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7日 佛学研究网
01佛陀与人,并无不同之处
《金刚经》是一部非常独特的佛经,里面记录的佛陀,和普通人完全一样,并没有什么身体发光等天地异象出现。《金刚经》开头,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一个园林讲经。讲经前做什么准备工作?填饱肚子。怎么填饱肚子?化斋。进城去化斋。
回到给孤独园这个讲经的地点后,先吃饭。吃完饭,把外出用的衣服、盛饭菜的钵盂(饭碗)收拾好,讲经前因为要盘腿而坐,所以先洗一洗脚。以上的一切步骤,都与常人无异。这与许多佛经都不同。《楞严经》开头,也是刚吃过饭,佛的兄弟阿难出事了,于是佛马上头顶放光,分出化身,还会念咒。《金刚经》为什么开头这样低调朴实?其中有很深的佛理。
02出世入世,哪个都不简单
古人曾经说“世间莫若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修行多好啊,坐在那儿啥也不用干,只要一心念经修持自我;吃饭容易吗?说容易,是因为“谁还混不来一碗饭吃”;说不容易,是因为世间干啥都有干啥的难处。出世、入世哪一个更容易,还真说不准。
入世的人,往往羡慕出世之人的清净洒脱。出世修行其实也不容易。现代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曾经感叹,只有大英雄大丈夫,才有出世修行的资本,一般人还真坚持不了。即使你坚持下来,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自愿做那些繁琐的事情,纯粹是“用意志来坚持”,那也是仅得皮毛,难以有所成就的。
03寻常之事,处处可以见道
出世难,入世就容易吗?红尘万丈,正是炼心的场所。古代传说,中国许多著名神仙佛陀,都曾经无数次入世修行,为什么?因为我们所在的娑婆世界,正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释迦牟尼佛“四圣谛”,第一个就说人生是苦的、众生是苦的。能入世,在红尘世界真正有所成就,才是真正的高人啊!
《金刚经》开头,说吃饭、走路、洗脚,不错,都是寻常的事;可生命的真谛,正是蕴含在寻常之中啊!越是平凡之中,越是至高境界;反之,真正至高境界,必然返璞归真、泯然众人。如果一个人自称高人,那么他必然还算不得高明。道家庄子说过:“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也许能够对佛的境界稍加解释了。
04普渡众生,人人皆可成佛
《金刚经》开头就说简单的寻常事,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大乘佛法讲究普度众生,人人皆有佛性。中国禅宗,将《金刚经》作为重要的学习典籍,甚至六祖慧能都是听到《金刚经》中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豁然开朗、当下顿悟。因此,经文开头将门槛降低的意义就在于:完美地达到了人人可听懂、可感悟的效果;同时,也初步流露出此经“凡圣无门槛、人人皆是佛”的思想。这也正是《金刚经》全篇宗旨、精神意志之所在。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