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8日 佛学研究网
“修在仙岩寺”之惠能没伎俩 不断百思想记圆妙法师的悟处
半个月之前的某一天,师父忽然就听到圆妙法师跟他说:师父,我终于明白“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了!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这也正是师父创立的参悟之路——“虹光九关”的第八关,圆妙法师那日透过去了!
师父也跟着欢喜,立即发微信语音告诉一干弟子们。
庚子年大疫的乌云里忽然便透出了亮光,阴霾顿失。
“圆妙反而要感谢这场疫情了!”师父的喜悦溢于言表。因为疫情,圆妙法师安居参悟自性,有了突破乌云、看到太阳的机会。
乌云是烦恼。太阳是真如自性。然而不是说突破了乌云就没有了乌云。乌云还是乌云,乌云还在。只不过在乌云的状态下一直有太阳的存在,即使是乌云密布。
于是圆妙法师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断烦恼思想是误区!”
知否知否?烦恼妄念如流水瀑布般不停息,断不开,根本没有前念已断、后念未起时的什么中间还有个空的念。
瀑布般的妄念烦恼就让它自然地冲泄流淌,真如本性本自不动,明明白白、清清了了。
“这些道理,以前任师父怎么说我都无法接受,现在不仅是完全接受,更是体认!承担!”圆妙法师柔软的山西腔里有了坚定的果敢和满满的笑意,“当下体认即可!”
“所谓的修行,即是当下体认并承担。慢慢地修,修信——相信我就是佛。不要着急,以幻修幻。而真如自性也不是修来的,本自具足的。彻底放下身心的执着,三毒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体认之后,三毒习气自然就少了,是一个渐修的过程。”
烦恼不断,我也是佛。“三毒水泡虚出没,五蕴浮云空去来”!我就是佛!我就是阿弥陀佛!
“即使体认了我就是佛、我就是阿弥陀佛,我也要求生净土。现在念佛的时候,虽然也有很多恶念,但不理它,它是自生自灭的。”
这些话,圆妙法师说得斩钉截铁的。
以前,不管女儿在做什么,圆妙法师的心都是被揪紧的,担忧、愁结,不知所措,寸步不离。
出家八年了,为何还是这样?
作为一位中科院博士后出家的法师,不乏深入经藏、不乏各种实修,虽然也经常咀嚼师父的开示——你即是佛,但就是因为不能体认、不能承担,才有了多年未挈入无生法的种种困苦。
女儿是她的心结。
法师出家时,女儿二十七岁,研究生已经毕业。看女儿一头埋在经书里、日日念佛的架势,圆妙就下决心出家了,其中的一念私心便是:只有一个女儿,家里总要延续香火,我就代女儿出家吧。
然而女儿注定的出家命随后而至。于是母女俩成了师兄弟。很多时候,圆妙认定女儿是在经历“魔拷”,只要撑过去了,彼岸有份,净土可期。她本人的出家和精进都源于女儿。除了师父,女儿便是自己最大的善知识。
但都出家了,作为母亲的担忧却没有少。女儿用功过度,圆妙很是担心,日夜盯着,急得不行,本来一味参禅的也随着女儿念佛修净土了。
此时看着女儿敲木鱼诵经的圆妙法师终于坦然了。
女儿还是这样的女儿,圆妙已经不是原来的圆妙。
“女儿和我都有真如本性,没有什么可担忧了;再说了,她一心念佛,靠定弥陀,我尽可放心。”
或者,圆妙还是原来的圆妙,女儿已经不是这样的女儿了。
圆妙照样吃饭睡觉洗衣服,什么都没有变。
女儿在圆妙心中,却是佛了。
而女儿、佛、众生,和圆妙本人,都是平等的。
圆妙继续说:正因为都是平等的,对待别人、对待一切都和对待自己一样了。自己更像是一个旁观者,寂寂地地看着自己和所有的一切。没有妄念、没有我执的清净念在延续着。但是,觉受到的、清净的佛的状态仍然不是佛的状态,因为还有无明——只要有“我觉”、“我受”,就是有“我执”。
没有掌握好方法,学佛三十年还是老样子,因为走不出执着妄想。如果住在妄想的角度来处理人生,那么今生无解,也不可能往生。因为自己把自己绑定在无量的妄想里了,佛号根本没有用。
临终的正念有两种,一种是圣人的正念,它是万里晴空一轮明月,完全没有妄想,藕益大师、印光大师是这样。
凡夫的正念叫不随妄转,不是没有妄想,就是不要受它干扰。这个站位很重要。
要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面对烦恼。
要站在本来没有罪业的角度来忏悔业障。
要站在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
要站在一个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处理事情。
