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07]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56]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01]

  • 布施不是花钱买功,而是舍弃贪[104]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7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41]

  • 老实“吃茶去”[100]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21]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72]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22]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1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91]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中国"观音学″与"中国化″观音文化信仰蕴涵
     
    [ 作者: 净兴   来自:本站原创   已阅:8241   时间:2020-7-1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0年7月16日  佛学研究网

    中国"观音学″与"中国化″观音文化信仰蕴涵

    文/净兴

        中国"观音学″是研究观音信仰佛教东传中土后"中国化、文明化、文化(教育)化"的一门人文哲学学问,也是一门研究印度佛教东传观音文化、观音法门、观音信仰、观音伦理、观音哲学、观音教育、观音文明遂向"中国化、本土化、大众化″演绎的在推进"中国化″佛教文明、佛学文化、佛学教育大集成的佛教智慧成果学问,涉及诸多知识的学科。还涉及文化学(艺术学)、哲学、伦理学、地理学、宗教学、科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物学、文学(音乐、舞蹈、绘画、建筑、地质、雕塑等)、建筑学、工艺学、历史学、方志学、文献学、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还是一个跨时空、跨地城、跨文化、跨宗教的交叉的边缘学科。通过研究探寻观音菩萨信仰佛教是继印度佛教进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深度融合,创造性转化,实现了观音菩萨本土化、世俗化、民间化。"所谓观音学,就是研究以观音信仰为核心的佛教文化现象的学问,而以观音信仰为核心的佛教文化从横向来看,具有相对独立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从纵向来看具有产生、发展、演变的漫长历程,形成相对完整的脉络,蕴含丰富的佛教发展史的内容。对这一文化现象展开研究,观音学具有丰富的内涵,这可以从纵横等不同角度来看。从纵向来看,观音学主要研究观音信仰在古代印度的产生、发展、演变、流传,以及印度观音信仰向外输出特别是向中国输出的过程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其所涉及的中印、政教、僧俗、夷夏等诸多关系;从横向来看,观音学主要研究观音信仰所蕴含的各种理论,探究"佛国″缘背景下的探究观音佛学意蕴与观音"中国化"的特殊文化现象和观音信仰体系及传播体系构建,不断地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助推"一路一带″文化发展战略实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

        观世音,民间简之为"观音″。"观音″是慈悲、向善的代名词和文化标记,是中华美德的标识与标的。 "观音”全称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śvara),观世音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寺的 《正法华经》。竺法护初译“光世音” 其弟子聂道真改为“观世音”。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省略称为观音。据传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观自在菩萨。观世音,也称观自在菩萨, 观世音菩萨因为"闻声救苦"度闺,所以名为"观世音″,因为菩萨观理自在、观人自在、观境自在、观心自在,所以又名"观自在"。菩萨还有″施无畏"、"大悲菩萨″、"圆通大士″、″南海观音″等诸多名号。观音菩萨是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的简称。又作南无观世音、师子无畏音、大慈柔软音、大梵清净音、大光普照音、 天人丈夫音、能施众生乐、济度生死岸等。因观世音菩萨曾经发愿,任何人在遇到无论任何灾难时,只要一心虔诚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时,即会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救度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因此,名为观世音菩萨。《大悲莲华经》又名《悲华经》曰:转轮圣王有1000位儿子,大悲菩萨同样也劝说他们,诸位王子均欣然听从。古佛为大太子授记,改其名为“观世音”,预言他在极其遥远的未来,在阿弥陀佛涅槃后接替他的位置成佛,佛名“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到那时“安乐世界”亦改名为“一切珍宝所成就世界”。《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记载,菩萨于无量劫前已经成佛,号为″正法明如来″,其以慈心悲愿而倒驾慈航,再来娑婆度化有缘众生。《悲华经·受记品》记载了菩萨在因地修行时期,观世音因发大悲誓愿而蒙宝藏如来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记载: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大悲莲华经》亦称《悲花经》当时宝藏佛,马上为他授记说:“你观察忆念诸天人民、以及三恶道中一切众生,而生起大悲心,为了断除众生一切的苦恼,为了令众生住于安稳快乐的处所之缘故,我今日应当命名你为‘观世音’。按照《悲华经》的记载,在过去的时劫中,当阿弥陀佛仍然为转轮圣王的时候,观世音菩萨即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为不眴′。"于'删提岚宇宙'南方的“清净无垢宝置宇宙”成佛,佛名“普现如来。″  《悲华经》里说观音是转轮圣王的长子。观世音菩萨以慈悲心、孝道心、包容心,来教化世间,拯济这个世界,观音菩萨的精神主要体现在慈悲上,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慈能给人吉祥欢喜,悲能给人解除苦厄。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观音菩萨(普陀山)与"佛经″文化

        ①观音菩萨与佛经。《华严经》中说:“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落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又说:“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花果树林皆遍满,泉林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就是说,观音菩萨的居住地在补怛落迦山(今补呾落迦山位于南印度秣罗矩吒国的南方海滨,秣剌耶山之东。《华严经》里说观音菩萨:“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度众生住此山。”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第二十五),《大方广佛华严经善财参观自在菩萨章》(第二十八参),《大悲经》则专说大悲咒及观音救苦之事。悲华经说观音因地发愿救苦之事,其他经中说者甚多。因此因缘,世无不知观音救苦救难者。《坛经》中曾说:“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 华严宗中的观音信仰、智顗大师《观音玄义》。《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无量寿经》

        ②普陀山与佛经。《华严经》载:“于此地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其中“普陀洛迦”即为梵语“补坦洛迦”的译音,意为“美丽的小白花”。很早,普陀洛迦是一体。历观世音菩萨的应化道场——普陀山。《华严经》68卷中记 载,稗瑟胝罗居士指示善财云:“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伽山,彼有菩萨名观世音自在。”又云:“海上有山多圣贤,聚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香遍满,众流池 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善财童子受教向南而行,渐至此山:“见其山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翡 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伽跌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云:“一时佛在补陀落迦山,观世音宫殿,宝庄严道场中,坐宝师子 座……”经文中的“补陀落迦”及现称的“普陀洛迦”等都是梵语的音译(potalaka),汉语意为“美丽的小白华(花)”。《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也明确指出,观音的宫殿在“补陀落迦山”,而且是一处“宝庄严道场。自两晋之际观音信仰东传中土后,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观音是最为著名的菩萨。北纬8度43分,东经77度22分的地方),此山位于印度南方,而且紧临海滨,甚至已伸进海中。在此山的“西面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据说当年秦始皇驾临浙江宁波,站在山上远望普陀山时,发现那里仙气缭绕,如蓬莱仙境一般,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别是观音菩萨诞辰、出家、得道三大香会期,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烟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在浙江民间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菩萨结缘四海,每逢佛诞和节假日,普陀山更是人声鼎沸,因为世人皆知。

