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6日 佛学研究网
在禅宗中,只要因缘具足,普通的一语便能成为开悟的菩萨师父。所以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成了有名的禅门顿悟公案。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禅师,在顿悟之前,被师父问了一个前后矛盾的问题。顿悟以后,给了徒弟一个左右逢源的答案。
宋代高僧天衣义怀禅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现在我们的网络时代,确实网络非常发达,各种信息四面八方的轰炸过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最近网上有时候会流传一些小视频,有一个孩子,为了阻止自己的父母长辈杀生,当他家里的长辈父母拿着鸡鸭或者鱼正准备去宰的时候,旁边的孩子就拼命的阻止,哭着还说他疼他疼。但是你说一个孩子,因为他善根非常深厚。面对长辈的这种铁定的认为,鸡鸭鱼肉就是我们的一盘菜,你说有什么好办法?只好急的又哭又叫,甚至有的用身体去挡,还跟父母去夺刀子,这种就是天然的悲心。
今天我们要说的天衣义怀禅师,就是这样一位菩萨心肠的孩子。他出生就在北宋的一个渔民家庭,是温州人。从小跟着父亲出海打鱼,他(父母)把鱼打上来以后就扔给船尾的儿子让他把这个鱼串起来带回家,今天就有吃有喝了。可是儿子心中不忍,偷偷的就把鱼从船尾给放掉了。也不知道为这个挨了多少顿的打骂,但是他依然如故。
我们中国不是有句土话嘛,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果然孩子长大以后,出家修道去了,后来依止在云门宗有一个很有名的禅师叫雪窦重显禅师门下去修学。
义怀禅师他的形象很出众,人长得特别的清瘦,个子又高,走路也慢腾腾的。所以在《禅林僧宝传》里边形容他走在人群里就如同什么,一个词儿,鹤立鸡群。这样的人他开悟也很有意思。他在寺院里每天都是砍柴、担水,一边干活一边禅修。但是他师父有一天突然就问他,说肯定也不对,否定也不对,肯定否定都不对时,你怎么办?这是禅机。意思就是说你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多也不对,不起心动念就是少也不对。多也不行少也不行,你怎么办?到底启动还是不启动?就逼着你把现现前的意识心、妄想给你斩断。本来是为了斩断,结果他每次都想依着自己的一番见解,回答的时候就被他师父一顿棒打棒喝。
禅门宗最著名的就是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所以说看似这样喜笑怒骂的指东打西,都是禅法里面不拘一格接引学生的手段。有可能这一下子就打成祖师了。所以我们禅堂里面常说,香板下面出祖师,既能给他消业,又可以给他猛省。
有一天他挑着一担水走着走着,大家要知道因缘到了,因缘到了,时机就成熟。突然扁担也变成菩萨师父了,从中间啪的一断,这么一断,他正好相应就开悟了。后来他的弟子法嗣也非常的多,大振云门法道。我自己也是云门宗下的门人。所以他成为北宋时期可以说把云门宗弘扬开来很重要的一位高僧。
天衣义怀禅师他非常重视一个修学特色就是禅净双修。他常常去发扬传授净土法门的时候,也会用禅宗的心地来圆融的讲解。你比如说有一天他的弟子们就问说,说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舍秽土取净土,厌离此土兴求彼土。你这不是有净秽取舍之情吗?如果佛法的究竟讲,里边不是讲到不净不垢吗?不增不减,你还有什么取舍呢?所以如果你有取舍的话,这就是众生的妄想。可是如果你说没有净土,又有违佛言。因为释迦牟尼佛说了,“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像他师父问他一样,他师父也是这种法,徒弟问的问题也是这种法。应当如何修?
大家要知道这个问题是非常核心的问题,凝聚了佛法空有、性相、圆融、贯通的问题。就是一个法,我们凡夫的眼光一定是此对彼就不对,此能彼就不能。但是真正真实的境界中,真理的法相上它是怎么样的?它是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义怀禅师给他徒弟讲到,你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去还是不去?生还是不生?是取舍还是不取舍?他就给他(徒弟)说,生则决定生,是从现象上来讲的,我们从娑婆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则实不去,因为娑婆和极乐,再怎么广大的虚空法界,都离不开我们现前的一个念头,都在这一念之内,往哪去呢?你说没有去,它确实是十万亿国土,宛然而在。你说去了他又没有离开现前一念。所以他打个比方就像大圆镜子,我们一镜中引出来十重的山水楼阁,你说山水楼阁没有远近的,你一眼望去它是有重重叠叠。你说它有远有近,它其实在一个镜子里面同时洞现。这就叫做生则决定生,看上去有山水楼阁。去则实不去,就在一面大圆镜中。他叫天衣义怀禅师,天衣无缝的给他的弟子讲了净土法门在理事无碍,究竟圆满的一个阐明开示。希望大家听了也有所受用。好,南无阿弥陀佛。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