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26]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0]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02]

  • 人生的底线[122]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05]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2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1]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33]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0]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2]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4]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45]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十大佛教偈语你能参悟多少?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5703   时间:2019-9-2   录入:chengshangyun

     

    2019年9月2日  佛学研究网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理解:
      可以这样解释,原子可再分,夸克还可以分……或者世界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生因缘而生亦因缘而灭。缘不是别的,是事物出现。存在所依靠的条件,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没有原因而生的。而当这种原因或者说条件失去时,一切又为空了。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理解:
      当道悟到一定程度,用语言表达出来,是十分困难的。一落言诠便为桎梏。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理解:
      色就是事物存在变化的形容,是我们能感觉到的实体。然而色最后会消失,万物皆是如此。所以是空。然而世界上的一种东西灭掉了,仍然会有其他事物生起,也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空并非无,空与色就是生生灭灭,有生有灭的关系。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理解:
      禅语:由爱生恨,由爱生嗔,世间一切善恶美丑,都是因为我们的念头一动。就成为善恶美丑了。要是我们念头不动,这善恶美丑在哪呢?这是禅!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理解:
      佛说:大千世界如恒河之沙,一花一人又是一个世界,如来即如去,不要老是想着寺庙上的泥陀陀是佛,要是你认为是,你错了,佛是悟出世间真理的觉者,不是那些泥陀陀,它影响不了我们的因果。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理解:
      夫妻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理解:
      物极必反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理解:
      所谓苦海,就是我们的迷惑。不迷就是回头了。迷是什么?迷就是,看一眼美女,就生出万般欲望和烦恼。没有看到,其实她也是一堆血肉,肉嘛,大家都有是不?一堆分子,分子嘛,世界上什么东西不是分子?大惊小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光是把手中的刀放下,心中的也放下,光放下手中的,刀还是会再拿起的。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理解: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经典十: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理解:
      地狱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有你的心和由心生出的欲望和痛苦。欲望越强烈,痛苦就越强烈。当内心宁静如一尘不染。地狱者,非地狱,是名地狱。
      缘起偈: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无常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香偈: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熏证寂灭。
      三力偈: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与法界力,周遍众生界。
      三谛偈: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涅盘经: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亚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消除宿业障,同登无上觉。
      布施偈: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今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
      诞生偈: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
      黄昏偈:是日已过,命即衰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初夜偈:白众等听说,初夜无常偈;烦恼深无底,生死海无边;度苦船未立,云何乐睡眠?勇猛能精进,摄心常在禅。
      四第一偈: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盘第一乐。
      施舍得道偈:虽得积珍宝,嵩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不善像如善,爱而似无爱。以苦为乐像,狂夫之听厌。
      菩萨行偈:常当摄身行,而不杀盗淫,不两舌恶口,不妄言绮语,心不贪邪欲,无恚不毒想,舍离诸邪见,是为菩萨行。
      慈悲心偈:常行于慈心,去除怨恨想;大悲感众生,悲惜化泪雨。修行大喜心,同已所得法;拥护以道意,乃应菩萨行。
      目连说方便偈:当速求方便,于此佛法众,当除生死患,如象食竹叶,若于此佛法,修诸无欲业,已除诸尘劳,亦尽若源本。
      法身舍利偈: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佛祖开示婆罗门偈:所行非常,谓法兴衰;夫生辄死,此灭为乐。
      药师佛谈粥偈: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施粥。十利饶益于行者,色力寿乐辞清辩。宿食风除饥渴消,是名为药佛所说。
      妙色王求法偈: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善宿王感化魔王偈:作福不作恶,皆由宿行法,终不畏死经,如船截流渡。
      世亲止欲偈:趣求诸欲人,常起于希望。诸欲若不遂,恼坏如箭中。
      莫贪淫欲偈:勇者入定观,身心所与尘,见已生秽恶,如彼彩画瓶。
      水中捞月偈:此诸痴猕猴,为彼愚导师。悉堕于井中,救月而溺死!
      神秀悟禅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悟禅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论禅不在坐偈: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庭前柏树子偈:出入云闲满太虚,元来真相一尘无。重重请问西来意,唯指庭前一柏树。
      释迦牟尼说倒惑偈:未香以涂身,并熏衣缨络。倒惑心亦尔,谓从已身出。如彼丑陋婢,见影谓已有。
      庞蕴举家修行偈: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王安石论戏场偈:诸优戏场中,一贵复一*。心知本相同,所以无欣怨。
      苏轼地狱变相偈:我闻吴道子,初作丰都变;都人惧罪业,两月罢屠宰。此画实无相,笔墨假和成;譬如说食饱,何处生怖汗?乃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若人了此言,地狱自破碎。
      苏辙呈顺禅师偈:中年悟道觉前非,邂逅相逢老顺师。搐鼻经参真面目,掉头不受别钳锥。枯藤破衲师何事,白酒青盐我是谁。惭愧东轩残月上,一杯甘露滑如饴。
      黄庭坚自赞偈: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
      宋濂赞永明延寿偈:我与导师有宿因,般若光中无去来。今观遗像重作礼,忽悟三世了如幻。灵山一会犹俨然,愿证如如大圆智。
      张拙随顺世缘偈: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爱欲缠绵偈:如火盖干薪,增长火炽然;如是受乐者,爱火转增长。薪火虽炽然,人皆能舍弃;爱火烧世间,缠绵不可舍。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到喜马拉雅,听《吴言生讲佛经》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781]

  • 够得着的幸福,才是你的[916]

  • 太虚大师说梦,看完就明白梦是咋来的了[1070]

  • 你的烦恼,其实是一种假象![1469]

  • “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有什么区别?[2265]

  • 最经典的20大禅语,看看你会背几句?[2214]

  • “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有什么区别?[2352]

  • 金刚经中的40句名言[3288]

  • 不服不行!南京大学“院士级”教授谈“色即是空”[2387]

  • 地狱境界从哪里来的?[2103]

  • 人生如同泥鳅钻豆腐![2056]

  • “酒肉穿肠过 ,佛祖心中留”后半句是什么,你还记得吗?[2713]

  • 心是佛国,亦是地狱![2361]

  • 心经中,人人都会背的一句精华,暗藏了人生大智慧![3006]

  • 《金刚经》中的“动态美学”特征[3246]

  • 这个故事告诉你:原来能念佛的都是有福之人![3941]

  • 二祖慧可禅师答向居士偈[3153]

  • 宽运法师:灾难为我们的生命带来怎样的启示?[2210]

  • 出家人的顺口溜,那些丛林中广为流传的“警策格言”[2871]

  • 读懂《心经》,你会明白人生再难也有希望[290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