        2.观音菩萨"身像″标志文化

        《华严经》里说观音菩萨:“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度众生住此山。”北魏和唐朝的时候,观音菩萨像还是男身,还有小胡子。到了宋朝,观音菩萨的形象逐渐变成了女身。其女身观音菩萨形象出现是印度佛教文化走向中国本土化最为典型转型标志和宗教史上里程碑文化事件,也是佛教中国化成果的文化标志,其典型时间节点是宋以后,观音菩萨完全变为女菩萨,且变成一位中国的非常秀美、庄严、善良、慈悲女神。"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宗教信仰与佛教盛世,观音菩萨的信仰千百年来早已广泛流传,慈悲即观音,在中国妇孺皆知,直指人心。观音菩萨是中国民众中影响最大、结缘最深、信众最多的神。观音菩萨是佛教中虚构的慈悲的化身,在印度、东南亚南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亦是象徵神圣王权的男性神祇,然而在东传中土后,"他″却变成了"她″,成为循声救苦的″慈悲女神″,并拥有截然不同的历史与身世,深刻地影响了国人的生活与信仰。自传入中国以后,很快就流行起来,千百年来得以广泛流传。隋唐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期,不仅出现.。汉传佛教观音信仰自魏晋时代传入中国后,经过南北朝时期的盛行,隋唐时期的普及和宋元时期的变化,一直延续到今。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是中国历史上僧俗佛教信仰者尤其是观音崇拜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继承印度佛教有关观音经典的说教,并根据大乘佛教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大乘佛教菩萨信仰的基本教义,对印度佛教观音类原典进行进一步的发挥演绎,从而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佛教信仰体系。它可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其一是对观音品格的崇拜,其二是对观音法门的行持。前者可分为成道前的观音和成道后的观音两方面的内容,后者可分义理的观悟、功夫的修炼和福德的积累三方面的内容。上述各部分、各方面之间相互密切联系,形成一种十分完整的大乘佛教信仰体系。①南阳公主、妙善公主作为女相观音菩萨化身。②河北永年广府甘露寺是女相观音出现的重要文化源头,是佛教"中国化"的生动体现。

        汉魏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发展演变开启了本土化女性化的进程。平顶山香山寺的妙善传说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土观音本生故...在观音大士塔下的券洞内,立着一通千年古碑,这就是被誉为“三绝碑”的《大悲菩萨传碑》 。它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有力地确立和奠定了平顶山香山寺作为观音“根”文化性质的历史地位。就版本来说,是当世有关观音身世的源头之本,一切关于观音的历史研究都无法绕开它的存在。该碑所叙观音证道于香山这一佛缘史实确立了香山寺作为汉化观音原生地在佛教史上的地位。该碑也是唐代以来广为流传的妙善观音证道于香山的范本和根据,是关于观音证道原生地的最权威文本。它历史最早,规格最高,具有碑传文物无可争辨的说服力。它也是杭州天竺寺《大悲观音传》碑的源本和母碑。该碑所叙观音证道于香山这一佛缘史实确立了香山寺作为汉化观音原生地在佛教史上的地位。该碑也是唐代以来广为流传的妙善观音证道于香山的范本和根据,是关于观音证道原生地的最权威文本。它历史最早,规格最高,具有碑传文物无可争辨的说服力。它也是杭州天竺寺《大悲观音传》碑的源本和母碑。观音大士塔。在香山寺中央,矗立着一座千年宋塔,即是远近闻名、史志文献有载的观音大士塔。此塔是平顶山香山寺的标志性建筑,具有重要的宗教象征意义。

        3.观音菩萨祖庭文化

        ①五台山静音寺。静音寺(普庵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南下二十华里的护银沟村,静音寺始建于明朝,前身为护众庵,主供观音菩萨。如然和尚承实修实证之宗风,修整为十方常住,以便弘扬佛法、利益众生。相传始建于北魏北魏孝文帝时,初名静音寺,为五台山最早的寺院之一。在唐代时为专供接待来五台山巡礼求法僧人的普通院,在大历年间为五台山十大寺之一的法华寺的下院。根据《清凉山志》记,寺院曾为十方常住丛林,后“因无其人,数年歇响”,寺院规模逐渐缩小,名称也被改为“护众庵”,之后又有如然禅师重兴,恢复为临济宗十方丛林。唐使”来华,除朝贡礼仪人员、留学生外,使团中还有大量学问僧、请益僧来唐朝学习佛教文化,其中的佼佼者为空海、最澄、慧锷。根据史籍记载,慧锷是最澄的弟子,于会昌元年(841年)、会昌五年(845年)及大中八年(854年)三次入唐,他曾邀请齐安禅师的上首弟子义空禅师赴日弘法,此为日本禅宗之始。

        ②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日本籍高僧慧锷每次入唐均会朝拜五台山,巡礼圣迹。在大中十二年(858年)第三次朝台时,曾在普庵寺的前身——法华寺下院普通院得到一幅观音菩萨画像(一说为玉石观音雕像),欲请回日本供奉。他乘船从四明(今浙江宁波)出海过梅岑山(今普陀山)时,船被风浪所阻,不能前行。船主以为负载过重便卸下货物,但船仍不能动,慧锷认为观音菩萨“于海东机缘未熟”,遂奉观音像到梅岑山上的张姓渔民家中,船方得继续东归。而张姓渔民原本崇信佛教,又目睹圣像灵异,便舍宅为观音院,即“不肯去观音院”。自此,梅岑山逐渐成为闻名遐迩的观音道场,它和邻近的小岛名称被改为佛教经典中记载的观音菩萨住处——“普陀珞珈山”。而慧锷因“不忍离圣像”,并未随船东归,留在山上“遂庐奉侍”,成为普陀山的开山祖师。故而,普庵寺作为“不肯去观音”的祖庭,与普陀山有着不解之缘,也为中国佛教留下一段优美动人的佳话。

       ③平顶山香山寺。平顶山香山寺位于中岳嵩山之南约百公里,平顶山市新城区北3公里,巴山山脉香山峰顶,全称香山普门禅寺。始建于东汉后期,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我省的古寺名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历史上因行政区划归属之变迁,曾称“汝州香山寺”、“宝丰香山寺”,是现在已知的中国早期佛寺之一,在中国佛教史和观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宗教根文化特征非常突出。平顶山香山寺建于东汉末期,大约在汉灵帝光和年间,比白马寺晚约百余年,历经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由于地处中原,受朝代更替、兵火战乱的影响,屡毁屡建。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有部分明清所建殿堂,文革时尽遭破坏,僧人被赶走,殿堂被拆毁,如今的香山寺建筑群除千年宝塔和十几通古碑外,都是文革后依靠民间力量和政府支持逐步恢复起来的。香山宝塔。观音大士塔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石塔,高33米,据考证其前身是东汉末期与寺同时建立的四方形木构楼阁式塔。塔下埋葬有观音真身舍利,被誉为“真塔”。这在多种明清方志及佛教文献均有相关记载。如明正德《汝州志》载:“世传大悲菩萨乃楚庄王之女修炼成佛之所,灵骨至今葬于塔下”,现代《平顶山市志》、《中国名胜词典》 、 《中国塔林漫步》等许多研究论著亦有认定。平顶山香山寺观音大士塔堪称观音“圣塔”。香山寺始建于东汉,传说观音菩萨在此修炼并完成汉化和女化过程的地方,在佛教界享有盛名。大悲观音菩萨是最为我国民众所喜爱的,集灵秀、慈爱、生动、正派而又法力无边为一体的佛教形象,是重男轻女的西来佛教向男女平等的中国本土化佛教进行转化的象征,而香山寺即是观音菩萨超化演变的地理标志性地点。平顶山的香山寺是汉化观音菩萨修成正果的地方。

