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09]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02]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37]

  • 十问时间[118]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16]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31]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58]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5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45]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26]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65]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6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若想改变困境,请做到以下几点!
     
    [ 作者: 弘恩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1881   时间:2020-9-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0年9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作为一位刚遇到佛法的人,若想依佛法迅速安顿身心,改变困境,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虔诚与信心

        《华严经》中说“信为道源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根。”

        信,是决定我们能否从佛法中得到利益的根本与关键条件。

        佛法是世间上最究竟圆满的智慧,能断一切苦,得究竟乐,历史上的高僧大德,王公庶民,皆从佛法的信心中得到了种种利益,在此无须赘述。

        众生皆以因缘而得度,因缘者,即是敬信。

        若半信半疑,抱着“有病乱投医”试试看的态度,多半会出现抱怨佛法“不灵验”的结果。

        世人说“心诚则灵”,诚,即是虔诚与信心的意思。

        二、恭敬祈祷,称诵圣号

        佛经中记载的诸佛菩萨,非同民间神话故事中的虚构人物,他们是能够完成“自觉,觉他,乃至觉行圆满”的觉悟者,他们乘着无尽的利益众生的慈悲心,于有缘众生之中种种化现,以无量的智慧方便度化众生。
    诸佛菩萨的名号皆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力,是世间之中最吉祥殊胜的名称,经中说:“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如果我们能以虔诚清净的心来称诵圣号,就会获得不可思议的感应与加持。历史上持诵圣号而消灾免难的故事不胜枚举。

        《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信能度。”愿有缘之人皆能断疑生信,得大利益。

        三、努力反省,改过迁善

        事出必有因,就如同人会生病一样,一定是坏习惯的长期累积才导致疾病的出现,人生的障碍与痛苦,也是因为自己在身、口、意方面的恶习沿袭累积而成。

        “善为乐因,恶为苦因”,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

        当遇到人生种种逆境时,最忌怨天尤人,不仅于事无补,反而让自己钻入牛角尖,不断扩大负面情绪的蔓延与影响。

        佛法所言觉悟者,首先是能够时时自我反省。

        佛经中说“一切唯心造”,我们的整个人生乃至眼中的世界,都是自心的显现。

        譬如在相同的时间地点,内心欢喜的人,看一切的外境都是明媚向上的,而内心充满烦恼的人,眼里所见的一切外境都是阴暗的。

        人生一切的障碍皆起于从前累积于身心的恶业。

        众生之所以迷惑不解,找不到症结所在,是因为没有智慧所致,而智慧的短缺,正是因为“情生智隔”的缘故。

        所谓的 “情”,佛法中叫做“情执”,也叫“我执”,亦即执著色身为我,并执取种种观念,自是非他,认为天下只有自己是“善人”,一切的过错皆是他人的,因此内心充满着抱怨与不平。

        这种人生的重惑,将会引导我们进入颠倒痛苦的境地。

        因此,欲要远离种种痛苦,人就要常怀惭愧,常省己过。

        四、布施修善

        悭贪吝啬是众生另一种深重的习气。经常会有世间苦恼之人来到寺院,多是“急来抱佛脚”,以烧香拜佛与佛菩萨做交易,希望菩萨保佑消灾免难,诸事如意。

        这其实是一种侥幸之心,就如同以微薄的投资期望获得亿万财富的回报一样,遥不可及。

        若欲改变当前逆境,消灾免难,一定要修诸善法积累功德,而修积之法,对在家人来说,财物布施最为当机。

        《大智度论》中说:“出家重持戒,在家重布施。”

        布施在菩萨修行的六度法门中称为“第一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译为“度”)。

        为什么布施如此殊胜呢?因为众生万般的贪爱执着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烦恼痛苦,皆本乎“我”,对身体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非常贪恋痴迷,甚至“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却不晓得,将来一口气不来,我们苦苦贪执的亲友、财物都会离我们而去,哪里还有“我”乃至“我的”?

        因此佛陀开示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人生就是一场众生无法觉醒的迷梦,与其活着的时候苦苦执著不舍而受百般痛苦折磨,不如早日看破人生这出戏,早些将财物布施作福,这样不仅能获得当下的安乐,也为将来培植福田,种下安乐之因。

        这样简单的道理,奈何众生就是看不透!

        过去祖师们感慨地说:“明明白白一条路,千人万人不肯去。”

        中国古来就有“舍得”之论,佛法布施与之同理而意圆。

        佛法中,布施所获得的功德大小,与布施的发心、对象相关。

        所谓布施的发心,也就是布施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消除逆缘而布施,功德就很微小,如果是为了真实地利益众生,乃至希望一切众生获得成佛的果报,这样的功德与果报是极其殊胜的。

        以上从四个方面简单论述了当人生遇到种种障难时,如何以佛法正确面对解决。

        佛法智慧甚深广大,圆融无碍,以上见解只是自己管中窥豹,难以曲尽佛法之妙。

        若欲深入佛法堂奥,得大利益,须以信敬心,自己亲自学习修行始得,否则也只是“多年枉作风尘客,数他珍宝无已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是这两个字[48]

  • 福报从哪里来?高僧们这样回答[175]

  • 内在的和谐与清静,是一切好运的源头![252]

  • 最好的道场,在人生每一个困境和卡点处[745]

  • 人生,是一场醒悟![504]

  • 世界上最短的一副对联,仅仅4字,点醒无数世人![793]

  • 最好的修行道场,在人生每一个困境和卡点处[1046]

  • 反省自己,是一个人变好的开始[910]

  • 把心安顿好了,人生也就顺了[1014]

  • 如何转化烦恼?正在烦恼的你需要看看![1412]

  • 致敬“她”力量,读懂女性独有的智慧![1834]

  • 学佛之人究竟如何做人处事?[1869]

  • 抱怨别人,就是在折磨自己[2409]

  • 别拿修行装样子!有没有“道”你自己知道[2310]

  • 人生不顺时,谨记三句话,路会越走越宽[3762]

  • 学佛要警惕三种不正确的心态![2761]

  • 我们应该如何行孝?[2640]

  • 因果轮回,做好这三件事,可防恶果![5121]

  • 你想改变困境?请做到以下几点![2286]

  • 这些语句中 蕴含着佛法的大智慧[230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