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执著,而我们所执著的对象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坛经》中云:“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实际上,生活中的一切思想和观念都是“心”的作用。
按照佛教的观点来讲,内心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源自于我们的心。有这样一个公案,六祖开悟以后,师父不让他马上去弘法,于是他在寂静的地方,跟猎人一起生活了15年。15年之后,六祖看到机缘成熟,于是便出山弘法,他来到广州法性寺时,正值印宗法师在讲《涅槃经》。当时风吹幡动,一个和尚说是风动,一个和尚说是幡动,争执不下之际,六祖对他们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此语一出,众人哗然。印宗法师延请他至上席,问明后方知他是五祖的传人,于是便给六祖剃度,剃度之后又反过来拜他为师。万法唯心造,不管是风动、幡动,其实都是心在动。《入中论》也有一个比喻说,大海产生层层波涛,波涛与大海无二无别,同样,阿赖耶上的种子成熟为外在的山河大地,这包罗万象的一切显现,均不离阿赖耶上的种子习气,这种道理在名言中确实很殊胜。
以前二祖慧可初见达摩祖师时,有过“立雪断臂”的故事。当然,这也有一些争议,道宣论师在《续高僧传》中说,他的断臂是被强盗砍的,不是自己断的,但《宝林传》等其他史传中均说是“断臂求法”。他去依止达摩祖师时,祖师根本不理他,他就在风雪中站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积雪过膝。达摩祖师问他所求何事,慧可道:“唯愿和尚慈悲,开甘露法门,广度群品。”祖师说:“你这么一个小小的苦行有什么了不起?佛陀的无上妙道,需要长期的苦行和难行能行才可以得到。”慧可听后,就用利刃自断左臂,置于师前,以示求法之决心。他说:“我的心不安,请赐予我安心的法门。”达摩祖师言:“把心拿来,我为你安。”慧可找了半天后说:“觅心了不可得。”祖师回答:“吾为汝安心竟。”慧可闻后,当下开悟。
这种寻找心的教言,与唯识宗的观点非常相近,因为一切的感受、显现全部是心在操作。的确,我们心情快乐时,觉得所有人都很慈悲,好像没有一个坏人;如果今天心情不好,即使佛陀来了,可能也觉得不庄严,对他还要发脾气。所以,心善则外境善,心恶则外境恶,心还是非常关键的。真相唯识认为,外境不存在,与心无二无别。假相唯识认为,外境既不是心,也不是心外的东西,而是像毛发一般现而无实。从究竟胜义谛而言,唯识宗的观点都不合理,但在名言中,暂时依靠这些教言认识心的本性,唯识宗还是有其超胜之处。抉择名言时,真相唯识的观点非常合理。即便学修大圆满,名言中承认万法唯心,也是很殊胜的教言,从这个角度讲,唯识宗没有任何过失。
知道心的作用,对我们有很大帮助。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绝大多数人都处于各种信息当中,每天都要看手机,好像没了手机,连一个小时都待不住,甚至晚上睡觉前还必须要看一下手机,而早上眼睛还没完全睁开的时候,就已经把手机打开了。在这个时代里,我们甚至不需要“盗梦”,手机就已经控制了我们的心。手机中真的有那么多宝贵的内容,让我们连一个小时都没办法离开吗?身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通讯都很方便,何时何地都可以与他人取得联系,但同时我们的内心却比较浮躁,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它究竟处于什么状态。通过了知心的作用,暂且不说不可思议的利益,让我们的心摆脱手机的控制也是可以做到的。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