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44]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03]

  • 过好每一个当下[158]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12]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39]

  • 成年人相处最舒服的五种状态[119]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85]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21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66]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67]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47]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4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从“富二代”到禅门第一居士:庞蕴的故事
     
    [ 作者: 马明博   来自:网络   已阅:3340   时间:2020-5-7   录入:wangwencui


    2020年5月7日    佛学研究网

        庞蕴,字道玄,中唐时期的佛门居士,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他被誉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后的“禅门第一居士”,世称“庞居士”。

        庞蕴早年修习儒学,在进京赶考途中,听说了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的故事,感觉“选官不如选佛”。他转道前往江西,追随马祖禅师参禅。

        庞蕴一生不改儒生形象,在家修行佛法。为安心修行,作为“富二代”的他,竟出人意料,把父亲留下的巨额财富抛入江水之中。此后,他一家人以耕田、编竹篱维持生计。

        壹|不与万法为侣

        年少的庞蕴不喜欢追逐名利、尔虞我诈,认为这样的人生没有什么意趣。他向往着禅门那样的另类生活,视世间功名富贵如浮云草芥,用整个生命探求人生的真谛。

        有一天,他去拜访名声响亮的石头希迁禅师。

        庞蕴问:“禅师,不与万法为侣的,是什么人?”

        石头禅师微笑地看着他,却不说话。

        庞蕴以为石头禅师没有听清,他又要张口问。

        不料,石头禅师突然伸出一只手,把他的嘴巴捂住。

        庞蕴要问的话,被捂在嘴里。他一愣,正欲挣扎,此刻,心空上遮掩的浮云突然消失了,一片晴天。他明白了什么,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

        石头禅师微笑着望着他。

        庞蕴脸上绽放出更为灿烂的笑容。

        贰|一口吸尽西江水

        看着眼前大名鼎鼎的马祖道一禅师,庞蕴回想起当年的这段往事。之前那片不知飘往何处的浮云,却又一次飘来。

        心头的这片浮云,让他看到辽阔的青天。

        他说:“弟子有一个问题,请禅师慈悲开示。”

        道一禅师一脸微笑。

        庞蕴从记忆里打捞出那个问题,“不与万法为侣的,是谁?”

        道一禅师说:“要回答这个问题也不难。”

        庞蕴用心倾听下面的话。

        “等你能一口吸尽了西江水,我就回答你。”

        禅师的这句话,对庞蕴起了如何的影响,我们无从揣测。但是,据禅门灯录记载,他听了这句话,“顿领玄旨”,写了一首偈子: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叁|金刚般若性

        告别马祖道一禅师,庞蕴回故里衡阳。

        在路上,他听说某寺的座主是讲《金刚经》的大德高僧。庞蕴前往听经。

        那天,座主讲到“无我相、无人相”时,庞蕴站起来,“请问大德,既然无我、无人,那么此时此刻,是谁在讲?是谁在听?”

        座主思忖良久,无言以对。

        庞蕴说:“我虽然是个俗人,但也大概知道一点儿。”

        座主向他请教,“请您说说您的见解,可以吗?”

        庞蕴微笑着说:“无我复无人,作么有疏亲。劝君休历座,不似直求真。金刚般若性,外绝一纤尘。我闻并信受,总是假名陈。”

        ——这首偈子,大意是说:佛法讲无我相、无人相,是要打掉我执与分别。座主讲经说法,不如在生活中亲力亲为。金刚般若的本性人人具足,外在的纤尘无法染污。佛法的弘扬靠的是真正的行持,那些用嘴说、用耳听的,不过是假名安立的方便而已。

        座主听了,对庞蕴甚为恭敬。

        肆|好事不如无

        一路参行,回到故里。庞蕴和妻子商量之后,将父亲留给他的财富、家中所有的金银细软用船装了,泛舟到湘江江心,全部抛入水中。

        他人看了觉得惋惜,问他:“庞居士,这么多的财富,丢了多可惜!用它做慈善,不是更好吗?”

        庞蕴笑着说:“好是好。但好事不如无事。”

        随即,他又说一首诗偈:“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从此,庞蕴一心隐修参禅。一家人的生活,靠儿子耕田、女儿编卖竹篱来维持。

        一日,庞蕴在茅棚里打坐,心中有所体会,自言自语道:“难难难,挑担油麻树上摊!”

        他妻子听后觉得好笑,随口应道:“易易易,如下眠床脚踏地!”

        女儿灵照正在院里编竹篱,听了父母的对话,她应声答道:“也不难、也不易,百草头上祖师意。”

        听了女儿的话,庞蕴赞许地笑了。他说:“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

        伍|好雪片片

        冬天,药山禅师邀庞蕴到山中住几天。庞蕴乘兴而去。

        某夜,药山禅师与庞蕴围着噼啪作响的炉火,交流修学禅法的心得时,忽然响起一阵响亮的敲门声。

        药山禅师问:“山寺偏远,你说,来的是谁?”