        ④遂宁广德寺。遂宁。广德寺,中国皇家禅林,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城西三里许的卧龙山。始建于唐朝开元年前(公元713年前),原名石佛寺;大历二年(767)更名为保唐寺;大历十三年(778),敕名“禅林寺”;德宗建中初年(780),敕名善济寺。

        观音,四川遂宁人,在四川遂宁广德寺,在《广德寺志》351页,明确记载有这样一段文字:相传很早以前西域有个劫国,劫王叫庄严,夫人叫宝应。他们过着游牧生活,后来南迁到了梁州的遂宁定居。劫王有三个女儿,分别叫妙欲、妙善和妙音。这就是传说中的“观音菩萨”。遂宁广德寺始建于汉,兴盛于唐,由克幽禅师开山阐教,后克幽于唐贞元三年(787)圆寂。宋安岳县知事赵嗣业作《克幽禅师记》称其肉身塔使“五色圆光现谷中,人以为观音化身。”北宋谢瑾在《遂州广利禅寺善济塔记》中也说:克幽肉身塔“遭会昌毁灭,塔圮成池,白莲化生,……山谷之间,光相环绕……观音圣像仿佛其中,相国琅琊公掘寻灵迹,得钩锁骨如紫金,此皆观音大士化身,复为建塔,立殿其侧。川县僚属,僧道士女,无贵贱老幼,倾心崇敬。”成为中国最古老的观音道场。清寺僧源性在现存广德寺的《西来玉佛》碑中称:“本寺历朝敕建,为观音大士道场,四众归崇、功德壮龙天敬仰,六和僧集。”观音菩萨(妙善)陵墓。更具权威性、史据性的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正月,敕赐广德寺寺名为“广利禅寺”,并“敕赐广利禅寺观音珠宝印”一颗,现存寺内。比峨眉山受赐普贤铜印早600年。

        4.菩萨菩萨与"龙″文化

        ①五台山静音寺(普庵寺今普安寺),静音寺(普庵寺)在五台山明月池南,白云寺北,背靠龙凤山,面迎笔架山,坐东朝西呈前低后高形,清水河从山门经过。南北两个自然生成的呈仰天大佛状山包似两个天然的屏障,左右环护,将寺址围成宝盆状,藏风聚气、地灵人杰,是五台山景区的一座著名古刹。山顶植有娑罗树,古木苍翠,云雾弥漫,山泉清澈,环境清幽,实为修行绝佳之所。   

        ②普陀山“不肯观音院”。位于普陀山岛东南紫竹林庵前,龙湾之麓,"不肯去观音院″下人海处为潮音洞。

        ③平顶山香山寺。昆仑山脉绵延8000余公里,是我国脉络延伸最长的山系,也是东西向横贯国土且分割南北的“龙脉”。其由西向东的走向为昆仑山——祁连山——秦岭——伏牛山,而香山天设地造地正处伏牛山之最东端,故,该山具有表泰山、黄山之巅为阙的昆仑“首山”之区位。此中观音是中华之“龙首观音”。香山寺景区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主要由三座连绵山峰组成的脉络,自东而西依次为大龙山、火珠山、小龙山。其中的火珠山上建有香山寺,作为佛教圣地,已有1820年的历史。从整体上看构成二龙戏珠的态势,甚为壮观。其形如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地印度迦毗罗卫国都城(佛经中称父城)附近的香山,故其蕴涵了浓厚的佛教人文。其地貌有陡坡、缓坡、冲沟、谷地、山峰、梯田及平地等,构成脉络连绵的“龙”状群峰。 香山寺规模宏大。其主要部分依据香山山峰圆润的天然地理形势,一直保持着以塔为中心、四面配以殿堂的曼荼罗式布局形式。整体分布上横跨三座山峰,呈现出以香山为中心,以东西龙山为两翼,前出山脚,包括西院和南院的格局。

        ④遂宁广德寺。广德寺,中国皇家禅林,广德寺,中国皇家禅林,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城西三里许的卧龙山。

        6.观音菩萨"香山"文化

        平顶山香山寺位于中岳嵩山之南约百公里,位于宝丰县闹店镇南,平顶山市新城区北3公里,伏牛山余脉,大香山峰顶,全称香山普门禅寺。平顶山是观音菩萨的故乡,是观音文化的发祥地。白雀寺是观音菩萨的出家地,香山寺是观音菩萨的得道地。

        香山之名来自佛教经典。据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罗卫国都城(佛经中称父城),附近有名香山,释迦牟尼在世时其弟子有入香山修道者,其后仍有很多佛教徒在香山修道。故《华严经》在排列闫浮提十大名山时,香山仅次于须弥山(即雪山,今喜马拉雅山)名列第二,成为佛教名山。自佛教传入中国,香山之名也来到我国,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现有大大小小的香山30处。考其源流,我国香山之得名,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其山盛产香木、香草,这一类香山占总数的一半;二是其山形似天竺香山在山上建寺,如平顶山市香山(古代先后称为父城香山、汝南香山、汝州香山);三是先建香山寺,然后山以寺名,如洛阳龙门香山、北京香山等;四是其山状如香炉,因此以香山命名;五是原山名不吉,如四川遂宁县血腥山,由刺史白子昉改其名为香山。在我国的这些香山中,香山名早于汉代的,仅有江苏吴县乡山,因春秋时吴王遣美女在此种香采香,故名之;其他绝大多数在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后,仿天竺香山名之。历代香山寺,一般都建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韦陀殿、关圣殿、弥勒殿、四面佛殿、观音殿、大雄宝殿、伽蓝殿、祖师殿、六祖殿、地藏殿、广生殿、山神殿、包公殿、藏经殿、法堂、禅堂、客堂、钟楼、方丈以及魁星楼,还包括佛塔、墓塔、经幢等建筑。香山寺作为我国众多以“香山”为名的寺院中建筑最早的一座东土“真香山” 寺,作为观音演变的象征地,作为中原的一处重要的佛事道场,具有重要的中西佛教文化史与观音文化演进的研究意义与稳定社会、安和民生的现实意义。

        7.观音菩萨与"孝″文化

        观音菩萨是中国第一孝子,俗名妙善,相传是春秋时期妙庄王之三公主,当地人称“三皇姑”。她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父城)出生,在白雀寺出家,在香山寺修成正果,成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白雀寺附近有观音菩萨的三个陵墓(衣冠冢)。三皇姑就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就是三皇姑。这个传说在香山寺方圆几十里广为流传,老年人一代传一代,也不知道到底传了多少代,反正老幼皆知。

