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46]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32]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27]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89]

  • 做人,不能太飘[125]

  • 原来随和,是一种能力[103]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17]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202]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81]

  • 学会哄自己开心[165]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85]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82]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2禅宗禅学 >> [专题]c2中国禅学 >> 正文


    参禅的法门
     
    [ 作者: 守培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2284   时间:2020-6-29   录入:wangwencui


    2020年6月29日    佛学研究网

        今日诸大居士,请我开示参禅的法门。诸位要知道:参禅的法门,与其他一切法门皆不同,一切法门皆可开示,唯独参禅的法门不可开示。何以故?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词相寂灭。”固不可开示也。

        其余法门皆可开示者,以彼皆方便法。如将甜瓜换苦李,又如黄叶止儿啼,以幻除幻,固有法可示也。

        然参禅直指人心,不假方便,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八字打开,净裸裸的,常在当人面前,无丝毫间隔,挥也不去,招也不来,有何可开示耶?要会当下会,拟意即失之。诸位还会么?

        若也不会,再与诸位葛藤一下:

        昔日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百万人天,莫知所措。唯迦叶尊者,默契心宗,破颜微笑!世尊曰:“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于汝。”云云。此系禅宗得佛心印第一祖也。

        佛的一生事迹,及所说之法要,阿难皆知。惟此传衣之事,疑煞阿难,不知世尊传衣钵外,别传何法耶?

        阿难一日问迦叶尊者云:“世尊传衣钵外,别传何法?”迦叶云:“倒却门前刹竿着。”阿难尊者,言下大悟。迦叶尊者遂将衣钵展转传与阿难。

        此禅宗法门,丝毫形式没有,其简便捷径之如此。要会当下会,无可言说。

        如是相传至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法流东土,替代相传,不改风规。至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人心不古,家风亦变,然亦无禅可参。至宋时,雪峰圆悟以后,则有参公案,看话头,行香坐香等事,相传至今,即以看话头为参禅法门,以坐香为功用。

        看话头者,盖为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皆为世人作话柄,不知世尊话头起处,是故禅师教学者照顾话头,莫在话柄上求道理。

        古今诸大教师,多疑此事,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非是佛说,以大藏经典未载此事故。彼不思佛经无量无边,未来此土不知其数,已来此土而未入大藏者亦复有之。近来日本所集续藏经中一切经典,皆吾国译而未入藏者也。内有《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两种,皆载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之故事。此系禅宗出典,诸君既要参禅,不可不知此经也。

        宋时王荆公,见此经于内庭。古今诸教师,见藏经中无此经故,不信其说,对于禅宗教外别传,加以种种毁谤。今禅宗经典既已出现,诸大居士当阐而扬之,莫使教师毁谤禅宗,造罪不止也。我等出家儿,深通教典者,多不信禅宗。诸大居士,身处尘俗,独能于此最上一乘生信,而复能实行参究,诚令余喜出望外也!

        诸位既欲实行参究此祖师禅,必须改头换面,以参禅是入圣的捷径,与凡夫路径不同。教中所谓:成佛了生死,离苦得乐等;种种观念,一概用不着。以及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悉皆付于东流,将十方诸佛一口吞却,然后乃可参禅。

        若不如是,徒负参禅之名,实非参禅者。何以故?禅宗的法门,以无门为门故。若有一门,即有出入,即有生死。有生死,即落凡情,非出世的圣境矣。

        曾闻佛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既知我等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不缺少一点。若起心修行,有似于好肉上剜疮,徒劳辛苦。是故参禅者,什么法门都用不着,唯要识得自心,则万事自休矣。

        欲识得自心者,不须别参话头,即于当人日用中检点,如穿衣时,且看穿衣是谁?吃饭时,且看吃饭的是谁?乃至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皆如是用心,可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如是禅宗,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则又不离一切法门矣。

        总之,吾等众生,本来心外无法,由一念妄想而有差别境界,前境皆是假名,故要于法法上参问。假使一朝触着痛处,将大地翻转身来,原来我心不是别个,那时即受用无尽矣。

        或谓:参禅大悟已后,还要发心修行。此是门外语,不可信。须知:所谓修者,求其明心而已。既已明心,更有何法可修耶?若有业障,心即不能发明,亦即不能大悟。

        又谓:大悟已后,还受生死。此更门外。古德云:“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大地且空,生死何托乎?须知:生死本空,众生妄计生死,故名为迷。所谓悟者,即悟生死本空也。谓大悟后,犹受生死者,不了悟义也。

        如昔日圆泽禅师,虽转生人间,而来去自由。曾言:“三生石上旧精魂,风月情怀无比伦。惭愧情人来相讨,此身虽异性常存。”既曰性常存,更有谁生谁死耶?若谓生在人间,即为生死未了者,诸佛菩萨,亦常生人间,可谓诸佛未了生死否?

        大悟已后,绝学无为,随顺法性,而消旧业。虽处生死,而不知有生死,生死即是妙用。虽在世间,而不知有世间,世间即寂光净土。

        禅宗病,有言难尽。总而言之,但有言说,都无实义。闲话愈多,知见愈多,且把闲话丢开,大家用功参禅罢。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念佛好还是参禅好,在于个人是否相应[787]

  • 禅宗的顿渐法门[1456]

  • 禅宗参话头法门疑情解析[2097]

  • 从白居易的诗里看“禅”的意境,字字珠玑,惊艳千年![1914]

  • 参禅打坐与明心见性​[1446]

  • 不拿佛法做人情的老和尚[2377]

  • 参禅,究竟是坐还是卧[2013]

  • 带着这六个问题,走近六祖、了解《坛经》[2582]

  • 找到与自己相应的参禅法门[1949]

  • 明一法师:法门无量源自心[2158]

  •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2429]

  • 念佛与参禅[2275]

  • 扫地也是修行的法门[2107]

  • 出家与在家的区别[2123]

  • 一个佛弟子最大的事情是什么?[1957]

  •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2453]

  • 参禅与念佛,哪个更好?[3993]

  • 虚云老和尚:一切事处勿被境转,是非动静都好参禅[2164]

  •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2525]

  • 八万四千种法门,哪一个才是最灵法门?[229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