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04]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49]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6]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5]

  • 十问时间[159]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67]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4]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19]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7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2禅宗禅学 >> [专题]c2中国禅学 >> 正文


    《心经》里非常经典的一句话,原来还可以这样禅修!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919   时间:2020-2-15   录入:wangwencui


    2020年2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心经》中讲:“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五蕴中的受蕴和色蕴都是空性的,概况而言就是“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喝的都是茶,来的都是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怎样修“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所谓“受蕴”,是指感受的总称,可以归纳为快乐的感受,痛苦的感受,以及不苦不乐的无记感受三种。这些感受是如何产生的呢?当眼睛看到令人赏心悦目,或者令人作呕之物时,会将这种观念传递给第六意识,意识就随着眼睛而产生执著,贪心与嗔恨心也就因此而诞生。这里所说的嗔恨心,是指不接受的意思,我们不一定会对所有不好的东西都生起嗔恨心,但却会有不愿接受、试图远离、厌恶的反感之念,这也叫做嗔恨心。本来我们也不会把感受当成“我”,如果把感受当成“我”,从理论上也站不住脚。见解我们已经知道了,此处要讲的,是正式的修法。

        我们在打坐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在身体的姿势、观想、排污气等等做完以后,让心静下来,并开始思维。首先,是观察受蕴,看受蕴是不是单独、实有的一体。上面说了,通过思考我们也很容易知道,作为受蕴,它至少包括痛苦、快乐和无记的三种不同的感受,这样就能初步了解到,受蕴并不是我们原来所认为的实有的一体。

        再进一步,其中快乐的感受又可以分成各种各样的快乐:当眼睛看到鲜花之类的物品时所产生的快乐,是来自于眼根的快乐;耳朵听到悠扬动听的音乐时所产生的快乐,是来自于耳根的快乐……所以就有很多种快乐的感受。这样一来,我们又可以明白很多问题,原来不但受蕴不是一体,而且作为受蕴一部分的快乐感受,也不是一个实有的整体。通过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分析痛苦的感受与无记的感受,这样分出来的结果,都肯定是一样的,所以,感受是可以分成无数种的。

        再进一步,无论快乐的感受也好,痛苦的感受也好,其中的每一个念头,还可以分成无数个刹那。什么叫做一刹那呢?佛经当中讲过,先把六十片很薄的鲜花花瓣叠加在一起,然后由大力士用箭头上插了尖锐细针的弓箭去射击花瓣,针尖在一眨眼的瞬间就穿过了六十片花瓣。仅凭我们的肉眼,只会觉得针尖同时就穿过了六十片花瓣,无论如何也看不出针尖是井然有序地穿过花瓣的,但实际上针尖却是一步步逐渐穿过花瓣的。其中针尖穿过一片花瓣的时间,叫做一刹那。

        当然,这只是对基本时间单位的一种粗大定义,并不是最小的时间单位,在此时段概念下面,还有无数个更小的时间单位,但因为如果再往下细分,就会有无数种刹那的单位,大家就会搞糊涂,不知道什么才是最短的时间,这样刹那的单位也就无法确定。比如说,因为一分钱、一毛钱与一块钱所代表的价值数目大小都不一样,因此就不能把它们作为同一个价值概念来计数。

        同样,不同层次的时间概念也不能相互混淆,所以,佛才会用针尖穿过六十张花瓣所需的时间,来界定一刹那的概念。但这种概念还不够细微,为什么呢?以书本为例,为什么书本会有厚度呢?因为它是由很多张纸叠加在一起的。同样,即使是我们的眼睛看来已经很薄很薄的花瓣或纸张,它们的厚度也是由无数个微尘组成的。这些微粒前前后后排列在一起,才组成了一定的厚度。当针尖穿过薄薄的一张纸时,用我们的肉眼,就更不能看出针尖是依照先后秩序而穿过这些微粒的。由此也可以知道,我们的肉眼根本看不出物质的真相。

        假设一张纸或一片花瓣的厚度,是由一千个或者一万个微粒组成的(当然,这只是打比方,实际上肯定不止这个数目),那么,针尖穿过一片花瓣的时间也可以先分成一千或者一万个等分,而这一千或者一万分之一的瞬间又可以继续往下分,分到最后,时间会消失无踪,最后什么都不会留下。如果是无限的东西,则无论怎么分,也无法确定它的增减;但世上所有的东西,包括一张纸的厚度等等,都是有限的。既然是有限的,那么就必然会越分越小,最后只会分到空性。

        举一反三,快乐的感受与痛苦的感受等等,也可以依照上述次第进行分解,直至最后消失于虚空当中。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35]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心的运作[197]

  • 佛经思想对心理咨询的启示——以《心经》为例[308]

  • 禅修的入门实践方法[531]

  • 磨砖不能成镜,打坐又怎么会作佛呢[723]

  • 无所求即为禅[918]

  • 禅修中的四个「拐杖」[1668]

  • 佛法禅修加油站[1224]

  • 《心经》那么好,要如何去运用[1490]

  • 学《心经》用《心经》[2606]

  • 如何从事世间活动,同时保持禅修的状态?[2263]

  • 最好的修行,就是静下来[2134]

  • 《心经》不同版本论[2146]

  • 禅修,坏情绪的橡皮擦[2095]

  • 禅修不能被「缠」住[2269]

  • 牧牛与禅修[2148]

  • 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看看《心经》的人生启示[2141]

  • 真正的禅修,是活在每一个当下[2394]

  • 《心经》里的一个“心”字 奥义无穷[1835]

  • 禅修法门的抉择[184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