        8.观音菩萨与"送子″"姻缘″文化

        ①普陀山"送子″文化。普陀山,观音古洞在西天景区,要是求子不用走完整个西天景区,就从码头西边走过去不太远。古洞很有灵性,很多求子成功的锦旗挂在里面,洞里石壁上有送子观音的画像。紫竹林停车场下来走不远就是三十三米高的南海观音,大铜像下面的有个大殿,进入大殿后,顺时针绕到右侧门,在该门左边的墙上挂着一副“送子观音”的画像。普济寺里面有8大殿11尊菩萨。千手千眼观音,求子。梵音洞庵,梵音洞在旁边的阶梯下面。梵音洞庵送子观音在阶梯下面悬空建在梵音洞上面的瞻圣阁里。善财洞也是一个古老的洞庵,古洞都是很有灵性的,送子观音在正殿后面的右手边。慧济禅寺。佛顶山慧济禅寺主殿堂左手的不二法门“观音堂”,正面供奉观音菩萨和背面供奉的白玉注生娘娘。诚心的可以直接跪在地上虔诚地叩拜。法雨禅寺有一个很少人留意的木雕送子观音像,就在法雨寺正殿左边的一个不太容易引起注意的小殿里面,一尊木雕的送子观音,怀里抱着一朵莲花,仔细一看,会发现莲花里还包裹着一个孩子。洛迦山大觉禅寺,直奔终点“入解脱门”,旁边就是“大觉禅寺”,先拜正殿,然后再拜左手边的“送子殿”。洛迦山圆通禅院,圆通禅院里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这里是洛珈山的主刹,左边供奉着观音卧佛,在中间大殿的佛像后面有送子观音的笔画像。大觉寺的送子观音。是第十个也是最后一个供奉送子观音的地方。

        ②五台山"送子"文化。殊像寺被冠以文殊祖庭,这里有送子观音、是求子。五台山 求子 在 殊像寺,殊像寺 送子观音 很出名,佛法 上求子 一定要向 送子观音 求,不能乱求,只要你真正的心诚,就会有福报的。你也可以在手机上安装 吉星许愿,里面恭请了 送子观音 等多尊神佛,法相神圣庄严,平时随身带在身上,既能护身定心保平安,又能时常虔诚祈拜,求子挺灵验的。

        ③北京广济寺"姻缘"文化。圆通殿,人们求姻缘主要奔着北京广济寺圆通殿里的观音娘娘来的。每天来这里求姻缘、求桃花的人络绎不绝。

        9.观音菩萨与观(潮)音洞文化

        ①五台山观音"圣洞″文化

        五台山观音洞。因位于栖贤谷口,又称栖贤寺,距台怀镇约十里。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寺院建造在悬崖之上,从崖底的下院开始,凿石为阶梯通道,在凸出的石壁上盖有亭子和殿堂僧舍,石径的崖壁边缘护有红围墙,迤逦伸向上院石洞前的大殿,形势十分险峻。传说观音洞的岩洞是观音菩萨显示灵迹的地方,故缘洞建寺。

        ②普陀山潮音洞。潮音洞位于普陀山岛东南紫竹林庵前,龙湾之麓,不肯去观音院下人海处。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洞内怪石交错,犬齿森然,不可容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书“潮音洞”刻于洞壁。石崖上刻有"现身处"三大字。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

        ③普陀山梵音洞。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士显灵。

        10.观音菩萨与"圣水″文化

        五台山。《清凉山志》载:“洞有滴泉,味甘。”游人视之为“圣水”。古诗赞道:“足蹑云梯上翠巅,画楼飞阁接云天。殷勤瞻礼圆通相,一滴甘泉热恼蠲。”对观音洞的真实写照。五台山殊像寺外有一口泉水,名为般若泉。梵语“般若”为“智慧”的意思。据说饮此泉水能长智慧、去愚痴。所以不但佛门把这里的泉水列为供佛的“净水”,清代帝王朝山礼佛,也专饮此水。

        普陀山。潮音洞左侧上方的岩壑中有一天然小型石泉,石壁上刻有“光明池”三字,此处旧名“甘露潭”,山民称“慧泉”,佛家信众常在此祈求圣水以疗眼疾。 据说明正德年间,皇太后遣使取此池水治疗眼疾,得以康复,遂改名为“光明池”。潮音洞旁还有一小洞,名善财龙女洞,相传是观音身边的善财、龙女所居之处。

        11.观音菩萨与"寺名″文化

        五台山观音寺,位于五台耿镇照吞口村,有一座美丽的寺院。据观音寺上觉下全大和尚记讲解:观音寺始建于光绪十二年,香火鼎盛,居士众多。虽历史更迁,但法轮常转,观音寺在民国与建国后都曾两度修缮。后曾遭废,庄严妙境,荡然无存,寺院里的梧桐树见证也记录着这五百年的岁月。

        五台山显通寺。观音"圣殿″文化。五台山金阁寺大悲殿,大悲殿内供奉着一尊高17.7米的千手观音像。铜佛通贯两层,下层铜像身旁是两尊高大的胁侍像,传说为观音的父母“妙庄王夫妇”。大悲殿内供奉的观音像,观音像三头四十二臂,手执各种法器,立在殿中央,脚踏殿坛,头顶天花板,十分庄严。这是五台山最高的观世音菩萨立像,在国内也仅次于西藏日喀则和河北正定的大铜佛像。用这种手法制作的如此巨大的观音菩萨像,这不仅在五台山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在全国也是少有的。    显通寺观音殿,观音洞观音殿、镇海寺观音殿,又称文殊殿,殿内供奉有五尊菩萨,两侧是十八罗汉, 龙泉寺观音殿。塔院寺天王殿正面供观音菩萨。则不是笑口常开弥勒佛。观音菩萨背后不是韦驮天神,而是一通法令碑。碑额刻有“皇帝敕谕”四个大字,碑题为:“皇帝敕谕五台山护国大宝塔寺(即塔院寺)住持及僧众人等”。

        五台山金阁寺。相传,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 736年),有一位法号叫道义的高僧来到五台山礼佛,当走到南台与中台交接处时,突然刮起了一阵狂风,道义和尚便就地而跪、叩头诵经、求佛保佑。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小沙弥来到道义和尚面前,说师父有请。于是道义和尚随沙弥一道去拜见长老。衍法寺了用和尚发心重铸金阁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又造了一座三层七间观音大阁、铸了一尊三头四十二臂的观音塑像。大悲殿,大悲殿内供奉着一尊高17.7米的千手观音像。铜佛通贯两层,下层铜像身旁是两尊高大的胁侍像,传说为观音的父母“妙庄王夫妇”。观音像三头四十二臂,手执各种法器,立在殿中央,脚踏殿坛,头顶天花板,十分庄严。五台山最高的观世音菩萨立像,在国内也仅次于西藏日喀则和河北正定的大铜佛像。这种手法制作的如此巨大的观音菩萨像,这不仅在五台山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在全国也是少有的。

        不肯去观音院。位于紫竹林,紫竹林是观音修道的地方,里面有全山建寺最早的地方不肯去观音院。在潮音洞旁,有一堵黄色矮墙围着三间质朴的佛堂,佛堂中终年香烟缭绕,这就是不肯去观音院,传说,以为菩萨不愿东去,便靠岸留下佛像,由张姓居民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

