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佛识慧集(七):七菩提分 |
|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759 时间:2019-10-19 录入:wangwencui | 2019年10月19日 佛学研究网
七佛。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七寶。諸經所說的略有不同。 般若經所說的是: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瑪瑙。 法華經所說的是:金、銀、琉璃、砗渠、瑪瑙、珍珠、玫瑰。 阿彌陀經所說的是:金、銀、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瑪瑙。
七使。七種煩惱,使就是煩惱的别名。 一欲愛。即五欲的貪受; 二恚。即瞋恚無忍; 三有愛。即色無色愛; 四慢。即貢高我慢; 五無明。即不明事理; 六見。即各種邪見; 七疑。即懷疑正法。
七垢。七種煩惱,垢也是煩惱的别名。 1、欲垢是欲使他人知道自己的功德。 2、見垢是對自己的功德生執著分别的見解。 3、疑垢是對自己的功德生起疑惑。 4、慢垢是以自己的功德去跟别人較量而生出輕慢他人的心。 5、忄喬垢是對自己的功德生起貢高欣喜之心。 6、随眠垢即自己的功德爲他人所覆蓋而生煩惱。 7、悭垢是自己的功德生起悭惜的心。
七衆。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前五爲出家,後二爲在家。
七逆。七種大逆不道的行爲。即出佛身血、殺父、殺母、殺和尚、殺阿阇梨、破羯摩僧及轉*輪僧、殺聖人(小乘是阿羅漢,大乘是地上菩薩)。
七菩提分。又稱七覺分或七覺支、七等覺支,爲五根五力所顯發的七種覺悟。 1、擇發菩提分。即以智慧簡擇法的真僞。 2、精進菩提分。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3、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而生歡喜。 4、輕安菩提分。即除去身心粗重煩惱,而得輕快安樂。 5、念菩提分。即時刻觀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 6、定菩提分。即心唯一境而不散亂。 7、舍菩提分。即舍離一切虛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七七齋。人死後七七四十九日,由於業緣的安排将去投胎,此時若其親屬爲其修福超度,則可以轉劣爲勝去投生於善處,往生極樂世界。
七忏悔心。人們在作忏悔的時候,應有的七種心情。 大慚愧心、恐怖心、厭離心、發菩提心、冤親平等心、念佛報恩心、觀佛性空心。
七種無上。佛所持有的七種無上: 1、身無上——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2、道無上——佛以慈悲的道法去利樂一切衆生。 3、見無上——佛以正戒正見正命等成就其身。 4、智無上——佛俱有四無礙智。 5、神力無上——佛的神通力不可思議。 6、斷障無上——佛已經斷盡了惑、業、苦之三障。 7、住無上——佛住於偉大的寂滅涅槃境界。
七聖财。七種已經見道的聖人所得到的功德法财,諸經所說略有不同,分述以下。 寶積經說:“雲何聖财?謂信、戒、聞、慚、愧、捨、慧。如是等德法,是謂七聖财。彼諸衆生不獲此故,名極貧窮”。 法句經說:“信财戒财,慚愧亦财,聞财施财,慧爲七财”。 報恩經說:“七聖财爲信、精進、戒、慚愧、聞捨、忍辱、定慧”。
七聖覺。涅槃經雲:“有七聖覺者故名聖人”。七聖覺即七菩提分。
七趣。地獄趣、餓鬼趣、人趣、天趣、神仙趣、畜牲趣、阿修羅趣。趣是趣向的意思。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长安与中国佛教》系列讲座视频欣赏
| | 【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