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的心念:宇宙唯一的创造法则[117]

  • 活着,让自己高兴;做人,让别[112]

  • 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方式[103]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46]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74]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65]

  • 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145]

  • 永远不要指望别人替你撑伞[128]

  • 邂逅秋,邂逅美好[13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51]

  • 有一种风雅,是茶名[113]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5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红尘滚滚,你真的看破了吗?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672   时间:2020-8-15   录入:wangwencui


    2020年8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红尘滚滚,缘浅缘深,生活中不少人因为种种缘起缘灭的无常示现而饱受烦恼,在历经一番无果的抗争后,便选择在朋友圈“看破红尘”,开启“佛系生活”。

        然而“红尘”究竟为何物?“看破红尘”是逃避现实的借口?还是通达解脱的大道?

        严格来说,佛法并无“红尘”或“看破红尘”一说,相对的,佛法只讲“六尘”,什么是“六尘”呢?六尘,是指身心所处的环境。

        六尘是外境,六根是内境。我们的六根就像那一粒粒红尘,本来清净却因外境而染着,因染着而造业。我们无法改变外境,但却可以改变自身,而改变的过程,便是“看破”的过程。

        但“看破红尘”,并不意为着要归隐山林、消极避世、或是安心做一条咸鱼,而是要我们透过这个繁华世间,透过种种烦恼,观照到清净的本质,从而用积极的心态去为人处世。

        无相禅师曾在行脚途中感到口渴,便向路遇踩水车的青年讨水喝,有了下述对话:

        -“禅师,待我看破红尘,我要寻一处隐居,参禅打坐,远离尘嚣。”

        -“何时看破?”

        -“等找到一个能接替我照顾水车的人。”

        -“你了解水车,如果水车全浸水中,或脱离水面会如何呢?”

        -“全浸于水,会被急流冲走;完全离水又车不上水。”

        -“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五欲的潮流冲走;纯然出世,自命清高,也只能空转不前。”

        所以禅宗才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隐来隐去,都在外境的六尘中,若心有所执,身有所系,何处不红尘?又如何能看破?

        如果安定身心、心无挂碍,处处皆净土,又哪里有红尘可看破?

        世间本就无红尘,自然无法看破,我们看不破的,是自己动荡飘摇的心。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陆游诗趣话佛教[38]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50]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89]

  • 略述佛教对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影响[243]

  • 佛教不赞叹没有智慧的“老实人”[397]

  • 争还是不争,佛教是如何看待“争取”的[368]

  • 佛教讲众生平等,取名为何却“论资排辈”?[401]

  • 佛教“大千世界”有多大?一键打开佛教世界观[356]

  • 《封神》里的“魔”,佛教中有吗?[373]

  • “劫”到底是什么?究竟能否躲得过[565]

  • 皈依了是不是就要远离红尘?[426]

  • 佛教涅槃的含义[731]

  • 佛教中的端午遗俗[690]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592]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十二星座在中国的传播[637]

  • 佛教八苦与佛教生死观浅析[811]

  • 佛教的忏悔观[1406]

  • 中国佛教中的虎文化[993]

  • 师父们的日常服饰,你了解吗[886]

  • 从佛教的“三观”看生态智慧[86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