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为什么叫极乐?我们一般的众生都在追求快乐,但是这种快乐总是跟苦相对待的一种快乐,苦乐对待,建立在苦的基础上的。
我们通常所谓的快乐都是将变成痛苦。
比如说,我们大家相聚,相聚是一种快乐,是不是?
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相聚的快乐里面隐含着分离的痛苦。
年轻人恋爱,是不是?任贤齐唱的那首歌,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是不是?
所以呢他这个恋爱的快乐,隐藏着争吵、猜忌、怨恨的痛。
不如自己的意,自己心里就不痛快。
所以生活当中我们看到有些年轻人,由于爱生恨,造成了这个分手,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后造了种种的恶业,难以弥补的过,这种过失。
我们大家年轻貌美是快乐的,但是呢岁月无情催人老,年轻的这种美貌的快乐里面,就隐含着这种衰老的痛苦。
为人父母,年轻的居士,是不是?为人父母,孩子年轻,孩子小,上来想要孩子,是不是?
要了孩子以后,是不是,这种苦逐渐就显露出来了。
这个娇小脆弱的生命,把他抚养成人,要付出很多的代价、要付出很多的精力,甚至提心吊胆、吃不好、睡不着,牵肠挂肚。
像古人说的“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其中又有多少的辛苦?
我们看,我们工人,这些商人们,是不是?
升职涨工资,大家都想升职、都想涨工资,是快乐的,去追求这种快乐。
但是在你升职涨工资的这个过程当中,他呢又有很多的压力,焦虑也随之这个相伴随的。
我们世间这种对待的乐它不能长久,真正的快乐是极乐,极乐是什么?
就是超越苦乐对待的那种绝待的乐。
什么叫做绝待?
绝待就是绝诸对待,唯一无二,唯此无外。
这个绝待的乐,它的那种自性是深深的扎根在我们的自性清净心里面的,我们世间人的乐都是在欲望当中、在分别当中的。
这种乐它是扎根在清净里面的,就是我们前面讲的涅槃的常乐我净、涅槃的体性,它才超越生灭的这个苦乐的相对待,升华到绝对的快乐,这叫法性乐。
那么阿弥陀佛,他构建了这个净土,就是要有法性土的特点,要让一切苦难的众生,脱离那种苦乐对待的境界,回归到绝待的永恒的乐里面来的。
于是在这个刹土,这些往生者「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乐是对苦才能显的,极乐世界既然没有众苦,怎么能显示出乐来呢?
这个极乐世界的乐,是对于我们娑婆世界的苦来显示出来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对人生之苦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
我们感受到的苦一般概括为三苦、八苦、一百零八苦、八万四千苦、乃至呢恒河沙苦,所以称为苦海无边。
我们常见的有八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而这八苦在极乐世界里都没有。
极乐世界的快乐也是无量无边的,不但从物质层面,思食食来、思衣衣至,从心性层面、精神层面,整个的是一个快乐,这种快乐是但受。
但受是什么意思?
就是纯一的快乐,它不夹杂任何的苦难的,这样才有资格称为极乐。
这就是阿弥陀佛把他的自性无有染浊的这种自性显发出来。
自性无染,就是无有众苦的意思。
自性常净,就是但受诸乐的意思。
阿弥陀佛把他果地上证到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这样的一个特点,这样心性的特点,展示在他的国土上,恩赐到一切往生者身上去。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追求幸福,但是我们颠倒。
我们所追求的往往都是痛苦、堕落、黑暗、轮回。
我们所追求的都是「生灭」的有为法,皆是有为法,不可得、无所有,皆是因缘和合而成的。
我们想想,我们今天所追求的都是因缘法,我们在这个「生灭」法当中,我们去贪染,达不到我们愿望的。
所以我们想想,我们去追求无所有不可得的物质上的、现相上的,我们多愚痴啊!
所以现在要转变过来,要有智慧,有正知正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就摆正这样的观念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