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无竭[125]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178]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147]

  • 短短五句话,把人生说透了![124]

  • 为什么做人那么难?是有原因的[123]

  • 看清一个人,无需日久,只要三[136]

  • 抱怨,会错过你的善法因缘[143]

  • 六祖惠能与曹溪禅[168]

  • “慈悲者之城”与“涅槃城”[11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178]

  • 礼佛的这几个方式,你选择哪一[138]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8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2禅宗禅学 >> [专题]c2中国禅学 >> 正文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作者: 净慧长老   来自:网络   已阅:2788   时间:2020-4-17   录入:wangwencui


    2020年4月17日    佛学研究网

        在禅者的心目中宇宙是完整的,精神与物质是一体的。所以禅者认为“何处青山不道场”,四时美景充满禅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生活中的禅是如此灵动和现成,自然界又何尝不是呢?如果满天星斗不是禅,释迦牟尼佛就不可能因睹明星而觉悟成佛;如果潺潺流水不是禅,洞山良价禅师就不可能因过小溪睹水中影而打破疑团,落实人生;如果郁郁黄花不是禅,灵云禅师也不可能因见桃花而开悟。大自然到处都呈现着禅的空灵与恬静、悠远与超越、真实与现成,所以陶渊明能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绝唱,苏东坡能留下“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的禅苑清音。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汪洋大海中,深含禅意的佳篇名句俯拾即是,像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宋代一位比丘尼的悟道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特别是苏东坡的《琴诗》,直接就是老僧谈禅,空灵绝妙:“若言琴上有琴音,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天公造物,缘灭缘生,无处不呈现着禅的生命。

        昔有座主问南阳慧忠国师:“古德曰:‘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有人不许,是邪说;亦有人信,言不可思议。不知若何?”师曰:“此盖是普贤、文殊大人之境界,非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乘了义经意合。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法界,岂非法身乎。又《摩诃般若经》曰:‘色无边故,般若无边。’黄色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乎?此深远之言,不省者难为措意。”在禅者的心目中宇宙是完整的,精神与物质是一体的。所以禅者认为“何处青山不道场”,四时美景充满禅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着禅意与禅境,我们每个人本来都应该生活得非常轻松愉快、潇洒自在,但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这种感受,相反地,都觉得生活得很累很累。是什么原因呢?实在是我们的“闲事”太多太多了,所以才觉得“人间”没有“好时节”。如果我们从生活中找回禅的精神(其实它从来没有离开过生活),让生活与禅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我们的生活便如诗如画,恬适安详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入禅之门·生活禅[737]

  • 杂花庄严生活禅——净慧长老的华严思想[2093]

  • 生活禅今论[1465]

  • 把临济禅、赵州禅、生活禅打成一片[1697]

  • 禅教合一的生活禅[2605]

  • 生活禅浅探[3133]

  • 生活禅与天台宗的圆融观[2421]

  • 生活禅的修行[2324]

  • 从佛教中国化看生活禅的思想渊源与影响[2485]

  • 似是故人来:千月万月是一月[6300]

  • 大小乘与生活禅[2488]

  • 生活禅的理论构架:现实生活中的佛法[2566]

  • 谷雨里追忆净慧长老 带你感受禅者大德的生活二三事[3486]

  • 怎样才算是读懂心经?——《心经》与生活禅[2655]

  • 从佛教史探讨生活禅与禅生活 [李志夫][3040]

  • 对继承弘扬生活禅的一点认识 [明影][2701]

  • 日日生活禅:安国寺的钟声 [圣玄][2588]

  • 修习生活禅基本次第 [净慧长老][2626]

  • 禅外宏观生活禅[3098]

  • 生活禅定位——重实相智 阐祖师道[376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