        12.观音菩萨与"供奉″文化

        五台山。《隋唐五代佛教大事年表》转引《旧》卷说:“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造金阁寺于五台山,铸铜为瓦,涂金于上,照耀山谷,计钱巨亿万。”另外,《资治通鉴》也记载:“造金阁寺於五台山,铜涂金为瓦。”可知,因其“铸铜为瓦,涂金于上”,所以称为金阁寺。金阁寺就是由不空三藏创建的中国最早的密教中心。金阁寺,供有一尊6层楼高的千手观音像。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又造了一座三层七间观音大阁、铸了一尊三头四十二臂的观音塑像。大悲殿,大悲殿内供奉着一尊高17.7米的千手观音像。铜佛通贯两层,下层铜像身旁是两尊高大的胁侍像,传说为观音的父母“妙庄王夫妇”。观音像三头四十二臂,手执各种法器,立在殿中央,脚踏殿坛,头顶天花板,十分庄严。这是五台山最高的观世音菩萨立像,在国内也仅次于西藏日喀则和河北正定的大铜佛像,如此巨大的观音菩萨像,在五台山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也是少有的。金阁寺各殿中塑像共有1000多尊,是五台山佛教塑像最多的寺院。金阁寺独有专供奉观音菩萨,这里竟然供有一尊6层楼高的千手观音像!这尊17.7米的佛像,是五台山最高的观世音菩萨立像。在五台山上南台之北,中台之南的金阁岭上,有一座寺庙,名叫金阁寺,除五座台顶的寺庙外,这座寺庙所处的地势最高,海拔2013米。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又造了一座三层七间观音大阁、铸了一尊三头四十二臂的观音塑像。观音铜像 妙庄严,现在,寺院能看到的建筑及塑像,均是明、清、民国及当代修复和添制的。观音洞相传,观音洞是观音菩萨曾经显圣过的地方,因而,这里的主殿乃为观音殿,最顶上的观音殿供塑八臂十一面观音像,头上有头,最上面的头部沿额鬓又排有小头型,故称“十一面”,面部着白、红、绿、蓝等色,表示种种应化的法像,并可拯救十一种人间的最大疾苦和灾难。观音的两侧为八大菩萨,并有大唐卡悬挂正中。唐卡上所绘的左面为西方极乐世界,右面为四观音,中间是观音菩萨。唐卡给我们介绍着藏传佛教的故事,更多的是关于观音菩萨的传说。观音菩萨显示灵迹的地方,又故缘洞建寺。《清凉山志》载:“洞有滴泉,味甘。”游人视之为“圣水”。镇海寺中有一尊由印度带来中国的古老观音造像,其观音像是男身化相,面上雕上了胡髯,这在内地是非常难得见到的男相观音像。 东汉时期,随着佛教东传中国,印度的观音菩萨造像逐渐发生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观音菩萨入主中国初期,在唐代之前观音菩萨面相多属男相,都是以“男相”的形象高坐殿宇。镇海寺文殊菩萨九宫八卦图乃聚集梵、藏、汉等三地之镇宅安居吉祥咒图而成,传说由莲花生大士所传下。九宫八卦图上由四臂观音、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时轮咒、遮止咒,中有十二生肖、八卦、九宫等图,以及罗睺组成。文殊菩萨九宫八卦图是西藏文殊九宮八卦图是西藏密宗祖师“莲花生大士”,聚集梵、藏、汉三地破各种凶煞之镇宅安居妙宝而成,可悬挂于大门上或屋内或带身上。上方中央是佛教密乘主掌智慧、慈悲、力量的智、仁、勇三族姓尊–文殊、观音金刚手等三大菩萨。其右方为时轮金刚,令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等十方与年、月、日、时等时辰所组合的时空宇宙世界一切自在。其左方是防护一切凶煞、障碍、驱不祥的回遮咒轮。正中分为三圈,外圈是十二生肖,表十二地支,配合天干演化成六十甲子。中圈是八卦为离、坤、兑、干、坎、艮、震、巽,代表火、地、泽、天、水、山、雷、风等八种事物。内圈是按龟背的九宫,分为九宫。

        普陀山。以普陀山三大寺庙(供奉观音殿)为例:第一大寺——普济寺。①圆通宝殿:主供正观音(男身观音),以许大愿为主。拜时称“南无观世音菩萨”。②普门殿:主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求姻缘很灵。拜时称“那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第二大寺——法雨寺。①圆通殿:观世音菩萨。②千手观音殿:千手观世音菩萨。③西方三圣殿:主供中阿弥陀佛(西方接引佛),左观音菩萨,右大势至菩萨。第三大寺——佛顶山慧济寺。观音殿:供奉观音菩萨,且是白玉送子观音。

        13.观音菩萨与民俗文化

        ①观音菩萨"募捐″现象。五台山塔院寺天王殿供奉观音菩萨传说。相传,有一年塔院寺发生了一场火灾,灾后重建需要很大的一笔费用。寺僧们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跪在观音菩萨面前祈祷。观音菩萨便化作一位漂亮的姑娘来到大街上一处最热闹的地方说:“我现在要嫁人,只要谁的钱能投中我,我就嫁给谁。”于是,街上的人们纷纷把钱投向观音,可没有一个人能投中,投钱的人越来越多,观音身边堆的钱眼看就要够了。可此时吕洞宾正好路过,他想捉弄一下观音,于是就找到韦驮,唆使他拿上一枚钱去投,韦驮不肯去,吕洞宾就来了个激将法说:“你不去,我就去了。”韦驮一急,就拿了枚钱去,只一投就中了。观音一看是吕洞宾在捣鬼,只好收摊答应嫁给韦驮。但只答应做背对背的夫妻。塔院寺寺僧知道建寺的钱是观音捐的,所以就在天王殿里供上了观音菩萨。

        ②观音菩萨"显灵"现象。A,普陀山?1997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普陀山观音像开光大典,8点准备进行南海观音铜像开光。普陀山南海观音开光的那天本来是阴天的,根本就看不见太阳,开光之前,黑压压的乌云漫卷天空,一场倾盆大雨似乎顷刻而至。戒忍大师当即通知准备雨衣4000件,以备随时使用。8点15分,戒忍大师宣布:“南海观音圣像开光法会正式开始!”话音刚落的额时,南海观音像上的红布被揭开的一瞬间,天空中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巨手拨开了重重乌云,却有一束金光直下来,端端正正的笼罩在观音菩萨像上,见此奇异天象,在场的人们纷纷跪倒,无不叹服。普陀山灵异事件数千人见证观音菩萨像显灵奇观 。事后电视台被传播,即佛像开光法会惊现观音圣像现象被传为佳话。B,五台山。观音"显化(灵感、灵验)′。 据悉,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七日(农历六月初五),山西省五台山白云寺住持上昌下隆法师在白云寺大雄宝殿开工奠基之际与多位善信合影,照片冲洗出,西方极乐世界弥陀、观音、势至三位佛菩萨于空中显圣。

