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48]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4]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3]

  • 十问时间[158]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65]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3]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18]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4]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78]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71]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禅宗公案:君闻木樨香否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3137   时间:2019-10-18   录入:chengshangyun

     

    2019年10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人的生命跟朝露没有什么两样,看起来不乏美丽,甚至有的时候是如此的凄美壮观,若逢阳光照射,瞬间即可蒸发消逝在这个空间。同样,任何人所拥有的一切,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与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相比,与大美而不言的天地相比,与浩瀚无际的宇宙相比,都不如沧海一粟,只不过是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实在是微不足道。

        佛陀说:“生命在呼吸间。”既然人生如此短暂且渺小,那么我们在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提醒自己不要虚度。珍惜生命中的所有,无论遇到多少坎坷和磨难,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不断前进,才不枉度此生。

        禅宗,讲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禅宗史上有一个经典的公案:黄山谷学禅(即黄庭坚,字山谷)。山谷兄师从有名的晦堂大师多年,一无所获。有一日,山谷问大师:有没有什么更好更巧妙的办法可以参禅?晦堂大师问他念过《论语》没有?哈哈,晦堂大师问他这句话,他是十分尴尬的,古时候的功名考取,怎么可以不读四书五经呢?

        山谷说:“当然念过”。

        晦堂曰:“你既然读过《论语》,可知‘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晦堂大师引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随时随地都在教你啊,你还不明白,我有什么办法啊?

        黄山谷还是茫然。

        一年秋,桂花盛开,二人在寺,大师看山谷在旁边,摆一摆袖子,自己往山门外走去。山谷莫名其妙,只好跟在后面,晦堂不理,故作不知。

        大师忽回头,问“闻木樨香否?

        山谷答:“闻”。

        晦堂大师瞪起眼睛,说“二三子,吾无隐乎尔。”

        山谷由此恍然而悟,找到心性的本源。

        常引烟霞为伴侣,全凭日月记春秋。同样,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散发着淡淡的木樨花的香味。“生活是一场学习,最根本的学习就是人格的进修”。修养来源于生活,谁道花香鸟语不是禅机?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也许都有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就看你是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我们每天面对着全新的工作生活,接受着不同的挑战,总会采取一种小心谨慎并全身心投入到这种繁忙中去,不管我们遇到什么困难,总持有一股钉子精神,坚持到解决问题为止。但时间久了,我们难免会滋生厌倦和痛苦感,面对现实压力,逐渐意识到不只是坚持就能顺利解决所有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解决王冠纯度时的灵光一闪,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

        中国人讲慕春风,思飞扬,临秋云,思浩荡。其实,人生有时不需要繁文缛节,需要活的洒脱,活出一份真性情。如果我们把目光局限于现前的困难,而失去生命中本有地一种从容与自在,这难道不是生命的遗憾吗?佛法讲,莫向外求,反求诸己。因此,如果我们面临一个难题久久攻克不下时,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享受一段美丽的心情,说不定会举重若轻,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而更多的是我们拥有属于内心深处的玄妙感受经历。

        记得《法华经》有则“怀珠求乞”的故事,谓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亲友以宝珠系于其衣中;而其不觉知,自受贫苦。后经亲友告知,乃得宝珠,衣食受用无极。这则譬喻也告诉我们:人人本来具足清净如明珠的本性真我,这本性真我有无限的功用能源,而愚痴的我们却不知道观照自性,把内心的能源开采出来,反而一味向外追逐,汲汲营营,终其一生,好比穷人怀抱明珠,却求乞异乡。我们人人本来具足的一颗明珠,为什么含藏不现?因为生活中的爱执尘埃蒙蔽了它的清明,因此六祖惠能大师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世上人人求自在,佛前步步透禅机。圣严长老曾说,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无法挡住死期。既然生命来去无常,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珍惜它、利用它、补充它,透过生命烈火的淬炼,去除层层的覆藏,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重现自性的智慧之光!

        试问,君闻木樨香否?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 《长安与中国佛教》系列讲座视频欣赏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什么是禅?净慧长老:满天星斗、运水搬柴[594]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526]

  • 公案:我不会佛法[734]

  • 禅茶公案可不是只有个“吃茶去”![1187]

  • 禅宗公案:百年一梦[2479]

  • 百事从心起 一笑解千愁[2220]

  • 说说佛教经典里关于“牛”的公案和禅诗[2863]

  • 女人这样做,必能修得“菩萨相”![1848]

  • 禅宗公案:船子和尚与夹山禅师[2883]

  • 公案:飞越生死[2441]

  • 吃中隐禅机,舌尖可悟道[1894]

  • 禅门公案:上风与下风[2127]

  • 佛教故事:泡沫般的美丽[2730]

  • 佛学公案:谁是知音?[2777]

  • 佛教故事:定上座[2737]

  • 这八种方法能使你的相貌庄严美丽![2637]

  • 在家无聊?试试这个连答案都烧脑的禅宗问答[2530]

  • 善念,开出最美的花朵[2914]

  • 禅宗公案|马祖道一: 赶鸭子式令接引[2320]

  • 信愿法师:阿罗汉善巧救母出地狱​[258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