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逆境无法避免,对待逆境的态度却可以选择。你如何看待逆境?是逆来顺受,随波逐流,还是迎风而上,奋力一搏,又或者隔岸观火,云淡风轻。
一起看宽运法师为我们解答如何面对逆境的问题,这些满含般若的文字,可能正中你的下怀,给你一个面对逆境的新视角。
1
主持人:出家人眼中的逆境跟我们所面对的逆境有什么不一样的吗?或者说佛教所说的逆境,它到底都有哪一些跟我们生活当中不一样的?
宽运法师:对我们凡夫来说,都在人生改善这个层面,就是想生活好一点,或者职业好一点,在人生生老病死的时候,或者在求职的时候,在家庭里头、婚姻里头、社会里头,都有顺境。出家人既然已经出家,出家的目的是想成佛的。逆境是自己本身德本不够。佛教说六度,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是凡夫和菩萨都要修的,当然也有困难,比如今天我们来到广东,广东话也是一个障碍,我们就要去学习。怎么把佛法推广出去?这也有逆境。我们化烦恼为菩提,我们正在努力学习,在学习过程当中,出家人毕竟是了终脱死,在家人是以生活圆满为好,以此为目的。出家人要受持,你要读诵大乘经,在家善男子,善女子,出家人也有义务让在家的居士,就是从好人、贤人、圣人、罗汉、菩萨到佛,说好话、做好事。人成即佛成,你人都做不到,基本的五戒十善都做不到的话,那怎么行?在家、出家,虽然说我们出家有戒,但其实我们还要给居士做多的推广,做多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
主持人:这位网友说,其实在温室当中,人是非常难以成长的,在顺境当中的修行也不可能就成佛,但佛陀不是因为苦修才成佛的,我们怎么样面对,怎么样处理顺境当中,或逆境当中工作的关系?
宽运法师:不经磨难不成佛,成佛在这个时代是不容易的,但是凡夫则有些不同。菩萨有在家菩萨,也有出家菩萨,我们受菩萨戒都是菩萨。在家的居士你在职场上,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分,把自己的本分做好了,不论出家在家都是一样的。
3
主持人:还有一位网友问,生活当中是个脸皮薄的人,社交圈子很少,也很害怕在公共场合当中说话,怕出丑,很胆怯,就非常的苦恼,就问师父,如何他才能走出自我?
宽运法师:我也怕丑,你不会广东话可能会受到歧视,我脸皮厚,还是去给别人讲。有很多长老来了广东一辈子,也不能讲广东话。见到他的时候,因为他们是北方人,他们都是长老大德,都是就着他们讲。我在香港我是个小和尚,我就着人家讲,我也势弱。
有一次我跟人家讲话,他说你讲话我听不懂,我说我给你一百万,他说为什么给我一百万?你看,他听得懂,因为我们不能给人家好处,人家听不懂,多给人家好处,人家自然就听得懂。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看自己能不能创造价值。现在很多文人商人到香港演讲,他们说的都是普通话,香港人都听得懂,为什么?他给你好处,你自然就听得懂。其实障碍是自己的,没人绑着你,我们都是作茧自缚,没人绑着你,是我们自己绑着自己,我们接受这个世界,拥抱这个世界的时候,自然而然这个世界也拥抱我,所以你一定要把这个心念一转变,这个世界完全不一样。
4
主持人:师父好,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感觉都太金贵,稍微多指派一点工作就说辞职了不干了,回家了,是我的思维跟不上时代,还是现在的大学生真的不经用?
宽运法师:不是这样,每个时代培养的大学生是不一样的,这个时代培养的大学生就是这样,这人还是要经过历练、磨炼。大学生刚出来社会,对社会不了解,现实社会里经过磨炼,不经磨炼不成佛。没关系,他们现在年轻人有青春、有时间去磨炼,我们要接受他们的磨炼,我们要有开放的态度,这都是小问题,慢慢人都会找到定位。砖有砖的定位,水泥有水泥的定位,钢筋有钢筋的定位,只是我们在这里磨合的时候,这都是时间问题,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定位。我刚来香港的时候也是如此,找不到,但慢慢就找到了。有一样东西,贵在坚持。有人问我,怎么修行?我说发长远心。
发长远心,就是你要准备好,人都要准备好,不要自己拿自己觉得金贵,其实我们自己在大风大浪里头,在滚滚红尘里头,我们如何让自己经风霜、经风雨?松树为什么能够挺拔屹立?它耐寒,经得起冬霜,经得起风雨。所以人要经过历练,历练内心谦下,虚心以礼。还是要多虚心,多准备。
5
主持人:这位网友又问,信仰真的可以帮我们走出逆境吗?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哲学是不是可以把它当成一种信仰去坚信?
宽运法师:我一直强调人需要信仰,没有信仰的生命就没有根,当我们人彷徨的时候,失落的时候,求不得的时候,爱别离的时候,怨憎会的时候,生老病死的时候,这都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去深思的问题。以我们人眼来看,我什么也看不到,就是有和没有,那为什么我不能用天眼来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不同,体会的东西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认为,佛学是哲学之母。
今天,我认为佛学它本身不是宗教,它是个觉悟的教义,每个人的视觉不同,你视觉不同,感受的东西就不一样。你看我们人都是三维的,三维的东西就比二维的要好得多,两点就是一线,而三点到三维,四维的感受又不同,四维的时候把生死都超越了。所以,你超越的境界和不超越的境界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宗教也好,哲学也好,任何我们今天立于天地之间,都要好好地去找到人生的意义,要不然都是我们人出生、我出生,人读书、我读书,人工作、我工作,人结婚、我结婚,人生儿育女,我生儿育女,人死我死,我们很多时候没时间反省人生。年轻的时候用身体换金钱,到老的时候拿金钱去买健康,最后也还是死了。佛教就让我们好好地去体会人生、认识人生,认识人生我们怎么追求不生不灭、不诟不净、不增不减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人如果没有追求的话,那只是行尸走肉。所以我认为,人应该有信仰。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