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01]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00]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46]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35]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43]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35]

  • 熟悉又陌生的“禅”:禅之四义[116]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48]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47]

  •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14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①[149]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59]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
     
    [ 作者: 宗道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1780   时间:2020-1-2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0年1月28日  佛学研究网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何以见得呢?

        我们把古人说的五福的次序倒过来一下,逐个来说吧!

        一、善终

        念佛人得善终,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且是容易得到公认的,现今在佛教兴盛的地方,很多医院都知道设置念佛堂、往生堂等等,很多临终关怀研究部门还会将其设为专题研究项目,因为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念佛确实能让病人走得没那么痛苦。

        念佛人得善终,也是古今无数人亲证了的,确凿无疑。

        许多圣道修行的高僧或许有走得不甚潇洒者,然而普普通通的念佛人自在往生案例却比比皆是。

        按照唯识宗的说法,人在死亡时往往经历三个阶段:明了心位、自体爱位、乱心位。

        念佛人都是在明了心位就往生了的,也就是说,是在其意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情况下随佛而去的,这岂非最大的善终?

        而古今更有预知时至者、身无病苦者、无疾而化者、天乐鸣空者、异香满室者……这样的命终之善相,真可谓是善之极也!

        有其事必有其理,道理何在呢?

        我引述一段经文,自然就明白了。

        《阿弥陀经》云:其人(念佛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玄奘大师翻译的同本经此处加了八个字: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死魔原是五种魔中最难应付的魔,念佛人却轻轻松松将其彻底制服,究其本源,其力量来自于阿弥陀佛,有了阿弥陀佛在念佛人临命终时现其人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才有了念佛人之善终啊!

        二、好德

        佛为德之极,念佛人口称万德洪名,源源不断地摄取着来自十万亿国土外的弥陀兆载永劫修行的功德,故而既有好(hǎo)德,又能好(hào)德,念佛人不但自己决定当生解脱,也愿与一切众生同得解脱,所以会情不自禁地“自信教人信”。

        世间人概有种种好德之心,好德之行,然总是不究竟、不彻底,或可助人一时一生,难助人生生世世。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说:“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是名真报佛恩。何以故?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是故今时有缘相劝,誓生净土者,即称诸佛本愿意也。”

        由此可知,念佛人之“自信教人信”,即是称诸佛本愿之行,世出世间思惟遍,有什么比教人成佛更堪为“好德”之事呢?

        同时,念佛之人被弥陀悲心感化,触光柔软,自然生出“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之心,也自然身意柔软,谦卑安和,绝对是整个社会中的正能量,人群中的清流。

        三、康宁

        念佛人念念称名之间,消除无量宿现业障,当然也包括身心的业障,古今念佛愈病的案例实在太多太多,不胜枚举。

        若是典型之因业病,效果更是立竿见影。

        同时,念佛之人厌秽欣净,“心神早归送安养”,对于此浊染的娑婆世界只是淡然观之,由此便也少却了许多执著与痛苦,更少了许多怨恨恼怒烦,故而心境恬淡安和,简单朴素,心绪安宁。

        又,《十往生经》云:

        “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由此可知,念佛人佛光护佑,诸佛护念,天人礼敬,菩萨相伴,故而多平安,少灾祸,康宁之福,不求自来。

        四、富贵

        念佛人倒不一定个个都是亿万富翁,也不一定个个是尊贵显赫,但内在的富足显贵却是显而易见的。

        何以言之?

        念佛人虽然放弃了整个娑婆世界,但得到的却是整个极乐世界啊!

        往生者,身体是紫磨真金色,身上的衣服比天衣还华美灿烂,饮食是七宝法器盈满的百味珍馐,大地铺满了黄金,树木都是七宝转共合成,免费天乐时时为您奏响,扑鼻的香气让人开神悦体……

        其实,即使是极乐世界八功德水池底一粒金沙,其价值实在都比地球上所有财富加在一起还要超过千万亿倍,何况其余?

        因此,念佛人太知足也太满足了,佛说“知足第一富”,虽然身体还在娑婆,但知足之心足以让每个念佛人即使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也自然展露着无比高贵无比优雅的气质。

        再说说念佛人的“贵”。

        善导大师说,“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也”。

        念佛人不但好,而且妙,不但妙而且上上,而且稀有,而且最胜,这样够“贵”吧?

        贵不贵,我们再来看看念佛人的朋友圈吧,如果朋友圈里全是贵人,那说明这人也一定不会太平庸。

        《观经》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怎么样?观音、势至都是我们的好朋友,《阿弥陀经》中更说:念佛之人“得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一切诸佛都在念佛人的朋友圈内哦!

        翻开经文、历史再一看,文殊、普贤、马鸣、龙树、天亲……这么多大名人原来都是我们的死党。

        纵然是一字不识、满脸皱纹、吐字不清的乡下捡垃圾的念佛老太婆,在佛眼中也是贵中之贵,无过此贵啊!

        五、长寿

        善导大师的《观念法门》中说:“称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者,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这样看来,长寿、善终皆在念佛里边了。

        其实还远不止于此。念佛人实在是无量寿啊!阿弥陀佛曾发愿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

        《无量寿经》说:“可获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有人说:那也是往生之后的事啊!往生前还不得一死,前面说过,念佛人都是在明了心位中往生的,根本不经历后面正常的自体爱位、乱心位等,其实也可说念佛人并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死亡过程,某种程度上也就可以说念佛人本身并没有死亡这回事,当然,灵魂换一件衣服,过去的身体弃而不用,那是周围活着人还是看得到的,但对于当事者来说,其实等同于就是没有死亡。

        所以,也可以推论来说,念佛人当下就已经获得了无量寿的生命了,这还不算长寿吗?

        结语

        在这个五恶五痛五烧悉皆充满的五浊恶世,众生福报越来越见浇薄,靠凡夫己力,不要奢谈赚满五福,即使能圆满一福都大不易,然而念佛人口唇微动的刹那,却有“他力五福”从天而降,自然临门,诚然不可思议。

        细究其理,也不难理解。

        佛是两足尊,福报智慧都业已达到圆满,而阿弥陀佛迥异诸佛之处,在于他还能令每一个称念他名号的众生当下也具足和他一样的福报与智慧,于是,念佛人得五福自然而然,得往生自然而然,得成佛自然而然,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说念佛人自然具足五福,其实尚是随顺世间的说法,念佛人具足的何止五福,乃是无量福啊,每个念佛人实实在在皆如佛赞叹观世音菩萨的“福聚海无量”啊!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一时吃亏,一世富贵![1210]

  • “千金良方”,扭转生死[1578]

  • 笑看风云淡,坐看云起时[2149]

  • 人生,有两种法会使人贫贱,也有两种法会使人富贵[1405]

  • 大年初六:家有六样,既富且旺[1442]

  • 禅理:人身上有三处风水,养好就是富贵[2293]

  • 举世皆从忙中老,谁人肯向死前休?再忙也要做这件事[7111]

  • 人生要学会惜福修福,福报享尽了必定福尽而死[2745]

  • 修行:人生不求富贵,只求安康[2582]

  • 如果不犯这个错,你的财富永远没有短缺[2084]

  • 不读华严经 不知佛家富贵[4891]

  • 菩提:富贵的人,要有富贵的心,就有富贵的嘴[1840]

  • 圆瑛大师:别说没时间,这十种人正好念佛[1868]

  • 古训:富贵三更梦,平安两字金[2320]

  • 获得富贵人生十大原则[星云大师][3082]

  • 富贵成佛[3424]

  • 宗教师在安宁疗护中的专业化角色初探─以佛教法师为例[466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