在眼耳鼻舌身意中的那个“真我”,就会发现“原来如此”。那个“真我”是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永远都是“空手”,但却可以“把锄头”。他既未“步行”,也未“骑水牛”,但的确又在“步行骑水牛”。

        至于“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是对常人所知的动静观念的否定。人们认为是“动”,他却从中看到了“不动”;人们认为是“静”,他却从中看到了“不静”。世人之所以是世人,就是因为不能超越自己这种社会赋予的思维观念。这种思维观念是如此的顽固,万事万物都必须打上它的烙印,佛教称之为“颠倒见”。不否定这种“顛倒见”,则不能解脱,不能成佛。这首诗偈的意味很深长,读者应自己领会,若更有高见,就可喜可贺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一首禅诗一种感悟,在禅诗中寻找平静的力量[842]

  • 随缘自在:悟透人生的十首经典禅诗[1108]

  • 读懂苏轼这7首禅诗,世间万事,不过如此![1631]

  • 值得品悟一生的禅诗三十首,读完神清气爽,建议收藏![2134]

  • 禅诗:退步原来是向前[3474]

  • 20首小禅诗,唯美而经典![2521]

  • 说说佛教经典里关于“牛”的公案和禅诗[2857]

  • 刘禹锡的诗与禅[3616]

  • 禅意画意:王维与禅诗[2508]

  • 禅诗:无言的心理咨询师[2485]

  • 历代最精彩的30首禅诗佛偈,值得一读再读![6947]

  • 20首禅诗,20种人生境界[2779]

  • 名人与禅修|苏东坡豁达的秘密是什么?读了这三首禅诗就懂了[4556]

  • 欣赏禅诗,须了禅境[3371]

  • 禅诗赏析:机关用尽不如君[2809]

  • 经典禅诗赏析:此中有真意[3105]

  • 松阴石畔读禅诗[2326]

  • 一首禅诗 道出人生大道理 [义辉法师][2440]

  • 母亲节的献礼:禅师写给母亲的禅诗[3398]

  • 五家七宗前重要的禅诗[228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