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现代人学习禅观,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到道场进行训练,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禅观,就格外的重要。
其实,禅观的实修,没有想象中那么的艰难,只要我们还能呼吸,还在生活,就可以进行。
日常生活里,当一个念头生起去来的时候,贪、嗔、痴、慢、疑等任何动机生起的时候,你立即能够观察到它,观察它的来去、生灭、顔色、形状等等。
通过观察其如实出现的情况,直到最后消失的那一刻,在消失后的那个最原始、最真实的、清净、光明的状态,你可以发现烦恼由浓转淡,从混浊转清朗,再通过打坐、行禅等强化观修用功,渐渐就能增长自己的功夫,获得如实慧。
在这里,有一个修行的诀窍,就是要用客观的方式觉知它,正念地贯穿始终受持它,以平等心去观照它。在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语默动静中,谨慎地不让自己落入习气中,直至彻底凈化,成就无上正等菩提。
以下提供六点技巧以支持修行者选用:
1、不评判地接纳:练习者保持纯然的觉察,而不对种种身心经验如感受、想法、身体感觉等做好或坏的评判和取舍,如实观照并面对此刻的情境与身心状态,不加以排斥与抓取,坦然地接纳它。
2、保持耐性、耐心和堪忍的毅力:对身心的种种状态和外在环境,能持以平常心,与之和平共处。
3、怀抱初心:怀抱赤子般的初心,面对每一个当下发生的情境,保有新鲜、好奇和开放的心态,不用成见与固有、陈旧的习惯来做反应,这种警觉心对修行者很重要。
4、信心与安心:对练习禅坐观修,保有信心和兴趣、自许,相信功夫时机成熟,相应的结果会自然而然地出现,生命的智慧象春来花自开般地得到实现,而现实生活的种种,都是最好的安排。
5、无特定期待的精进心:不苛求结果、或某种特定的经验,放下刻意的努力和希求,只是处于当下的观修,觉察当下此刻的鲜活状态。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也是这层意思。
6、放下执着:伴随练习的深入,及正念力、定力的升华,你会发现自己对过去已经发生的情境,不那么执着了,贪恋也释然放下了,只安住在生命当下状态中,纯粹地经验寂静、清凉的状态。
如此,我们的智慧与慈悲才可以更加深广。禅修引发智慧是对真相的领悟和洞察,帮助我们体认到身心经验的变幻和苦、空、无常,以及世间万物的彼此关联和互相依赖的缘起无我;帮助我们心平气和地活在当下,而持续的活在当下的如实观照,对待一切必当心怀慈悲;最后,使我们所培育的心相续的特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导向身心轻安、健康、祥和,赋予生命更究竟而圆满的自由境界。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