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12]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106]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117]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40]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27]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70]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64]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72]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75]

  • 熟悉又陌生的“禅”:禅之四义[130]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84]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65]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佛教史第十七课:东南亚、南亚佛教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3085   时间:2019-8-5   录入:wangwencui


    2019年8月5日    佛学研究网

        东南亚、南亚是位于中南与印度半岛之间的国家,自古即深受佛教文化的熏陶,虽然相继有婆罗门教、印度教、回教、耶稣教的交替存在,但这些国家至今仍深具佛教色彩,例如:庄严的寺院、宝塔,是时人巡礼的古迹圣地,佛教节日是全民参于的庆典。此外,僧侣地位的崇高、民衆信仰的虔诚、完善的僧伽管理机构、僧伽教育普及,在在都突显佛教在东南亚、南亚的成熟化。由于东南亚国家与佛教有缘的很多,本课仅介绍南传佛教系统的五个重要国家,以及南亚国家中,三个佛教历史悠久的国家概况:

        一、斯里兰卡佛教  

      斯里兰卡,古称「师子国」、「锡兰」,该国佛教是在印度第三次经典结集后(公元前三世纪),由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陀所传入,当时的国王天爱帝须爲摩哂陀建大寺,并于此寺举行锡兰第一次三藏结集,此寺乃成爲锡兰上座部(赤铜牒部)佛教的起源。尔后,摩哂陀的妹妹僧伽蜜多也前来建立比丘尼僧团,使得锡兰拥有完整的僧伽组织。  

      公元前后,佛教分化爲两派:一是大寺派,仍爲上座部佛教的根据地;一是无畏山寺派,则以大、小乘兼弘,声誉逐日提高,而后由之分化出一部爲逝多林派,三派之间以无畏山寺派爲盛。五世纪时,觉音论师在大寺完成三藏的巴利文翻译,并完成一部佛教百科全书《清净道论》,而奠定大寺派的复兴与教学基础。与之同时,《岛史》、《大史》也相继编著问世,是爲锡兰佛教兴盛时期。  

      十一世纪南印度侏罗人入侵,佛教也遭到严重迫害。十二世纪时,波罗羯磨跋怙一世在位,力振佛教,结集上座部三藏,因此确立大寺派爲锡兰佛教的正统传承。  

      十三至十七世纪,锡兰爲葡萄牙、荷兰等国侵占,佛教再度受挫,直至十八世纪才由泰国长老优波离等人复兴。目前斯里兰卡的主要佛教团体有「摩诃菩提学会」、「世界佛教徒友谊会」、「青年佛教会」、「斯里兰卡佛教联盟」等,其中前二者致力于国际弘法上的卓越贡献,使斯里兰卡成爲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代表。  

      佛教一直是斯里兰卡的传统宗教,早期将佛陀成道处的菩提树分枝移植于此,并迎请佛牙前来供奉,至今仍是斯里兰卡人的骄傲。佛教对该国的影响,是遍及整个文化,从语言、文字、教育、政治、建筑到生活,无不关联。而缅甸、高棉、泰国、老挝的佛教也受其影响,这些国家至今仍然是上座部佛教兴盛的地方。

        二、泰国佛教  

      泰国,古称「暹罗」,在十三世纪泰人正式建国以前,佛教已盛行多时,并先后传入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蒲甘佛教及锡兰佛教;素可泰王朝崑罗康恒王在位时期(一二七七-一三一七),因礼请锡兰大寺派僧侣来泰说法、传戒,始确定南传上座部爲主要信仰。十九世纪,曼谷王朝的拉玛四世改革佛教,创法宗派,原有衆多僧衆即称大宗派,这是今日泰国的两个主要佛教派别。  

      佛教是泰国国教,佛教徒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国家设有宗教厅,专职宗教事务,以僧皇职权最高,目前全国约有九千余所的佛学院和两所佛教大学,专门致力于僧伽人才的培育。尤其近年来西方人士学佛者衆多,因此禅坐中心更是四处林立,佛教更加兴盛。

      泰国人的一生,可以说都是以寺院爲中心,所以佛教寺院是宗教、社交及教育的根源。一般习俗,男子一生至少须经过一次剃度出家,才算拥有完整的人格。  

      一九五年,泰国和锡兰共同发起成立国际性的「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一九八八年,南北传佛教交流融和,于美国佛光山西来寺举行第十六届大会;一九九八年,于澳洲佛光山南天寺举行第二十届大会。一九九四年,泰国最大道场法身寺与佛光山缔结爲兄弟寺,更是南北传佛教融和的最佳表征。

        三、缅甸佛教  

      据《岛史》记载,阿育王曾派遣须那迦、郁多罗二人至金地传教,所谓「金地」,是指下缅甸的打端一带。当时所传乃上座部佛教,公元十世纪之后,大乘佛教及密教传入。十一世纪,阿奴律陀王统一全国,在蒲甘成立上座部佛教,当时锡兰受到南印度侏罗人的攻击,于是蒲甘王朝便成爲南传佛教的中心,长达二百年之久。十二世纪,僧团分裂爲锡兰宗派和原有的缅甸宗派;十八世纪,缅甸佛教又发生着衣论争,形成偏袒派与通肩派的对立;十九世纪,英国势力入侵,僧院组织成爲民族独立运动的凝聚点;一九四七年独立后,佛教渐形复兴。  

      第五次及第六次经典结集都由缅甸佛教徒所发起,对南传三藏的结集贡献很大。  至今,佛教仍是缅甸人主要的宗教信仰,信徒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无论男女老幼,一生中都要多次入寺过短期的出家生活。佛教对缅甸人民而言,不仅是精神上的信仰,也是生活的全部。

