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26]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0]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02]

  • 人生的底线[122]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05]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2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1]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34]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0]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2]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4]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45]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显宗和密宗有什么不同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3492   时间:2020-3-5   录入:wangwencui


    2020年3月5日    佛学研究网

        显宗和密宗是大乘佛教的两大法门,也叫显教和密教。其目的一致,但两者之间有诸多差别。

        大乘佛教由于传播地域的不同,形成众多派别,如在我国分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两大派别(在我国还有南传佛教一派,南传佛教也叫上部佛教,属于小乘佛教,此处略)。汉传佛教主要有八大宗派,其中密宗是作为一个单独的教派独立存在,汉传佛教密宗现已基本失传。而在藏传佛教,密宗并不以单独的宗派形式存在,而是和显宗并存于各大教派之中。

        对于显宗和密宗,从究竟意而言,只是修行方式的不同,并无差别。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根器选择显宗和密宗。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更是主张先显后密,二者兼顾,没有孰轻孰重之说。

        作为修行法门,密宗对修习者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不甚了解的人而言,容易产生误解。众生平等,怎么会有“根器不同”的说法?显然,众生平等,众生无分别不代表众生无差别,何况还是累世因果所造成的果报等问题。

        显宗和密宗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取得成果的时间不同

        显宗和密宗,最终目的都是成佛。但显宗最短需要三个阿僧祇劫的时间,才能修成正果达到菩萨位;而密宗最短可以在现世即身成佛。

        二、修行方式不同

        要说明显宗和密宗两者修行方式的不同,先要说明一下什么是大乘佛教的二谛:

        二谛指真谛和俗谛。凡随顺世俗之相,说现象之幻有,称为俗谛。凡开示佛法,说理性之真空,为真谛。

        1、从二谛来讲,显宗否定世俗,认为世俗只是相,外境虚幻不实,蕴(五蕴)作为一切有为法的聚合,如梦幻泡影,非实有,应该舍弃;密宗则认为二谛是一种互为关系,不能否定其中的任何一种。

        显宗以方便(法门)修行,积集两资粮(福德和智慧)为因,通过修行十善法,以求得离苦得乐;密宗则坚持二谛无别,把果当作道修行,道即果,果即道。

        2、修炼密法必须依靠本尊与身体,在修行过程中将五蕴聚合的“我”观想成本尊,以心识和智慧作为修行解脱的资粮,不起生灭常断的变化。

        可见,在具体的修行方式上,密宗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观想”方式。不过由于限于密宗之“密”,这也是无缘密宗的人不能深入了解的地方。

        三,所持戒律不同

        显宗有菩萨戒根本十九条等,相对零散;而密宗戒律规定十分严格,凡是修炼密法者必须恪守三昧耶(以众生原本有智慧德相为戒法),清净身、语、意,远离不善。

        四,饶益众生的方式不同

        显宗注重生命,对众生慈悲为怀;密宗则有着具体而微的做法:以息灾、增长、收摄、降伏诸法饶益众生。密宗要求修行者“尤重饶益有情”。注重六波罗蜜中的“布施”。《密宗密法精要》所载:“密乘戒对布施最要,殊胜灌顶、皈依、根本戒,尤重饶益有情”。

        总之,显密两宗尽管有着种种差别,但都是佛教的修行法门,两者理论没有超出佛陀的教诲,都以佛教教义为根本。两者有着相同的追求目标。两者的不同,主要是修行方法上的不同,宗喀巴大师主张显密兼修,正是因为宗显宗以理论学习和探讨为主,这是密宗修炼的前提。密宗则可以看作是实践活动,在掌握了理论的前提下,通过修炼,在短时间内达成修成正果的目的。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一个人最大的成熟,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不同[351]

  • 为什么我们总有“看不惯人”的心理?[1729]

  • 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七大不同之点[2276]

  • 密宗与禅宗[4394]

  • 密宗近代东传史的回顾与展望[2617]

  • 地藏菩萨,跟其他的菩萨有何不同?[2662]

  • 密宗的“密”字,如何理解?[2273]

  • 佛教和其他宗教之不同[2516]

  • 学佛与不学佛,到底有什么不同?[2916]

  • 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区别[3182]

  • 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3025]

  • 中西方视野下宗教文化的同与不同[2497]

  • 密宗八大菩萨像[9667]

  • 中日两国佛教的八大不同[4875]

  • 谈师谈佛:闲话密宗[5687]

  • 人生路不同 何必都求同[3365]

  • 饮茶不与四时同[3384]

  • 藏传佛教显宗修学的建构与作用[4978]

  • 禅宗和净土宗的五种不同 [圆瑛法师][6893]

  • “诺那活佛对近代密宗弘传的贡献与影响”研讨会在台湾举行[1400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