        ③观音菩萨"点化"现象。  "观音老母”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性格粗暴的男子,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但他对母亲毫不孝顺。 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很多人都说观音菩萨经常会现身说法。他也去拜菩萨。但去普陀山后却怎样也没有遇到观音菩萨。他去请教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告诉他:“观音菩萨这几天不在山上,去你家乡了。你现在回家,就能看到菩萨了!”他听后很惊讶:“真的吗?我现在回去就能见到菩萨吗?但是,我没见过菩萨,菩萨长什么样子?我要怎么才能认出他呢?”老和尚回答:“要说菩萨的长相,我也不会形容,我只能告诉你他的穿着打扮。当你回家的时候,看见反穿衣服、倒穿鞋的人,那就是观音菩萨了!”男子见观音心切,飞快奔跑,到家时已是天黑,急促地敲门。“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是恒久不变的真理,屋内的母亲听到是自己的儿子回来了,情急之下披反了棉袄,穿倒了鞋子,来给儿子开门。男子见如此情景,跪地抱头大哭,“娘,原来你才是我心中的菩萨。”  

     

        ④观音菩萨"化现″现象。 普陀山短姑道头(天然船埠)"应化″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妇女,发愿要到普陀洛迦朝山礼佛。几年后,凑资雇船,相约小姑,远道航海渡莲洋来到普陀山。这一日,风和日丽,船泊道头,系好缆绳,准备上岸进香。可是,这时小姑正巧天葵来潮,如随嫂前支朝佛,身子不洁,有污佛堂,不胜愧疚,只得留大船中,托嫂子在菩萨面前代为进香了愿,其嫂逗而笑之,小姑更觉不好意思,怨自己无福亲礼菩萨。小姑在船上久等嫂子不来,时己正午,肚子也饿得咕咕直叫,就埋起怨来。这时,只见一位身着灰白衫裙,如村妇般的女子,手挽竹篮,向泊船处走来,对船上小姑娘招呼道:“姑娘饿了吧,你嫂子叫我将饭送来,快将缆绳拉拢些。”小姑见有人送来饭菜,顿时感到十分高兴,但此时正逢涨潮,一波上,一波下,很难将船靠拢埠头。那女子见她着急,就安慰说:“你不要着急,让我来设法。”于是弯腰随物拣起几块小石块,一块一块向浪水中抛去,然后一步一步踏着这些刚抛下的石块,走近小船,将竹篮提给小姑娘。小姑吃着,觉得从来也没尝到过这样香喷喷的饭菜,美滋滋地吃了个饱,并连声表示道谢。那女子说:“不用谢,你小小年纪,能随你嫂来朝山进香,这也难得。”说罢收拾起篮子,又踏着那些石块一步一步向岸边走去,刚巧来了一个浪头,把她的衫裙下摆打湿了一片。小姑觉得十分过意不去,却又见那女子回头向她含笑致意,逐渐隐没在绿树黄墙之中。不多一会,姑嫂回来了,笑着叫小姑快随她到岸上去吃饭。小姑娘说:“你不是已请人给我送来过饭吗?味道可好呢!其嫂愕然,听了小姑进述那位村妇送饭经过,甚为惊奇,于是立即上岸,直奔佛寺而去。圆通宝殿供奉慈祥庄丽的观世音菩萨,入殿后嫂子跪在佛像前三拜九叩,一心祝愿。细瞧着菩萨的面与小姑所讲的村妇一般。又忽然见到菩萨衣摆下端有一片湿漉漉的水渍,猛然领悟,这不是刚才送饭的那村妇?莫不是菩萨化身来安慰小姑吗?嫂子就恍然大悟,于是跪在佛像前叩头祈拜不已。

        ⑤观音菩萨"化现″现象。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令其摄受一切众生。《法华经》称这种本领为“方便之力”、“自在神力”,并列举了三十三种显相。《华严经》中则说观音菩萨的显化属于“大悲行门”,经中记述观音菩萨在补怛洛迦山金刚宝石上对善财童子说:“我住此大悲行门,常在一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或以音声,或以威仪,或为说法,或现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为化现同类之形,与其共居而成熟之。”

        ⑥观音菩萨."再来″现象,据星云大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24:志公和尚说:"达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传佛心印。″为什么说达磨祖师是观世音菩萨再来呢?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现比丘身说法的明证。像这同样的故事,观世音化现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而为众生说法的不知有多少哩。当时我与黄念祖老居士相距大约二米,相对而坐。黄老亲切地询问我学佛情况,问了我几个问题,遗憾的是当时我刚刚学佛什么也不知道。突然我眼前一亮,我见黄老全身放金光,其光金黄略有红色,光的亮度比夏日正午骄阳的光强得多,金光晃耀就象刚出炉的钢水。黄老脸上每个汗毛孔都向外喷光,其光成束,很粗很亮,旋转变化向外喷放。我的眼睛都睁不开了,只好眯着眼睛看,再看黄老的脸,不是刚才和我说话的七八十岁老爷爷的脸,而是一个满面红光十五六岁姑娘的脸。其容貌比我所见过的任何一个人都圣洁美丽,我从未见过。傲雪的梅花,十五的皎月也不能喻其神韵。尤其是那双眼睛是那么慈悲,我从未见过,又带有几分童真,从里向外都那么真,那么慈悲,不是用语言文字所能讲出来的。我当时想佛经里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佛经是说什么“如溶金聚”……什么“影畅表里”……后面又说的是什么事……。谁“万亿紫金身”……后面又记载什么事……遗憾的是我刚刚学佛,由于当时刚刚读经文,对于经文很生疏,怎么也想不起上下文。对于佛理也不知道。只是觉得很殊胜,但又讲不出所以然,只有傻呵呵地坐在那里看着黄老。时间大概有三四分钟,突然想起寺院里观世音菩萨是女相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正当我想到这时候,黄老突然把光收了。我面前还是坐着七八十岁白发苍苍的黄念祖老居士。黄老两目慈祥和蔼地对我说:“你要好好修啊!”我心里默默回答:“哎!”黄老站起身来,拿出我日夜思念希望得到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莲公大士净语》、《宝王三昧忏》(内含净修捷要)等书给我。并告诉我:“持名念佛为根本。”由于我知道黄老时间宝贵,没有特殊的因缘不见外人,我怕占用黄老更多的时间就满心欢喜拿着书就回家了。当时我心中想着黄老修行真好,会放光。竟没问黄老刚才是怎么回事。(黄念祖大德现观音菩萨相非常殊胜的经历 姚景良)。宣化上人是观世音菩萨乘愿再来,

        ⑦观音菩萨"感应″现象。《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等还提出了“念于我”、“见我身”、“谛观法相”、“礼拜供养”、“持诵咒语”、“受持观音经典”等获得观音感应的修行方法。据佛经讲,观世音菩萨是与众生特别有缘的一位大菩萨,可示现不同的形象渡化人间,如白衣观音、四臂观音、千手观音等,对真心向其祈求的人有“千处祈求千处应”之不可思议的感应,我国的民间自古就有“家家弥陀户户观音”之说。玄奘大师一路且走且修行,终于到达印度。观世音菩萨这边化现为老僧为玄奘大师传授心要,那边为戒贤论师梦中授记:“三年之后东土大唐来的玄奘法师,你要好好教他。” 一天清晨,玄奘大师经行时,忽然空慧寺的老法师出现在他的面前,他说:“玄奘法师,满愿了很高兴吧。一路来很辛苦,《心经》是不是很好用能让你从障碍当中解脱呢?”玄奘法师他乡遇故知,十分高兴。这位老僧就继续嘱咐玄奘法师取经后早早回去。这是观世音菩萨再次示现指引玄奘大师:“你不能贪着,要想着中华的儿女还在那边嗷嗷待哺,要早点回去成就他们。”最后老法师说他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后便腾空而起。

