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26]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24]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56]

  • 十问时间[137]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37]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49]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76]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09]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6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56]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49]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7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虚云老和尚:一切事处勿被境转,是非动静都好参禅
     
    [ 作者: 虚云老和尚   来自:网络   已阅:2231   时间:2020-2-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0年2月8日  佛学研究网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把人忙死了,衣服遮身避寒暑,饮食少了就饥渴,若无房子住,风雨一来无处躲避,所以这三个字一样也少他不得。人道如此,其余五道亦是一样。飞禽走兽,虎狼蛇鼠,都要安身住处,要羽毛为衣,也要饮食。衣食住三事本是苦事情,为佛弟子不要被他转。佛初创教,要比丘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虽减轻了衣食住之累,但还是离不了他。现在时移世易,佛弟子也和世人一样为衣食住而繁忙,耕田插秧一天到晚泡在水里,不泡就没有得食。春时不下种,秋到无苗岂有收入?可见一粥一饭,来处不易,要花时间,费工夫,劳心力,才有收成。为佛弟子,岂可端然拱手,坐享其成?

        古人说“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样,光为这三个字忙,还要为道求出生死,因为要借假修真,所以免不了衣食住。但修道这件事,暂时不在,如同死人。古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所以道人行履,一切处一切事勿被境转。

        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很远,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这时间又怕焦芽败种,错过时光,就说修行要学大乘,勿误入小乘,耽误前途。插秧了以后要薅草,等于修道要除习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十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以至结果。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禅和子的看法是,迷魂鬼子就是她。眼能如是不被色尘所转,其余五根都能不被尘转。香不垂涎,臭不恶心,什么眉毛长、牙齿短,张三李四,人我是非都不管。拾得大士传的弥勒菩萨偈曰:“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者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者消息,何愁道不了?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这是一切处都修道,并不限于蒲团上才有道,若只有蒲团上的道,那就要应了四料简的“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总免不了有时说好说歹的,打破此关,就无烦恼。说我好的生欢喜心,就被欢喜魔所惑,三个好,送到老。说我不好的,是我的善知识,他使我知过必改,断恶行善。衣食住不离道,行住坐卧不离道,八万细行,不出四威仪中。古人为道不虚弃光阴,睡觉以圆木作枕,怕睡久不醒,误了办道。不独白日遇境随缘要作得主,而且夜间睡觉也要作得主。睡如弓,要把身变成弓一样,右手作枕,左手作被,这就是吉祥卧。一睡醒就起来用功,不要滚过去滚过来,乱打妄想以致走精。妄想人人有,连念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则要做到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才脚踏实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纯熟。忙碌中、是非中、动静中、十字街头、婊子房里,都好参禅,不要只知忙于插秧,就把修行扔到一边为要。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从虚云老和尚的“持戒”日常,看佛门戒律的重要性[219]

  • 不疑生,不疑死:看破山海明禅师如何参禅[226]

  • 朱光潜:越聪明的人,越懂得休息[800]

  • 念佛好还是参禅好,在于个人是否相应[976]

  • 虚云老和尚:话头与疑情[2163]

  • 修道人莫要被这三件事所转[1922]

  • “心平”二字 谈何容易?[2003]

  • 从白居易的诗里看“禅”的意境,字字珠玑,惊艳千年![2044]

  • 老和尚:你不会在动中用功吗?[1559]

  • 参禅打坐与明心见性​[1537]

  • 这个字不知害了多少人,其祸无量无边[2435]

  • 不拿佛法做人情的老和尚[2489]

  • 虚云老和尚:只要放下包袱,咫尺就是家乡[2103]

  • 把习气扫清 就能降伏其心[2142]

  • 参禅,究竟是坐还是卧[2104]

  • 找到与自己相应的参禅法门[2050]

  • 水清自然月现[1976]

  •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2525]

  • 四大高僧居然是这样积累福报的![2342]

  • 虚云老和尚: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252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