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01]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14]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7]

  • 邂逅秋,邂逅美好[10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16]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21]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22]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4]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7]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22]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64]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4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1茶道禅道 >> [专题]c1茶道禅道 >> 正文


    中国茶文化与佛门敬茶礼仪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4888   时间:2020-4-1   录入:wangwencui


    2020年4月1日    佛学研究网

        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比如,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茶杯应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边谈边饮时,要及时给客人添水。客人则需善“品”,小口啜饮,满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饮。茶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茶道的发展过程

        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点茶,斗茶:较之于唐代煎茶,宋人更喜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由于宋代饮茶之风炽热,所以还风行评比调茶技术和茶质优劣的“斗茶”,亦称“茗战”。中国斗茶始于唐而盛于宋,随着贡茶的兴起应运而生。

        泡茶:元代人已开始普遍使用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不加或少加调料。这种简便、纯粹的“清饮”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加上后来的沸水冲泡法,到了明代,就形成了“泡茶”这种饮茶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的“功夫茶”茶道的操作程序

        嗅茶: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茶船”一种紫砂茶盘。

        装茶: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大半壶。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肴。倒水、续水粗看似乎是比较简单的,但却是体现对宾客文明礼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倒水、续水有其具体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佛门敬茶礼仪

        莲步入场:在平和优雅的佛乐声中,住持师和大师兄、二师兄、两位沙弥尼身着佛装,穿海青,披幔衣,轻移莲步,进入禅房。众尼拐弯走的是直角,佛家认为无方不圆,要修到功德圆满,需要行走有方,拜佛有礼。行走坐卧,皆有佛理。

        焚香顶礼:进入禅房后按次序站于拜垫前,住持师到供桌前,右手持香,左手三指在前,右手三指在后,将香在灯上点燃,二指夹香,双手顶礼,心中默念:弟子恭敬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以香头点绕小圈,焚香行礼。小圈代表十方法界,十方是佛教中的空间,三世是佛教中的时间,佛、法、僧是佛教“三宝”,焚香顶礼,表达虔诚之意。

        礼佛三拜:焚香之后再拜佛,这是标准的佛教拜佛仪式。两足呈八字站好,曲膝弯腰,右手按于拜垫中央代表佛,左手按于拜垫左上方代表法,右手从中央移至右上方与左手并齐,两拇指相接,掌心向上翻莲花掌,五体投地,心中想着为众生接福接寿,左手接福,右手接寿。收掌虚握,手心向下,心想将福寿施于众生。古时的五福为长命、富贵、健康、道德、和平。礼佛三拜,为众生祈求福寿双全,与中国茶德的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相处、敬爱为人一脉相承,意蕴相通。

        普施甘露:住持师到供桌前,合十行礼,取净杯上一柱香点燃,摆放于供桌。右手持净杯绕香三匝,左手仰竖慧力智三指,右手持杯放于左手三指上,取柳枝放于杯上,竖二指靠杯边,走到拜垫前,右手中指在杯中水面写佛字,在左手腕处写佛字,并用柳枝蘸水点洒。然后长跪拜垫上,再用柳枝蘸水向左、中、右点洒甘露。再绕四周向四方普洒甘露。佛教教义含普施甘露,普渡众生。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悟之佛,而迷与悟,惑与觉,只在吾人方寸之间。而茶也古称甘露,先苦后甘,其滋味在于自我品尝,而难以明示。可见茶佛一理,茶佛一味很有道理。

        打坐禅定:礼佛三拜后,住持师、大师兄、二师兄便要打坐参禅入定。禅定是佛教的基本修持方法,禅是静虑之意,定是指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坐禅要半跏趺而坐,头背正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且“过午不食”。茶叶性淡,醒脑提神,利于佛教修练禅定。所以佛家把茶叶称为“神物”,历来倡导饮茶,达到止息杂虑,安静沉思,静心自悟。

        抽衣净手:在住持师、大师兄、二师兄禅定之时,沙弥尼即做泡茶的准备工作,脱去幔衣、海青,只留小衣,便于操作。按照佛教的习俗,将衣服整齐有序地折叠起来,放于垫上,默念“阿弥陀佛”,虔诚认真。然后净手,不仅为了卫生,也是一种礼貌。

        烫杯泡茶:两沙弥尼摆放好茶几。二师兄为主泡,两沙弥将茶具放在二师兄茶几上,然后生火烧水。五台山佛茶用的是佛地圣水——般若泉泉水。般若泉水具有清心保健的功效,是泡茶的佳品,曾有“茗啜般若智爽神怡”的美称。煮水用的是五台山千百年来传统的粘土火炉和无烟硬木木炭,有“圣火煮圣水”之说。壶是山西传统的泥沙壶,保留着泥土的自然本色,有良好的保味和保鲜作用。二师兄温壶烫杯,注入茶海,静心分茶,将茶三次分拨,置于壶内,默念“阿弥陀佛”。接着以“银河落天”手法注水入壶,然后以“菩萨点化”和“普渡众生”的妙法冲茶泡茶,使佛茶真正具有“佛”的含意。

        敬茶献茶:敬茶的顺序是先敬佛、再敬师,然后献宾客。第一杯敬佛、敬法,第二杯敬师、师兄。佛教讲究功德圆满,主张清心寡欲,明心见性,品茶悟道。敬师之后,沙弥尼将茶奉献给各位来宾,宾客接茶时,端坐平视,双手合十,行合十礼,不需用手去接茶。茶放桌上要等住持举杯示意,才可端杯品尝。心静平和慢慢细品,徐徐入口,才能品出其味,领略情趣。佛茶品茶讲究宁静清逸的情趣,不仅仅是感观上的享受,而且也是精神上的建树。

        收杯接碗:要细心品茶之后,沙弥尼按顺序收杯。陆羽在《茶经》中说:饮茶者,应是“精行俭德之人”,佛教也规定“五戒”、“六度”,推崇精神的修养和生活的简朴,贯穿在茶文化和佛教文化之中。

        问讯退场:在欣赏享受完礼佛茶的意境和甘苦之后,住持师和众沙弥尼要向佛问讯、向宾客问讯,然后按顺序退场。希望礼佛茶以独特的魅力,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和无穷的回味。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十二星座在中国的传播[628]

  • 佛门中的孝文化[768]

  • 四个佛门秘诀,在线为情商“充值”[777]

  • 初六接“好运”,佛门送“五穷”[927]

  • 佛门中那些“吃”的事儿[902]

  • “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1043]

  • 佛门洗浴文化,想不到佛对洗澡这件事如此重视[1411]

  • 佛门中的「八大菩萨」[1536]

  • 佛门与数字:佛教中的“七”有哪些意思[1225]

  • “六时吉祥”的六时是多久?揭秘佛门时间观[1100]

  • 佛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2874]

  • 中国信仰里的“神”[2131]

  • 诗僧贯休小传[4249]

  • 不看不知道,佛门竟有这么多“专业”[4484]

  • 一键细数,佛门中常见的宝物有哪些?[2759]

  • 中国的佛谚[2510]

  • 中国“第一”尊佛像是什么样?[3676]

  • 牛年必备佛门吉祥话[2331]

  • 佛教与中国“和”文化[2390]

  • 中国禅宗史籍概略[272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