        ⑧观音菩萨"点应”现象。观音点应现象,往往在民间却把“灵山”、“灵界”、“灵魂”、“灵验”、“灵异”等具有佛学意蕴的词语,连在一起探讨与研究等社会现象,观音菩萨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大慈大悲的化身,他本人早已成佛,只是为了安乐成熟众生,倒驾慈航,随缘应世,以三十二应身随处救度受苦众生,而所求皆应。观世音菩萨观世间一切音声,度世间一切苦厄,众生有求必应,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有一位叫杨信芳的女众,她写过一篇《记梦到印光大师》,讲述了她和大师之间的微妙因缘。民国时期,她在上海的一所中学读书,暂居在一位同学的家里。有一天晚会上,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她坐着一艘小船去普陀山拜见观音菩萨,当她刚到普陀山的小岛时,就看到观音菩萨在前面看着她,菩萨说:小姑娘,何必远处求法呢?大势至菩萨现在就在上海讲法呢,他就是印光法师,你赶快回去吧,大师离入灭还有四年的时间。这个梦做得非常清晰,她醒来自己还纳闷,平时自己也没有学佛,为什么突然却做了这样一个梦,她连佛教里的菩萨都不熟悉。于是第二天一醒来,她就去问他同学的母亲,因为那位母亲是一位在家居士。她问道:“大势至这位菩萨是谁呀”?母亲:“这位菩萨是阿弥陀佛的胁持之一,也是西方三圣之一”她:“那印光法师是谁呀”?母亲:“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和尚”她:“那他现在是不是正在上海讲法呢”?母亲:“这个,具体不清楚”结果,等她们看到第二天的报纸时,一切都好像一场梦。果然大师正在上海举行护国息灾法会,因为这个梦太真实了,真实的让人不敢想象,于是小姑娘决定前去拜访大师,于是她们三个人一起来到法会举办的地方,请求皈依大师。

        ⑨短姑传说现象。 相传曾有姑嫂两人发愿礼佛,凑资买船,渡莲洋朝山进香,船刚泊道头,不巧小姑“天癸”(月事)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埋怨)之无福朝圣,将姑留置船中,独自进山拜佛去了。不料时近晌午,潮水大涨,小舟与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腹中空空,饥肠难耐。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踩着这些石块径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她嫂嫂托其捎来,放下食盒,便离船而去。?嫂嫂进香归来后,小姑问及前事,嫂愕然不知,忽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裙湿着一片,心里顿有所悟,以为这是观世音菩萨显灵,自惭无缘,忙不迭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短姑道头”。道头旁时常出没于潮水中的石块,传说是菩萨送食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跺脚的石块,后人称此道头为“短姑圣迹”。   

        ⑩莲洋午渡传说现象莲洋又叫莲花洋,处舟山本岛勺普陀山之间,北接黄大洋,南为普沈水道。莲洋以日本人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牛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清康熙《定海县志》转引《普陀志》云:“宋元丰中,侯夷人贡,见大土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得名以此。​莲花洋是登普陀山进香的必由之航路。旅客的航船行至洋上,如果赶上午潮,就能见到洋面波涛微耸,状似千朵万朵莲花随风起伏,令人心旷神怡,联想翩翩。这就是你来游普陀山所见到的第一景——莲洋午渡。当然,如遇到大风天,这里则是波翻盈尺,惊涛骇浪,另一番极为壮观的景色。曾有渔歌咏道:“莲花洋里风浪大,无风海上起莲花。一朵莲花开十里,花瓣尖尖象狼牙。”但是莲花洋多数的日子是风平浪静的,旅客尽可以在航船上安详地放眼莲花洋上的美景,这时也许你会萌发起一种即将登上佛教圣地的清穆心情。

        ⑪观音菩萨法会现象。农历丙申年六月十九凌晨,五台山小朝台黛螺顶寺举行法会,恭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法会由山西省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黛螺顶寺住持上昌下善大和尚主法。五台山上各寺庙举行法会恭迎观世音菩萨成道之日。五台山三塔寺千僧大會现场。

        14.观音菩萨与皇赐"观音″文化

        ①普陀山寺庙。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赵匡胤曾派太监来山进香。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 1080年),钦差大臣王舜封奉旨出使三韩(今朝鲜),遇风暴而望潮音洞叩祷,得以平安济渡。归国后,奏知宋朝皇帝,神宗即赐建“宝陀观音寺”。南宋绍兴 六年(公元1131年),宋高宗下令岛上渔民迁出,辟为“佛地净土”。南宋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宋宁宗应主持德韶之请,赐宝陀观音寺圆通殿钱万 缗,御书“圆通宝殿”、“两道场”两额,由此钦定为观音道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三月,皇帝南巡到了杭州,当时的镇海禅寺住持别庵性统前去面圣,请求复兴普陀山,信佛的康熙皇帝大手一挥,赐下大笔财宝,用来兴修普陀山各大寺院,又拆了南京明故宫,连同12 万张故宫琉璃瓦一同运送到了普陀山,专门为我安了新家——九龙宝殿,专供观音佛像,又挥毫泼墨,写下“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刻成匾额,从此以后我的家有了另一个名字——“法雨禅寺”,如今,九龙殿是目前国内寺院建筑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殿一一"九龙藻井″。海天佛国普陀山上,也留有康熙帝的礼佛墨迹。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南巡到杭州,为给皇太后祝禧,遣派使者前往普陀山,并带去大批银两资财,谕令重新整修普济寺大殿,而且还手书“普济群灵”寺额,隆重颁赐。

        ②遂宁广德寺,位于遂宁城西三里许的卧龙山,建于唐朝开元前(公元713年前后 ),原名石佛寺,大历二年(767)更名为保唐寺,大历十三年(778),敕名“禅林寺”,德宗建中初年(780),敕名善济寺,昭宗天复三年(903),敕名“再兴禅林寺”,北宋真宗祥符四年(1011)敕名“广利禅寺”,明武宗正德年间敕赐“广德寺”。唐代著名高僧克幽禅师在此出家。广德寺历久不衰,屡受帝王器重,除了高僧克幽禅师的德行外,还与他的身世密切相关。克幽乃唐王朝宗室,是唐中宗的孙子、唐玄宗的侄子。也许正是因为克幽与李世民家族的血缘关系,唐、宋、明几代帝王才赐予了它格外的恩宠,它的皇家禅林气象在国内首屈一指。

        ③平顶山香山寺。据金代古碑记载:“自宋元符以来,住持相因修葺,轮换美孚。”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根据玉峰妙鉴禅师奏请,皇帝颁旨,刻立了《香山寺地界公据》 ,进一步确定了四至范围,香山寺改称“香山十方大普门禅寺”。明天顺二年(1458),英宗敕赐“香山大普门禅寺”匾额,山与寺日盛。此时,香山寺有下院16处,分布在宝丰、鲁山、郏县、方城、密县,是名符其实的豫西南地区的佛教中心。