        四、高棉佛教  

      高棉,古称「扶南」、「柬埔寨」,早在公元三、四世纪时,已有大乘佛教的传入。六世纪时,婆罗门教传入,并一度被定爲国教。九世纪,安哥王朝创立,大乘佛教与婆罗门教同时并行,当时建有安哥城及安哥寺等佛教圣迹。十三、四世纪后,缅甸、暹罗等先后传入锡兰上座部佛教,终使高棉成爲上座部佛教国家。  

      一八六三年,高棉沦爲法国殖民地,然高棉王室仍旧存在,佛教因受王室护持,亦能传扬发展。一九五四年,高棉独立,原有佛教的僧伽教育机构更形发展,宪法并规定佛教爲国教,国王是当然的拥护者。全国至少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信奉佛教。主要僧团组织有大宗派和法宗派二大教派,另有二大佛教社团:「世界佛教徒友谊会柬埔寨分会」与「居士巴利学会」。  

      一九七年,高棉暴发内乱,佛教因而受到迫害,但佛法早已深植在高棉人的心中,因此,在国内佛教徒及外国佛教机构的努力重建下,佛教已逐渐复兴,而流亡海外的僧侣们更积极弘法,在美国已有五十座以上的道场。

       
    五、老挝佛教  

      老挝,古称「老挝」,史上记载,在十四世纪法昂王在位时,由高棉传入上座部佛教。十七世纪苏里亚旺王朝时,佛教极盛,首都永珍一度成爲东南亚佛教中心。十九世纪,老挝成爲法国的殖民统治,佛教发展停滞。  

      一九五四年,老挝独立,佛寺佛像的铸造、僧伽教育机构的设立,充分显示佛教的蓬勃发展。国家设有和泰国一样的僧王等僧伽组织,宪法并规定「佛教爲国教,国王是最高保护者」、「国王必须是热心的佛教徒」,佛教在国家支助护持下迅速发展。唯在一九六年起,政府又陷入政治和军事的分裂状态,内战连连,佛教的发展更形艰难。  

      虽然国家危乱,佛教依然是老挝人民的生活重心,举凡婚丧喜庆、衣食住行,甚至受教育,都离不开佛教的范筹。一九九年,老挝的宪法草案将佛教的菩提树叶作爲国旗的图案,显示老挝的佛教已有复兴的展望。

        六、尼泊尔佛教  

      尼泊尔是佛陀的出生地,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巡礼佛迹时,曾小住于此。公元八世纪,尼泊尔佛教即与印度教、民间信仰混合,成爲密教形式的大乘佛教。十三世纪,印度受到回教迫害,不少僧侣携入大量经典,使尼泊尔佛教达于鼎盛。目前,尼泊尔佛教以藏传佛教爲主,盛行纪念佛陀足迹、崇拜金刚杵、铃等宗教活动,充分展现了密教的色彩。

        七、不丹佛教  

      不丹原崇奉西藏佛教的甯玛派,此因八世纪中叶,印度莲花生从西藏返印时,途经不丹,驻留宣教之故。十一、二世纪,西藏佛教各派已在不丹十分活跃,尤以竹巴噶举派最盛。十六世纪时,即由此派的法王组织中央政府,采政教合一政策,行政由在家居士统筹,法王以转世方式统治不丹,因此竹巴噶举成爲不丹的国教。目前不丹人几乎全是佛教徒,而「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在不丹成立分会之后,许多年轻僧侣开始前往世界各佛教国家参学,带给不丹佛教更大的发展空间。

        八、孟加拉佛教  

      佛教在孟加拉的历史悠久,七世纪时,佛教已相当兴盛。自七世纪到十二世纪末是孟加拉佛教的黄金时代,阿底峡与戒贤都曾到此国弘教。十三至十九世纪,孟加拉佛教陷入衰颓期,直到摩诃斯他皮尔法师发起宗教改革,重组僧团,佛教才又慢慢重燃生机。时至今日,佛教虽是弱势宗教,佛教徒只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六,属于上座部佛教,但全国仍有六百多间佛寺,并有一百五十余所佛学院,在政府的管理下,还设有巴利文和梵文委员会。另外,佛教亦致力推动慈善事业和社会文化活动,并有广播和电视的弘法节目,因此佛教在孟加拉仍具有一股力量。


       
    到喜马拉雅,听《吴言生讲佛经》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纪念汤用彤:58年前的今天,他走了[2234]

  • 佛教史第十九课:新兴教团的开展[3056]

  • 佛教史第十八课:欧美佛教史[3195]

  • 佛教史第十六课:韩国佛教史[2310]

  • 佛教史第十五课:日本佛教史[2843]

  • 佛教史第十四课:西藏佛教史[3666]

  • 佛教史第十三课:民国佛教史[3453]

  • 佛教史第十二课:宋元明清佛教史[2983]

  • 佛教史第十一课:中国大乘八宗的开展[2700]

  • 佛教史第十课:隋唐佛教史[2842]

  • 佛教史第九课:译经事业的开展[2102]

  • 佛教史第八课:南北朝佛教史[2911]

  • 佛教史第七课:魏晋佛教史[2052]

  • 佛教史第六课:佛教的东传[2501]

  • 佛教史第五课:印度大乘佛教的开展[3214]

  • 佛教史第四课:印度诸王朝的佛教[1794]

  •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3573]

  • 佛教史第二课:经典的结集[2690]

  • 佛教史第一课:僧团的成立[2831]

  • 从佛教史探讨生活禅与禅生活 [李志夫][303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