        庞蕴道:“敲门声如此响亮,当然是你的常客。”

        不一会儿,药山禅师领着几个客人进来,他把庞蕴向来客作了介绍。

        客人坐下来,交流修学佛法的体会。庞蕴用心地听着。

        深夜前来的客人中,有位姓全的禅人在谈自己的禅修体会时,朝低眉不语的庞蕴看了几眼,他还提高了嗓门,脸上也有些自得之色。

        庞蕴觉得,来人所议论的,属于“口头禅”,只是一些粗浅的知见,并没有真正契入禅的真谛。他想,谈玄说妙,哪里如静心禅坐?

        药山禅师作为主人,不能冷落了这些常年护持寺院的访客。庞蕴则不再言语,他眯起眼睛,在一旁静心坐禅。

        东方既白,天光放亮时,来客谈兴阑珊,打着哈欠,起身告辞。

        那位全禅客看着闭目打坐的庞蕴,哈哈大笑,“老兄,我们谈了一夜,该当不会叨扰了你的清梦吧?”

        庞蕴睁开眼睛,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看几位客人要走,庞蕴起身下床,陪药山禅师一起送客。

        推开门,哇!不知何时起,天地间纷扬着一场大雪!远山,近树,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雪的清凉让人精神一振。全禅客随口喊道:“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站在全禅客身边的庞蕴,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问他:“不落别处,落在何处?”

        说了一夜禅语的全禅客,竟然不知如何应答。

        陆|空华落影

        后来,庞蕴一家从衡阳搬到襄阳。庞蕴和女儿住在城西,庞婆和儿子住在城东。

        光阴如水,不知不觉,许多年过去。

        一天,庞蕴感觉到自己生命将尽,他对女儿说:“灵照,今天中午我要走了,到时你帮我看一下太阳,正午的时候告诉我。”

        太阳快到头顶的时候,灵照放下手中的竹篱,跑进屋来,“爸爸,你快出去看看,今天中午竟然有日蚀。”

        庞蕴一听,觉得有趣,起身出门去看。

        可是,湛蓝的天空上,阳光灿烂,哪里有什么日蚀呢?此刻,他知道自己上了女儿的当。

        他转身回到茅棚,看到女儿灵照坐在他平时坐禅的地方,一脸微笑,已然坐化。

        他只得先帮女儿料理了后事。

        过了几天,州官于頔前来拜访。两人在一起交流修习佛法的心得。

        谈着谈着,庞蕴装作累了,要躺下来休息。他让于頔坐在自己的身边,他头枕着于頔的腿说:“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好珍重。”

        于頔听出这话中有告别的意味,又问他:“还有什么要叮嘱的吗?”

        庞蕴说:“空华落影,阳焰翻波。哪有什么实体?”说完,他即寂灭。

        庞蕴的妻子听到于頔差人送来的消息后,叹了口气,“这两人,怎么不跟我道个别呢?难道我那愚痴的女儿和那个傻老头一样,这般忍心待我?”

        庞婆到田地里找到了正在锄地的儿子,告诉他庞蕴和灵照已经坐化。儿子停下锄头,应了一声,站着入灭了。

        庞婆又叹了口气,“唉!原来这家人都这样啊!”

        处理了儿子的后事,庞婆与乡邻道别,悄然离开了城东的家。乡邻们再也没见过她,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禅门中的“自由”,比你想象的更自由[259]

  • 居士学佛,须熟读的十部经典[525]

  • 观音救难的故事与六朝志怪的小说[805]

  • 癸卯兔年,一起了解兔和佛教故事[872]

  • 禅门的修道,并没有特别奇特之处[718]

  • 很多朋友都是从此绝交的,故事很短,却说穿了人性![1070]

  • 20个经典故事:看明白了你的人生就开挂了[1021]

  • 龙树菩萨的故事[1368]

  • 故事很短,却说透了我们的一生![977]

  • 庞蕴居士一家四口开悟,生死自在奇谈[2314]

  • 梅子熟了!——法常禅师的故事[1576]

  • 禅门的十六字心要[2313]

  • 康熙与普陀山结缘的故事[1854]

  • 文人与禅的故事[2442]

  • 八个故事,八种智慧[2521]

  • 修行需要注意这四种“居士”,你身边也有吗?[3516]

  • 听神医讲惊心因果故事:偷不走的命运[3231]

  •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2234]

  • 太急没有故事,太缓没有人生[2252]

  • 14个小故事,故事很短,道理很深[231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