        15.观音菩萨"圣像"文化

        ① 古寺观音圣像。新疆克孜尔千佛洞观音菩萨,古园佛像艺术 观音像高3.3米,古园佛像艺术 观音像高3.3米。麦积山西崖大佛(98窟),在麦积山的旅程也接近尾声。“西方三圣”如今已只剩下阿弥陀佛与大势至菩萨二圣,东侧的观世音菩萨在岁月的侵蚀中只剩下了宋代重修时的木梁。

        ②实相观音圣像。海南南山海上观音,浙江普陀山南海观音,天津潮音寺观音圣像,湖南千手观音,河北千手观音,澳门观音圣像,湖州铁佛寺因寺内有宋铸铁观音。湖北武汉归元寺大佛,观音阁双面观音,观音菩萨为双面造型,黄铜铸造,周围是汉白玉栏杆,像高18.8米,立于一个3米高的莲台之上,重达20吨,双面观音为二臂正观音基本形,也称为圣观音像。鄂州江中"观音阁"。终南山观音禅院北较高处的三面观音像,地处于佛教文化资源深厚的秦岭北麓沣峪口内。整个观音禅院包括三面观音都是由佛教居士于2002年捐资建成,2003年交佛教界管理使用,并于2006年8月28日正式登记为合法宗教活动场所,其范围就包括三面观音像。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三面观音所在地与寺院整体相连,为一个完整的寺域空间。周围有最流行的佛经即玄奘汉译《心经》的诞生地翠微寺,隋唐古刹观音禅寺国内知名著名寺院。

        16.观音菩萨与观音菩萨法门

        观世音菩萨,江湖流传一个雅号:无所不能。就是所谓的“有求必应”。但凡你只要有事,只要念一声“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闻声而来救苦救难!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锁定"耳″,摄六根净念相继。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观音菩萨心咒,又称六字大明咒: 嗡 嘛   呢 叭 咪 吽。农历的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成人诞生的日子,农历九月十九是观音菩萨出家的日子。观世音菩萨成道日是农历六月十九。南无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普陀山琉璃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①修持观音菩萨法门:观世音菩萨的修学,从拜观世音菩萨,诵读有关观世音菩萨之经咒,或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大悲咒、普门品以及观世音菩萨的经典入手,加上修习福慧善根,得大自在的法门,使众生得到无上功德,菩萨在无意识界中福荫万代。修持观世音菩萨法门要有大悲悯怜一切众生。修持观世音菩萨法门要有一颗朴实清净之心。修持观世音菩萨法门要送给大家饮食、衣服、医药、家庭常用品和一切所需要的物品。修持观世音菩萨法门远离一切不如法的事,利益和贡献所有人。修持观世音菩萨法门要己学,还要开示大家学习布施等六波罗密的好处。修持观世音菩萨法门要深刻了解因果,一心积善,实修实持入于菩萨大愿海的境界。 修持观世音菩萨法门若大家对我们有所求,要极力去帮忙他们的达成愿望。修持观世音菩萨法门不要生贪婪的心,舍掉恨毒的心,才不会愚痴无智慧。以求明心见性。修持观世音菩萨法门要深入经藏,为人说法就会辩才无碍。修持观世音菩萨法门要常修福、慧、学忍辱。

        ②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是依据楞严经二十五种圆通法门中最适应娑婆世界众生入如来三昧正定的法门,佛陀在楞严经中告诉我们,生因识有,灭从色除。修行,就是利用我们自身的工具,即我们现有身体的眼、耳、鼻、色、身、意来修证,解脱是身心的解脱。八万四千一切法门无不如此。无论修什么法门,当心念真正清净时,就会心所所呈现出的是非常清净的状态。用功修持到如此境界,虽还未悟道,但也没有走弯路、甚至错路。悟道是智慧,当你修行到心所呈现此清净的意识境界时,便知清净与不清净的,不著于清净与不清净任何境界上,清醒认识到这个境界只是意识所呈现的清净的一面,而能知这一切的“知”不在"动静″二相上,因为这个“知”,表现为般若,通常说是悟。在升华中又返回去寻找那个能使意识呈现清净的本性功能的"能",从佛理说它反映出"不生不灭″。一旦找到了它,"清净″便可呈现出变相。这一清净境界虽然只是变相,但能在日常百忙中,要常时常保,心境随时随地都在念念"清净″常态,便就获得深入了自然就会证果。意境的"清净"虽不是道,仅反映出修行的功夫境界,能呈现清净意境的能与所都是本体的心所所造的,不是究竟,究竟是原本的,无对待的,没有任何媒介,也无任何禅定对象。如此返照,认清这个真性本如即本心。

        参考资料
        1.《民国高僧印光大师,观音菩萨梦中点化,他是这位菩萨再来》“欢快的笑幻翠”原创,首发于企鹅号
        2.《"中国弥陀学”与弥陀信仰“中国化”佛学意蕴》净兴  佛学研究网  2020年7月9日 
        3.《"中国弥陀学”与弥陀信仰“中国化”佛学意蕴》净兴  佛学研究网  2020年7月9日 
        4.《"观音学"与观音信仰中国"本土化、民间化、世俗化″》 净兴  佛教在线  2020年5月8日
        5.《观音信仰"本土化、民间化、世俗化″》 纪宏 水扬  传统文化网  2020年5月6日
        6.《平顶山香山寺文物保护规划》佚名   2014年6月1日 9页
        7.《走近五台:“不肯去观音”祖庭普庵寺》  佚名  五台山黛螺顶  2018年8月8日
        8.百度百科:平顶山香山寺
        9.百度百科:遂宁广德寺
        10.网上众多资料被釆用一并鸣谢!
        11.五台山塔院寺图片均为释妙中;五台山显通寺、普陀山图片均为来自网络,仅供辅助阅读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生命需要信仰[296]

  • 为什么所有众生都是佛?“全息理论”让你脑洞大开[322]

  • 宏海法师谈观音菩萨的前世今生[383]

  • 告诉孩子什么最重要![510]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就度人上瘾了[629]

  • 观音和地藏信仰[876]

  • 文殊和普贤信仰[922]

  • 自信的人都有三个层次,你在哪一层?[794]

  • 你信仰什么,生命就走向什么[981]

  • 如何应对那些你无能为力的事[903]

  • 什么是菩萨?[1246]

  • 观音与湿婆——南亚宗教文化交流、互鉴例示[1276]

  • “一丝不挂、想入非非”竟源于佛教,人人都会说,真正含义却很少人知道[2065]

  • 该醒醒了!所为何事竟遭静波法师一记棒喝[1965]

  • 万行法师:中国文化的四个阶段:层层递进,找到自己[1690]

  • 选择了信仰就需要面对与担当[2010]

  • 中国信仰里的“神”[2115]

  • 观世音菩萨有什么生命特质[2662]

  • 生命需要信仰[4315]

  • 楼宇烈眼中的明星信佛潮 “最根本的虔诚还是担当社会责任”[344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