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07]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56]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01]

  • 布施不是花钱买功,而是舍弃贪[104]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7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41]

  • 老实“吃茶去”[100]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21]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72]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22]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1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91]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净慧长老:四正勤和四如意足
     
    [ 作者: 净慧长老   来自:网络   已阅:2432   时间:2020-6-2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0年6月26日  佛学研究网

        四正勤以精进为体

        上午讲的是“四念处”,四念处其实是很难讲的。四念处虽然只有“身、受、心、法”四个字,只有“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句话,但是这四句话有一大本书,这四句话是佛教修行的根本法门。一个人从学习佛法开始,就是从四念处入手。特别是出家人,一出了家,就要知道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样才能够进入佛法的大门,才能真正说是在学习佛法,是在修行。如果连最基本的欲望都不能止息,修行就很难进入。

        讲了四念处以后,还有四正勤、四如意足。四念处是以智慧为体,四正勤是以精进为体,四如意足是以定为体。修四念处时,智慧增盛了,必须再以精进来策发念心,策发智慧,令心勤求不懈。所谓四正勤,一是已生恶令永断,二是未生恶令不生,三是未生善令生起,四是已生善令增长。四正勤就是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话上,分别界定清楚。

        已生恶令永断。因为已经断了的恶,往往又会死灰复燃。比如说,贪欲心、懈怠心,都是恶法,都是修行中应该对治的烦恼。比如说,今天睡懒觉了,觉醒过来,那就从今以后不再睡懒觉;今天放逸了,有所觉醒,从今以后不再放逸。怎么样才能不放逸呢?怎么样才能不睡懒觉呢?就要有一种精进心,推动道念不断增长,那就能够令已断恶永不再生。对于已断的恶,我们一般人往往是重复了又重复,犯了再犯,屡禁不止。犯了又忏悔,忏悔了又再犯,等于忏悔不起作用。所以要用精进的心令已断恶永不再生,这才是修行者的心态,修行者的毅力。

        未生恶令不生。我们有许多人,对于世间的种种坏习惯,如果没有警觉的心,就很容易沾染上一些坏习惯。自己本来是清清净净的,没有那种坏习惯,可是被人传染了。比如说抽烟喝酒,这都是坏习惯。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抽烟喝酒,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社会接触面的扩大,就逐渐沾染上了那些坏习惯。如果是一个修道的人,是一个经常保持精进不懈怠的人,他就会在坏习惯面前经常保持警惕心,不接近它,不受感染,那就能够令未生恶不生。这也是由于有精进心在推动策励道心的缘故。

        未生善令生起。世间有许多的善法善事,学佛有许多的善法善事,所谓众善奉行,只要符合自他二利的善法,要积极去做;只要是符合现善、后善、究竟善的行为,要努力去做。比如说,我们首先一条一条地落实十善法: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进一步又修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样不断地提升善法的层次,不断地扩大修习善法的范围,使我们的人生真正成为纯善无恶的人生。

        已生善令增长。已经修习的善法,要不断提升,不断扩展,不断扩大。比如说,我们在家里修行打坐诵经,今天早上我诵了一卷《普贤菩萨行愿品》,坐了十分钟,能不能要求自己明天早上诵了一卷《普贤菩萨行愿品》以后,坐二十分钟呢?如果能够做到,那就是令已生善法得增长。每天晚上诵《金刚经》,要求基本上要诵一遍,能不能逐渐做到每天晚上诵两遍、三遍、五遍呢?如果以精进心来策励,晚上诵五遍《金刚经》是可以做得到的。因为我知道,一般的家庭休息的时间很晚,如果利用那些闲聊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逛街的时间,来修行打坐,那就会使善法增长,使修行进步。

        四如意足以定为体

        四正勤分为止恶和行善两个方面。从断恶的方面来说,既要已生恶令永断,又要未生恶令不生;从修善的方面来说,也是既要未生善令生起,又要令已生善得增长。之所以能够如此,都是由于精进心的作用。没有精进心,要做到断恶修善很不容易。四正勤以后,还有四如意足。四如意足是以定为体。所谓如意足,就是能够满足自己修行的愿望,使自己的修行能够得到满足。

        一、欲如意足。欲就是希求、仰望。如果修行没有希求仰望之心,修行很难进步。有希求仰望,并且能够得到圆满具足,那就是欲如意足。

        二、精进如意足。要想满足自己的希求,不精进、不努力,达不到这个目的。精进就是一种推动的力量,精进就是有一种不断进步、不断追求新目标的力量。能够精进,对于所修之法就能圆满成就,如意具足。

        三、念如意足。念就是忆念,对于所修之法念念不忘,希望所修的法门能够得到如意满足。

        四、思维如意足。仅仅是忆念还不够,还要通过思维拣择,使得在所修善法上一步步地深入,才能使所修善法圆满成就。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这三个法门,是为一类。这是我们开始修行之时,在修行位上所应修习的三四一十二种助道法门。在这三四当中,以四念处为主体,以四正勤为行为上的推动,以四如意足为思想意念上的推动。

        推动什么呢?推动我们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推动我们精进地修习这四念处,早入圣道,早入甘露法门。这三四一十二种圣道,都是从同一个人的修行过程来加以安排的,并不是说你修四正勤,我修四如意足,他修四念处,不是这样。而是同一个人就要次第修习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不仅如此,对于以下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也是指同一个人的修行过程。始从四念处,终至八正道,就是讲的同一个修行者修行的全过程。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怎么做才是真正爱护自己?[308]

  • 真正的治病,从内心解脱开始[675]

  • 纯一法师:禅的新时代阐释与当代价值[806]

  • 什么是禅?净慧长老:满天星斗、运水搬柴[922]

  • 一语惊醒梦中人!净慧法师谈开悟[1050]

  • 存善心好,还是行善好?[959]

  • 为自己打伞,才不会被雨淋湿[737]

  • 净慧长老:六祖大师“二种三昧”[1384]

  • 净慧长老说做人最基本的六条准则,无论有没有信仰都该看看[1384]

  •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1129]

  • 净慧长老:精神能源的保护与开发[1499]

  • 净慧长老:做人的六条标准[1550]

  • 爱是大药王,快乐是治病的关键[1358]

  • 净慧长老: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为《弓和禅》一书所写序言[1572]

  • 杂花庄严生活禅——净慧长老的华严思想[2679]

  • 净慧长老:四大菩萨的精神[3348]

  • 净慧长老:谨防“三俗” 力戒“四气”[2244]

  • 人不施恩,何来福报?人常行善,何来灾殃?[2180]

  • 最积德的四件事,哪怕做过一件,也会功德无量![2002]

  • 净慧长老:空掉自己面对现实[219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