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0日 佛学研究网
修行人眼里的感情
慧律法师:站在修行人的角度,来讲感情的问题。好,我们来讲到这个,年轻的男女的感情,最主要他就是要讨论这个,年轻人他要讨论这个。你问说:“师父,感情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出家人也谈爱也谈情,可是他的爱跟情里面都有理性的支配,我们的爱跟情里面都有理性的支配,我们一直希望众生能够离苦得乐,我们爱他,就灌输他佛法,告诉他怎么是生死,怎么样修行。
我们不会像世间人,一爱下去就爱得死去活来的,没有他就一定会自杀,要不然就是会死。如果今天,我这样子的话,我不会,你放心,我还是要继续活下去。对不对?
因为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他对这个感情,就理不出一道思路出来。他内心里面也非常清楚,两个人根本身份配不起来,一个这么高,一个这么矮,可是两个……,你说为什么会相爱?不知道。
你要问你爸爸,你要问你妈妈:“爸爸,你为什么要妈妈?”
“不知道。看起来很合意就结婚了。”
“妈妈,你为什么要嫁给爸爸?”
“不知道。那时候他长得满帅的。”就这样糊里糊涂就结婚了。
你问一百对,他就九十九对告诉你:“我不知道。”
然后(如果)两个人好...夫妻,没关系,要是常常打架呢?
“你们两个常常吵架,为什么会结婚?”
“不知道。”我不知道,统统这样子的。
为什么?感情是一种矛盾的东西,它理不出一个道理出来的,所以佛就一直告诉我们,感情是一种盲目的东西。
很多人,为了这个女朋友离开,哭了。我以前也哭过,也很痛苦,现在我知道了,我现在很会观想了,如果他离开的时候,我就做这样想…当然今天我是出家了,是讲在家的立场:“她离开也许更好,也许讨到这个老婆,一天到晚打架也不一定。一天到晚三餐都不煮的话,我都要泡面吃,早一点离开也不错。对不对?”
你不要一直想说,没有她,我们会死,你这样做就错误了。我们要做到,她没有我她会死,这样才了不起。你做到我没有她会死,完了,你就被牵着鼻子走了。对不对?这样讲话才会大声。感情就是这么矛盾的东西。明明知道,可是就是偏偏要落下去,这个陷阱里面,没有什么理由。
在唯识学里面讲的,这个叫做先天性的,我们男女之间欲,这个欲的束缚,那就是天地之间是最大的、最难突破的,就是这个感情的问题。肉体上的需要,欲望的,一个人的身体到一个程度的时候,他就自然会追求异性的,所以在追求的时候,当中他眼睛闭上来,迷迷糊糊的,不管条件合不合,就结婚了,结婚就天天有戏看了。
我们以前逢甲大学,有这个同学他听到了一些佛法,他很高兴,这个佛法讲四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太棒了。一切法无常,他就说:“我要去度众生。”
就每天都到女生宿舍面前站岗,去跟女同学讲这个世间是假的,这个世间是痛苦的,这个世间是怎么样…每天讲每天讲,讲到后来两个结婚了,被度走了。
他本来发一个愿,要去度他的女同学,变成被度走了。研究了这么多道理,定力没有办法产生,没有办法产生这个定力。是不是?修行不是用讲的,不是懂了一点点皮毛,你就跑到女生宿舍那边去度众生。开玩笑!Play a joke。那么容易?稍微一点理性是不是?
我们要了解,要劝人学佛,要辅导别人的感情,反而自己倒了,这个比比皆是。
有很多菩萨就劝告我说:“慧律法师,你今天成就那么大,你长得那么英俊,小心喔!”
我说:“会啦。我二十四个小时都在注意,看不对就跑了。”看不对就跑了,所以我不会去外界攀缘,我看女孩子不对,我就会注意了,看她对我们…你要研究佛法没有关系,继续来。所以我二十四个小时,都会警惕自己,没有佛的功夫。
佛讲的要讲大慈大悲,讲实在话这个就是要感情……我们欲就是一种感情作用,升华就是爱,爱升华就是博爱,博爱升华就是慈悲,慈悲升华就是大慈大悲。
有情众生·菩提种子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和自然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情识,祖师认为有情众生才具佛性,播撒菩提种子,终会成佛。
五祖传法偈:“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慧律法师释义:有情」就是有情识的众生,来播下这个佛的种子,种菩提因。「因地果还生」,「因」就是“善因”,表示良田。
善因良田下了种子,一定有一天会结果。
「无情亦无种」,「无情」就像草木,这些草、石头,这些无情物,怎么样?
「无种」就是不能播种,不能成佛。「无性亦无生」,「无性」就是没有佛性,也不能成长变成《佛果」,叫作:「无情既无种」。
所以在遇到感情问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因为你有佛性,转变一下方向,转欲爱为慈悲,你可以成佛,所以不要放弃。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