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01]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14]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7]

  • 邂逅秋,邂逅美好[10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16]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23]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22]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4]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7]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23]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65]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4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班禅:宗教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中国化水平
     
    [ 作者: 杨程晨   来自:中新社   已阅:2297   时间:2020-8-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0年8月6日  佛学研究网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日前在拉萨表示,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宗教界人士应与时俱进,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宗教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近日,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赴藏考察团座谈会在拉萨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在会上表示,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宗教界人士应与时俱进,服务时代,适应时代,不断提升宗教中国化水平。

        在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赴藏考察团座谈会上,十一世班禅就当代中国宗教的发展问题,尤其是宗教中国化方向发表了看法。

        他说,藏传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具体案例和体现。现在,藏传佛教仍需不断提升中国化水平,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与时俱进。在旧时代,藏传佛教寺庙承担了部分教育和传授文化的功能。如今,西藏的基础教育已落实得非常扎实,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藏传佛教寺庙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正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宗教界代表人士要思考当代宗教所承担的社会使命和责任。

        班禅表示,我们应该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宗教遇到的困难和自身存在问题。比如,老百姓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育率降低,相应也出现僧源减少的问题。班禅认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升,这就是宗教追求的理想,佛陀当年创立佛教也是为解决众生痛苦。宗教要适应时代、服务时代,而非“让时代服务我们”。新的时代有新的要求,宗教界人士要与时俱进,要承担好国家和人民所赋予的使命责任,使宗教成为服务国家稳定、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的积极力量。

        提到如何讲好中国宗教故事,他表示,关键要在“好”字上下功夫,即事实好、表达好、传播好、效果好。中国各大宗教之间的和睦、和谐在世界各国宗教发展史上都是一段佳话,中国的宗教故事充满和平、包容、友好和融合。把故事表达清楚、表达好,让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士能够理解、看懂,既要用我们自己的独特语言,也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

        谈及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班禅对于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我们国家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交出了一份合格的、让人民满意的、让世界羡慕的答卷”。

        班禅说,自疫情暴发以来,我们国家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彰显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合力。自信的祖国正在为世界贡献中国道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拓展了人类文明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丰富着人类对于未来世界的美好向往。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23]

  • 略说弥勒菩萨中国化及其精神内涵[2633]

  • 佛教中国化、本土化的艺术诠释[3413]

  • 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学理依据、本土特色和时代特征[5895]

  • 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菩萨戒[2819]

  • 汉传佛教僧服中国化的演变[2670]

  • 妙善公主:观音菩萨形象的中国化[4795]

  • 吴言生教授作《佛教在长安中国化的历史成就》专题讲座[4176]

  • 从禅门清规看佛教寺院制度的中国化[3698]

  • 印度佛教圆观念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文论圆范畴的建构[3052]

  • 变梵为夏——佛教艺术的中国化[4080]

  • “五台山信仰”的中国化、民族化与国际化[3812]

  • 《戒坛图经》与佛寺建筑中国化[2771]

  • 禅的中国化历史:《维摩诘经》对中国士大夫阶层精神世界影响最大[2551]

  • 新时代藏传佛教中国化的路径和实践[6301]

  • 喜饶嘉措大师: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光辉典范[8007]

  • 慧远对佛教中国化的贡献[2807]

  • 禅宗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2972]

  • “宗教中国化”的义理[3524]

  • 学诚法师:植根时代沃土,持续推进佛教中国化的现代进程[212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