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25]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17]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03]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58]

  • 做人,不能太飘[106]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77]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68]

  • 学会哄自己开心[146]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1]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68]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89]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17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1茶道禅道 >> [专题]c1茶道禅道 >> 正文


    一碗茶汤的禅味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3449   时间:2019-8-11   录入:wangwencui


    2019年8月11日    佛学研究网

        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仲夏,湖州妙喜寺。清晨,皎然禅师独自坐在禅房里,煎水煮茗。
     
        禅房里很静,能听见风吹竹梢的声音。窗外芭蕉已展叶,饱满的绿直延伸至窗纸上,禅房里一片清凉。
     
        茶芽细嫩,呈金黄色。微火烤炙后,放在石臼里捣碎,然后入碾。碾后过罗,然后就可以煮茶了。
     
        煮茶是件雅事,必须亲自作为。风炉里炭火正炽,铁釜中泉水微动,素洁的雪色茶碗已经抹拭干净,茶几上一尘不染,炉香袅袅,淡淡的檀香味飘散在禅房里,有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之韵。
     
        铁釜里水声响动,仿佛松涛吹拂,这是初沸水的声音。禅师放腿下了禅坐,掀开釜盖,拿起竹制茶勺,从铁釜里舀取一勺沸水,倒在熟盂里,以备煎茶时止沸用。又舀起一勺沸水,冲烫茶碗。茶末已经备好,取出茶则,量取一人分量,看看铁釜里,腾波跃浪,水已近三沸。他迅速将茶末投在铁釜中心,用茶则轻轻搅动,一缕清香立刻溢满禅房,那是初春山林的味道。他拿起茶勺,从熟盂里舀起一勺温水,添在沸腾的茶汤里用以止沸。然后端离铁釜到茶几上,静待片刻,茶汤就已煎好。
     
        茶汤呈黄绿色,澄澈清亮。一层细细的青白色茶沫漂浮在茶碗上,透出清幽的香气。轻啜一口,如同甘露,身心顿觉清凉。
     
        真是好茶啊。皎然禅师心里啧啧叹奇。
     
        茶是越地友人送来的剡溪团茶,他还分送了湖州刺史崔石一饼,不知催侯品尝过没有?
     
        一碗茶汤落肚,顿觉神清气朗,倦意尽消。再饮一碗,清人肌骨,仿佛细雨洗尘一样,有一种潇潇洒洒的感觉。饮完第三碗,山河大地一片清明,烦恼尘劳如风吹散。真是一碗神奇的茶汤啊,这种境界只有坐禅时才能得到,想不到从一碗茶汤里就轻易体味到了,让人欣喜不已。茶是天地日月的精华,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无尽藏。不仅能清人心神,还有益身心健康,而且对于坐禅特别有帮助。这样的清高之物,可惜世人知道的并不多,整天沉溺在酒桌上,醉生梦死。
     
        唉,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原本就是天地万物的自在规律,是因果所使然,绝非人力所可感化。佛陀所谓"佛度有缘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这是皎然禅师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每每读来,感慨不已。
     
        皎然,唐代着名诗僧、茶人,为后人留下400多首诗歌,收编在《全唐诗》里,有7卷之多。
     
        皎然禅师出身名门(南朝着名诗人谢灵运后裔),在文学、诗歌、禅宗、茶道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是第一个提出茶道概念的人,和茶圣陆羽是忘年交。不仅如此,皎然禅师所说的茶道,其实是和禅宗密不可分的,后世所谓的"茶禅一味",最早的源头应该在皎然禅师这里。但他又不以茶道宗匠自居,因为茶味是密不可说的,正如禅味不可说一样的道理。
     
        甚至对陆羽所着《茶经》,皎然禅师也不以为意。他曾在《饮茶歌送郑容》诗中说:"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一碗茶汤饮完了,茶汤四相也就不存在了,世人所追求的滋味、香气其实只是内心的分别执着而已,真正说起来,没有妄想心在起作用。或者只有回归自心自性,才能真正品饮出一碗茶汤的真味。
     
        所谓一碗茶汤的真味,也就是自性的滋味,也就是禅悦之味。
     
        公元2011年仲夏,长安冷香斋。一千两百年后的清晨,我趺坐在清凉茶室里,心里一片清明。窗外有雨,潇潇洒洒地散落在粗陶盆中睡莲叶面上,珍珠一样晶莹。
     
        没有皎然禅师,没有崔石使君,也没有楚人陆羽。我端起"残雪"茶碗,默默啜饮。


       
    到喜马拉雅,听《吴言生讲佛经》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茶思禅味 浅悟佛理[2843]

  • 葡萄中的禅味[1899]

  • 洗掉浮夸,方能收获茶中的禅味![1956]

  • 不知禅味 亦即不知茶味[2819]

  • 禅诗的“禅味”与“诗味” [陈耳东][3695]

  • 茶思禅味 浅悟佛理[3278]

  • 茶思禅味 浅悟佛理 [无尘][3775]

  • “禅味”十一精彩纷呈  佛教文化深入生活[4551]

  • 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4681]

  • “没把握”的禅味 [姜维群][6340]

  • 佛法存于茶汤 独得茶汤三昧[6744]

  • 禅味[4263]

  • 画中禅味[5815]

  • 生活中的禅味[5940]

  • 论废名创作禅味与诗境的本质蕴涵[7133]

  • 药味·禅味及其他——对贾平凹散文近作的阐释[9921]

  • 浅论贾平凹散文中的禅味[5699]

  • 论贾平凹美文中的禅味[8158]

  • 穿越时空的心灵契合——论张爱玲散文的禅味[4637]

  • 浅析《幽梦影》中的禅味[535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