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00]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46]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35]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43]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35]

  • 熟悉又陌生的“禅”:禅之四义[116]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47]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47]

  •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14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①[149]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59]

  • 格局大了,你就顺了[14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口德决定运势,善念改变人生!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3263   时间:2020-7-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0年7月2日  佛学研究网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恶语伤人心,良言利于行”。

        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阴险;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伤人以言,甚于刀剑。

        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修炼口德,就是修炼自己的气场,一身正气才能好运多多。口德好才能运势好,运势好才能少走弯路,多些成就。

        恶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修养,有了这样的修养,你就能化腐朽为神奇,风生水起好运来。出言不慎,驷马难追。

        不知而说,是不聪明;知而不说,是不忠实。君子言简而实,小人言杂而虚。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甚于刀剑。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快乐之时说话,没信用的多;愤怒之时说话,失礼节的多。面责人之短,人虽不悦,未必深恨。背地言其短,令人不悦,怀恨甚深。不必说而说,是多说,多说易招怨;不当说而说,是瞎说,瞎说易惹祸。

        君子一言当百,小人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对失意者,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喜闻过者,忠言日至;恶闻过者,谀言日增。

        言不可轻说,若说话更改,不如不说;言不可轻诺,若应诺更改,不如不诺。所以一言半诺,俱宜谨慎为要。有道德、信义、智谋者,必不多言;惟小人、狂人、妄人者,必会多言。言不中理,不如不言,一言不中,千言无用。口舌祸之门,灭身之斧也。

        与善人言,暖如布帛。伤人之言,痛如刀割。刀疮易好,恶言难消。口是伤人的斧,言是割舌的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好。得人善言,如获金珠宝玉。见人善言,美于诗赋文章。

        心存善念、相信自己的信念,我们都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生要学会三“放”,更自在![267]

  • 种好“三田”,让人生越来越顺![344]

  • 心态对了,人生就顺了[348]

  • 人生最好的状态:晴耕雨读,安然自得[553]

  • 人生短暂何苦为难自己,学会“除法智慧”化解千千心结[485]

  • 人生靠什么?[732]

  • 人生处处是道,心不在即无分别[697]

  • 人生,要喝下三碗水[715]

  • 恰到好处的人生[869]

  • 内心的丰盈,是人生曼妙的风景[733]

  • 打湿的人生[813]

  • 茶像生活,写着不同的人生[889]

  • 在逆境恶缘中保持善念[724]

  • 守好自己的心,走好自己的路[874]

  • 你必须很努力,才会遇到好运气[816]

  • 七种比喻,道尽人生[742]

  • 人生百味,随心就好[916]

  • 别让负面情绪,毁了你的人生[1156]

  • 这三件事是人生真正的快乐[975]

  • 人生如茶,不争,才是至境![10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