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01]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01]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46]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35]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43]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36]

  • 熟悉又陌生的“禅”:禅之四义[117]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49]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48]

  •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14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①[149]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6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正文


    佛识慧集(十六、十七):药师琉璃光如来、阿弥陀佛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751   时间:2019-12-27   录入:wangwencui


    2019年12月27日    佛学研究网

        药师琉璃光如来

        药师佛:药师琉璃光如来的简称,是东方净琉璃国的教主。在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其中第七愿,愿成佛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一闻其名号,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成佛,所以称为药师。农历九月三十日圣诞。

        又第二愿。愿成佛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徹、净无瑕秽,光明广大,过於日月,所以称琉璃光。

        药师十二誓愿:第一自他身光明炽盛之愿;第二威巍巍开晓众生之愿;第三使众生饱满所欲而无乏少之愿;第四使一切众生安立大乘之愿;第五使一切众生行梵行具三聚戒之愿;第六使一切不具者诸根完具之愿;第七除一切众生众病,令身心安乐,证得无上菩提之愿;第八转女成男之愿;第九使诸有情解脱天魔外道缠缚、邪思恶见稠林,引摄正见之愿;第十使众生解脱恶王劫贼等横难之愿;第十一使饥渴众生得上食之愿;第十二使贫乏无衣者得妙衣之愿。

        药师三尊:中尊药师如来、左脅侍日光遍照菩萨、右脅侍是月光遍照菩萨。

        阿弥陀佛

        译义为无量光或无量寿,故亦称为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通称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因他发四十八宏愿度众生,亦称弥陀佛大愿王,大愿大力,接引导师。有赞偈:弥陀伟大愿王  慈悲喜舍难量  眉间常放毫光  度众生极乐邦  八德池中莲九品  七宝妙树成行  如来圣号若宣扬  接引往西方  弥陀圣号若宣扬  同愿往西方。

        他有三种译名:无量寿、无量光、甘露。弥陀是简称

        弥陀三尊:中尊是阿弥陀佛,左脅侍是观音菩萨,右脅侍为大势至菩萨。相传他们是的他的两个儿子来替他完成四十八愿尚未完成的二十四愿。

        阿弥陀本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靠着这些大愿,他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以救济一切众生。

        弥陀名号:弥陀为救济一切众生而成就的名号:
        其四字的名号是“阿弥陀佛”;
        六字的名号是“南无阿弥陀佛”;
        九字的名号是“南无不可思议光如来”;
        十字的名号是“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

        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诞生日,举行弥陀七法会,连续念佛七天。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当我们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念的是什么?[816]

  • 念阿弥陀佛与普贤十大行愿[1143]

  • 试述阿弥陀佛本愿道德的大乘空义[1651]

  •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往昔的因缘[1926]

  • 历经尘世千般苦,才知一句阿弥陀佛的珍贵[1670]

  • 阿弥陀佛与《妙法莲华经》[2652]

  • 阿弥陀佛十种力的威德[2550]

  • 佛教中国漫谈之1.一句阿弥陀佛传承的是文化[2255]

  • 没有突破障碍,如何能见到阿弥陀佛[2506]

  • 若是你有智慧,到处都是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3220]

  • 佛识慧集(四十七):因地苦修[2235]

  • 佛识慧集(四十六):正邪真报[4757]

  • 佛识慧集(四十五):明心见性[3328]

  • 佛识慧集(四十四):发菩提心[2893]

  • 佛识慧集(四十三):诸空清净[4077]

  • 佛识慧集(四十二):体身观念[2374]

  • 佛识慧集(四十一):禅识离觉[8035]

  • 佛识慧集(四十):种智贤圣[2381]

  • 佛识慧集(三十九):有漏善法[2977]

  • 佛识慧集(三十八):信愿行证[290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