——按照圆妙法师的悟处,落实到净土法门,就是这样了。
好了,该认真总结一下圆妙法师的悟后语录了:
断烦恼思想是误区。一念返照,明白当回到真如自性,烦恼思想还在,但不再受影响。就像乌云本身没有问题,穿越它,在更高的天空,不再受其影响。
真如自性。
师父说的是对的。闭关的时候,不吃不喝不睡,站、坐、念佛皆是外相,皆不是本性。我们以为现在这个“我”是我,就永远回不到本性。
一切的发生,只是缘起,幻化易变的现象,而这个波浪背后不变的“水性”,才是你的真如自性。
修行次第。
先修无常。释迦牟尼佛说,把无常观到极致,就是某种程度的开悟;再破我执,只有解决我执的粗大烦恼,返本归元才成为可能。
念佛的佛力加持也很大,但圆妙法师的开悟,还是因为参禅,一直参什么是“自性”,一念返本,而后趋入。
一切皆是妄想,一切皆是缘起性空,缘起并不是自性。
宇宙万物的缘起,就像电视机上的画面,有,却不是真实不变的,一切皆是缘起性空。真正不变的是自性,一切都是自性的幻化,世界只因一念无明起。
如何参悟观照自性,返本归元。
在佛的见地观修,真正跳出去,还是因为一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八年的修行一直在往外跳,把“我”的身心也当成外,宇宙世间万物一切是外,假想安住在佛的见地上久了,也就慢慢趋入了。因为众生本具佛性。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都不是修出来的,自性中一切圆满具足,只是被“我执”障碍。慢慢地跳出贪嗔痴慢疑的障碍,自性可见。自性本来清净,本自具足。
自己的力量不够的时候,要依靠佛的见地,要依靠佛号咒语佛力加持的安住,直到明心见性。
众生与佛有什么区别。
众生就是佛。众生与佛的自性都是无二无别的。不是波浪背后的平静是自性,不是心足够清净是自性,那只是禅定的妄念少,自性本来清净,自性是水性,无论起波浪,还是风平浪静,背后的“水性”才是自性。
但众生的功德还不够圆满,故要修之,从究竟的理上,到证量圆满,功德圆满。
再来回顾一下圆妙法师的证悟历程,大致如下:
第一阶段:悟山河大地一切是我。
出家前,悟到山河大地一切是我,有见性境界,不稳定,掉出境界。
第二阶段:破我执。
广读佛经,发心为寺院做事。一日洗手时根尘脱落,破身见,未破心见。
第三阶段:念佛了生死。
照顾女儿(法号明一),顿感无依,遂依靠弥陀解决生死问题,了生死便放下生死挂碍。
第四阶段:证悟。
虽一直参悟自性,真正证悟因一念回光。闭关时,一时站,一时坐,一时念佛,遂感行住坐卧皆不是自己,一念回光,花开见佛。
最后来分析一下圆妙法师的修行方法:
第一,由慧悟入、在佛的见地证悟成佛。
第二,禅即是观。
观不是外观,外观为外道。反闻闻自性。反观能观是谁,能观也要破掉,直到悟到一切山河大地只是自性的显现,自我的身心世界只是妄执。观即可二六时中做功夫。观亦是参。《大念处经》开示观法。
“采访”完圆妙法师,大家奇怪地不再活泼。体验着安住于真如自性所带来的无穷力量反而使人平静、沉寂。就像无限生机、深厚广阔的大海呈现着静静的海平面,没有一丝波澜。
大家走出天王殿,一抬头,满眼的青碧透着嫩黄,正是即将金灿灿铺满庭院的银杏列队,庄严而华丽。所有人忽又兴奋了起来,有人无端地喊出了师父往年望庭前早梅而流出的 “不望无情处,泪伴雪花飞” 两句来。哈——
不望无情处,泪伴雪花飞;
但坐九霄外,忍看杏子落。
或者,
不望无情处,泪伴雪花飞;
须向有心界,虹逐日光舞!
再或者,
不望无情处,泪伴雪花飞;
九品道侣在,娑婆即极乐!
弟子们哈哈笑着,尽情画蛇添足。最后那一句“九品道侣在,娑婆即极乐”,也是圆妙法师的女儿——法号叫“明一”的小师父想说的。修在仙岩寺,道侣济济,正法绵延,即便是短期挂单,也深深沐浴在圣地的无尽光明之中。明一师父身心安于莲台,日日佛号嘹亮,法喜充满。
弟子们也都知道,师父的一言半句往往都是绝壁,毫无回旋余地。任大家如何承接,都是狗尾续貂。但即便如此,趁着“虹光九关”的最后一关——“无语默”尚未到来,我辈且行且歌,再絮再叨,为“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续个尾添个足,透个消息、催个生、“无语默”起来啰:
三千大千界,
几人吃饭几人饱?
一念翻转法界,
圣人乃边末事!
凡有言说即是错,
佛也是错,悟也是错。
凡有念起皆是错。
错错错!
佛也是个妄,
修也是个妄,
一切一切都是妄。
妄妄妄!
——你认为你证得了也是个妄!
嘟!
——本来具足。你要证个什么?
哦!
——没有什么东西是你要证得的!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