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03]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19]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30]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41]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40]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60]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4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9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209]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215]

  • 十问时间[190]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21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怎样做一名真正的佛弟子?
     
    [ 作者: 惟贤长老   来自:网络   已阅:2727   时间:2019-10-5   录入:wangwencui


    2019年10月5日    佛学研究网

        一、学佛首先要念苦

        你们今天能够皈依三宝,走向学佛之路,这是一条解脱、觉悟的光明大道,是好事情。

        学佛首先要念苦,念苦才能发出离心,不念苦就发不了出离心。

        若只图眼前之乐,对生前死后的事都不管,那就是懵懵懂懂的一辈子,没有觉悟,本来生活在苦中或者在苦中作乐而不觉得。

        苦有“苦苦、坏苦、行苦”。

        “苦苦”就是人生本来就是苦,苦上加苦,包括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坏苦”就是富贵功名仿佛好的不得了,如家庭团聚,有钱有势,似乎不得了,很享受,实际上都是无常的,在变化。佛说有一首无常偈“积聚终消散,崇高必堕落,合会当别离,有生无不死。”人生无常,变了就苦。

        “行苦”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五蕴身,五蕴身的细胞,时时刻刻,刹那刹那,无不在“由生到死”的变化之中,从这个方面来讲就叫行苦。

        二、人是上升下堕的关键

        人,处在苦乐交叉之中,乐少苦多,但是有乐有苦。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是一个上升下堕的关键。

        这点大家要警惕,你心术坏了,贪嗔痴慢发展,就堕落,不是说死后堕落,眼前就堕落了,贪心重堕饿鬼,嗔心重堕地狱,痴心重堕畜生,眼前就在变,还不是死后变,是可怕的。

        过去的圣者或者比较贤明的人讲,说好多人都是人面兽心,披着人皮的狼,就是这么一个比喻,实际上就是这样子的。

        所以人生就是个关键,你能够心地改善,心地改良,依佛陀的教法,皈依三宝,奉行五戒十善,明因识果,并且能够身体力行,就可以上升,叫增上生。

        增上生就是有这个缘,有上升的缘,比一般畜生、一般动物要殊胜,人为万物之灵嘛。

        佛法是心地法门,首先要改心、要革心。禅宗讲心,禅宗也叫佛心宗嘛,就是要恢复佛心,持戒定慧恢复佛心。

        佛心是什么心呢?就是广大心、清净心、正直心、慈悲心、平等心。

        广大就不狭窄,心如太虚,清净不染污,像明珠一样的;正直就不歪曲,合符中道,佛法理论就是合符中道;平等,一切生物,包括胎、卵、湿、化,飞、潜、动、植,都是平等平等的,众生都有佛性,我们学佛的人要尊重众生,要爱护众生,就是因为他有佛性,也可能他觉悟了,闻到了佛法,比你走得快,都有可能,所以对一切众生不要轻视。要做到平等而无差别,慈悲而无嗔恨。

        三、皈依的殊胜

        皈依三宝,就是皈依佛宝、法宝、僧宝。

        皈依佛宝,就是开动自己心灵的觉性,提高觉性,佛就是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皈依法宝就是开动自己的智慧,做到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皈依僧宝就是要去掉内心的染污,恢复内心的清净,达到清净三业。

        因此,皈依三宝,重点是由皈依住持三宝到皈依自性三宝。

        佛法不同于其他的宗教,其它宗教要么是一神论者,要么是多神论者。

        一神论者或多神论者,其中心思想都是:由神来决定一切,一切听神的主宰。

        在佛法来讲没有这回事,神也是众生,它也受业力支配,没有神可以主宰一切的,自己的祸福完全由自己来决定,祸福自造,福自我求,命自我立。

        我们皈依三宝就要晓得这个道理,这就是皈依三宝的意义,皈依三宝的殊胜。

        我们从皈依三宝开始,就走向了光明的正道,这是好事情。

       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善友难遇!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还有什么时间等待?就要在眼前、在当下用功,要抓紧时间做好事,要建立无常观,人命本无常,只在呼吸间,一气上不来,人就没有了。

        时时想到这些,就可警惕自己,激励自己用功。

        四、忏悔、发愿

        皈依三宝之后呢就要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忏悔就是洗除以前的罪业,相当于给自己洗个澡,把原来的尘垢去掉,才能接受善法,等于水缸一样,水缸要洗干净才能装新水,所以要忏悔。

        接下来就要发愿,发四宏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在苦恼中,我要发愿度众生;

        “烦恼无尽誓愿断”:度众生首先自己要断烦恼,不能以盲引盲;

        “法门无量誓愿学”:要断烦恼度众生,必须要学法,要有个目标,学法的目标是度众生;

        “佛道无上誓愿成”:上成佛道下化众生,就要发菩提心,要求我自己必须要成佛,成佛就是要度众生,不度众生不能成佛。

        所以四宏誓愿很伟大,宏就是很伟大。

        愿力是不可思议的啊,有愿必成,这个愿就等于一种觉悟、悲心,要有悲智,有悲有智来发愿,那就不是世间上的什么愿,世间上的愿夹有名利、功名利禄在里面。

        五、五戒的重要

        皈依后就要守五戒,基本要行持五戒,这是行动上的指南。

        哪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最基本的。

        这个基本的戒呀,出家在家都是共同的,要注意到不是在家才有五戒,出家人的根本戒就包括在里面,不过出家人不淫,与在家人不同,在家人一夫一妻可以,但不要乱来,不要乱搞关系。

        为什么说日本佛教是相似佛教呢?庙子里住的出家人不是真正的出家人,他们吃酒吃肉,庙上还可以结婚。我到日本去时,来接待的还有夫人呀这些,吃荤吃肉,变化了,不是真正的佛教。

        受三皈,持五戒,忏悔发愿,明因识果,非常重要。

        因果也很根本,世间上谁懂因果?

        科学和哲学的因果,它那个只是个定律,选良种或选优种等等,它不是我们这个因果,要搞清楚。至于如何做人,如何了解过去和未来,它就没有讲到这个因果,这个是有差别的。

        今天你们集体受皈依,我给你们讲了学佛首先要念苦,念苦才能有出离心,也简单讲了三皈、五戒、忏悔、发愿的道理。

        你们要紧记在心,而且要依教奉行,如法行持,这样,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弟子、真正的三宝弟子,这就是一条光明正道。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长安与中国佛教》系列讲座视频欣赏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71]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30]

  • 真正修行者,不见世间过[204]

  • 修行是为了找到自己[299]

  • 自己因果自己了,自己修行自己好[337]

  • 人生三道门:精于事道、立于世道、顺应天道[429]

  • 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应注意些什么?[431]

  • 清明节,佛弟子如何能尽孝思?[418]

  • 六祖大师教你在家如何修行[648]

  • 真正的修行与宗教无关![741]

  • 当你读懂这3句话,所有苦难都能过去![776]

  • 顺境修力,逆境修心[725]

  • 把每件事物都拿来修行[759]

  • 当我们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念的是什么?[1132]

  • 禅不是嘴上功夫[1010]

  • 对待家人时的态度,藏着此生最重要的修行[1131]

  • 慈悲的修行[865]

  • 修行的窍门[946]

  • 对自己慈悲是很重要的修行[1310]

  • 弘一法师:青年人学佛修行需要注意这四点[135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