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1日 佛学研究网
天堂与地狱
有一个人要探求天堂为什么幸福,地狱为什么不幸,他先后到达这两个天壤之别的地方。
令他吃惊的是,生活在天堂的与生活在地狱的环境竟然一模一样。
人们坐在同样的桌前,桌上摆着同样的饭菜,只是人们手中的勺子的柄太长了。谁也无法用勺子舀起饭菜放到自己嘴里。
参观者发现,虽然环境完全相同,但是天堂里的人个个满脸微笑,地狱里的人却都神情沮丧。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那个惊诧的参观者发现:地狱中的人用手里的长勺敲击他人手中的长勺,以防他人比自己先吃到嘴里;天堂中的人用自己手中的长勺盛满了饭菜喂给对面的人吃。
快乐
寂天菩萨说:
世上所有不快乐的人,只是想让自己快乐!
世上所有快乐的人,一直在想让他人快乐!
南泉牧牛
一天,南泉禅师上堂说:“我自小就养了一头水牯牛,想向河东放牧,可它要吃别人的水草;想向西边放牧,它也要吃别人的水草。不如将就着,在这儿吃点草吧,可是却又总找不到。”
这个问题,正如初学佛的人总问:“佛在哪里?”
东边找了西边找,南边拜了北边拜,佛明明就在心里,却怎么也找不到。
善知识什么样
三流的善知识像巫师,喜欢说神讲鬼,让你满身挂上“护身符”,让你变成一个神神叨叨的人 。
二流的善知识像心理咨询师,经常安慰、疏导你的情绪,同时助长你的依赖,让你变成一个被动附庸的人。
一流的善知识像面镜子,自然显露你的过患,也开启你的智慧,让你成为自觉的智慧勇士。
文殊逼佛
在灵山法会上,释迦佛的五百位弟子证得宿命通(了知自己的前世)。他们发现自己在前世造做了无数的恶业,心中疑悔不安,对最终能否觉悟成佛失去了信心。
文殊菩萨想:“我应该帮他们突破这个障碍!”突然,他从座位上一跃而起,手举利剑,刺向释迦佛。
释迦佛大喝:“止!”
文殊菩萨闻言而止。这惊人的场面,令五百位弟子愣住了。他们顾不上考虑自己前世所造的恶业,一心想弄清楚文殊菩萨为什么要这样做?
释迦佛说:“文殊仗剑逼佛,只为把你们从对过去的疑悔中拯救出来。你们因为执著于自我,执著于往昔,无法突破宿罪的束缚。如果能放下我执,当下证悟空性,则心若灭时罪亦亡。当下解脱,何来苦恼?”
五百弟子闻言省悟,顿时解开了宿罪的心结。
如永嘉禅师《证道歌》所说的那样,“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过去的恶业,打个比方说,犹如一粒粒的瓜子。如把它扔到湿地里,它就会发芽、开花、结果。
有觉照的人,不给恶业发芽的机会,断其所缘,犹如把瓜子炒熟。虽然瓜子还在,但不能再结出果实。
文殊菩萨“仗剑逼佛”这出戏,提醒我们,对于不完美的自我,应如圣严法师所说“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放下它”。
爱,别离
爱茶的人,大多也爱充满个性的茶具,大如一壶,小如一盏,皆寄予深情。
哪怕普通的瓷壶瓷盏,用的时间久了,也会成为宝贝儿。
日本茶人武野绍鸥说:“放下茶具时,有与爱人分离的心情。”
爱物至此,着实感人!
然而,这并非禅心。
对禅者来说,心有所住,就是障碍。无论什么样的喜欢,在生死关头,都要分离。不管你情愿不情愿!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