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01]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14]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13]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04]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03]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21]

  •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128]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①[120]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42]

  • 格局大了,你就顺了[130]

  • 如果事与愿违,等一等也没关系[123]

  • 思维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13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虚云老和尚:如何才能作得主呢?
     
    [ 作者: 虚云老和尚   来自:网络   已阅:2141   时间:2020-2-1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0年2月10日  佛学研究网

        今天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不避艰辛的插秧,为了何事呢?昔日百丈惟政禅师向大人说:“你为我开田,我为你说大义。”后来田已开了,师晚间上堂,僧问:“田已开竟,请师说大意。”师下禅床行三步,展手两畔,以目示天地云:“大义田即今存矣。”大家想想。百丈老人说了什么呢?要用心体会圣人的指点。

        我这业障鬼骗佛饭吃了数十年,还是摩头不得尾,现在又不能陪大家劳动,话也没有可说的,勉强应酬讲几句古人的话,摆摆闲谈。

        志公和尚《十二时颂》中《辰时颂》曰:“食时辰无明,本是释迦身。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认声色,觅疏亲,只是他家染污人。若拟将心求佛道,问取虚空始出尘。”既然坐卧都是道,开田自然也是道。世法外无佛法,佛法与世法,无二无差别。佛法是体,世法是用。庄子也说“道在屎溺”,所以屙屎放尿都是道。

        高峰老人插秧偈曰:“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佛法非同异,千灯共一光。你们今日插秧,道就在你手上。坐卧是道,插秧也是道,低头就是回光返照。水清见天,心清就见性天。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打交道,便不清净,就没有道了。佛性如灯光,房子一灯光满,房内虽有千灯亦皆遍满,光光不相碍。宇宙山河,森罗万象,亦复如是,无所障碍。能回光返照见此性天,则六根清净,处处是道。

        要使六根清净,必须退步,退步是和《楞严经》所说一样,“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这就是“退步原来是向前”。若退得急,就进得快,不动是不成的。根不缘尘,即眼不被色转、耳不被声转等,作得主才不被转。

        但如何才能作得主呢?沩山老人说:“但情不附物,物岂碍人。”如今日插秧,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孔子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即无分别,无分别,就无障碍,食也不知其味了。

        鼓山为霖道霈禅师精究《华严》,以《清凉疏钞》和《李长者论》文字浩繁,不便初学,乃从疏论中纂其要者,另辑成书。由于专心致志,不起分别念故,有一次侍者送点心来,置砚侧,师把墨作点心了也不知。侍者再至,见师唇黑,而点心犹在案上。这就是心无分别,食而不知其味。

        我们今天插秧,能不起分别心,不生烦恼心吗?若能,则与道相应,否则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长期在烦恼中过日子就苦了。烦恼即菩提,要自己领会。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放下破事、远离烂人[239]

  • 扛得住事 耐得住烦[322]

  • 《心经》:当你累了就默念这三句话,不论什么事,都会改变![924]

  • 扫地还能有功德?是的!带你了解“扫地僧”的大智慧[900]

  • 《华严经》10个经典名句,若能参透,受益无量![1298]

  • 禅坐,是世上“最安全”,也是“最危险”的修行法门[1597]

  • 虚云老和尚:话头与疑情[1981]

  • 布袋和尚的布袋里究竟装了什么?[1990]

  • 什么叫做有福?有福之人,有七种心态![1586]

  • 修道人莫要被这三件事所转[1782]

  • 心是一切法的根本![1783]

  • “心平”二字 谈何容易?[1861]

  • 平安无事清清净净,就是究竟的福报[1524]

  • 修行的目的,就是寻回原本清净的自心自性[1372]

  • 试试这样去看世界![1820]

  • 心中有佛身口意常清净[1865]

  • 心清净了,任何地方都能清净[3733]

  • 错解“人生是苦”的含义[5025]

  • 往生不在念佛多少,而在心清净[2383]

  • 说一丈,不如行一尺[232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