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06]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20]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01]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51]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9]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8]

  • 十问时间[162]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70]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5]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22]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3思想哲学 >> [专题]d3思想哲学 >> 正文


    必读经典《六祖法宝坛经》 十句令你智慧清凉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3053   时间:2019-7-24   录入:chengshangyun

     

    2019年7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六祖法宝坛经》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弟子法海集录。中心思想是指示人“顿悟见性 见性成佛”,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只要学上几句,就让人生起智慧,息灭烦恼得清凉。

        六祖对大众说:“善知识!每个人的菩提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只要用此清净的菩提心,当下就能了悟成佛。”

        一 

        只口说,不能实践,万劫也不能得见自性。

        大家应当知道,不论愚人或智人,佛性本来没有差别,只是因为有迷和悟的不同,所以才有愚人和智人的差异’我现在为你们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法,让你们各自得以开发智能。专心倾听!我为你们说:

        善知识!世人一天到晚口念般若,却不能认识自心本性中的般若,就如同饥饿的人,说食终不能饱。如果整天只是口里说空,而不能实践,虽历万劫,也不能得见自性,终究无法受益。

        二 

        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坛经》

        心外并无一物可以建立,万法 都是从我们自心里变现出来的,所以经文里面说:‘心念一生则种种法随之而生,心念一灭则种种法随之而灭。’

        三 

        住心观净,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坛经》

        六祖说:“住心观静,是一种病而不是禅。长久静坐徒然拘缚自身,对领悟佛理又有甚么益处呢?听我说偈:‘在世时常坐而不卧,死去后却常卧不坐。这只是一具臭骨头,何曾立过什么功德?’

        四 

        世人的心性本来清净无染,一切万法都由自性而生。如果心中思量一切恶事,会产生恶的行为;如果心中思量一切善事,就会产生善的行为。如此所有一切善恶诸法在自性中,就好像天空本来常清、日月本来常明,只因为被浮云遮蔽而形成上明下暗的现象;忽然一阵风来,把浮云吹散,天空自然上 下全明,森罗万象都会清楚的显现出来。心人心性,经常浮游不定,就好像那天空的浮云。

        五 

        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坏。”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贪欲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贪欲,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销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六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七 

        六祖大师:善知识!在一切境上,心能不被外境所染污,就叫作无念。在自己的心念上,要常远离一切外境,不要在境界上起心动念。但是,如执着于甚么也不想,把念头全部断绝,一念断绝就死,一样还要到别处去受生轮回,这是极大的错误。

        善知识!为何立无念为宗呢?只因为那些口头说见性而心犹执迷的人,在外境上仍有所念,有所念就会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就从此产生。菩提自性本无一法可得,如果以为有所得而妄说祸福,这就是尘劳邪见。所以这个法门要建立无念为宗。

        八 

        善知识!所谓修不动心者,如果能在见一切人时,不见他人的是非善恶、功过得失,这就是自性不动。

        九 

        善知识!外离诸相就是禅,内心不乱就是定,外禅内定,就叫做禅定。

        十 

        善知识!甚么叫作‘禅定’呢?外离一切相叫作禅,内心不乱叫作定。若在外境上着相,内心就会散乱;若能外离一切相,内心就不会散乱。

     

        ■ 《长安与中国佛教》系列讲座视频欣赏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若不自净其意,如何参得善知识?[29]

  • 《六祖坛经》四大名句,句句开悟,让你从迷失中找到方向![335]

  • 亲近善知识[343]

  • 虚云老和尚:见佛、闻法、遇善知识之难[1269]

  • 坛经讲座·序言[1467]

  • 学佛,当亲近善知识[1572]

  • 《坛经》中的“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1861]

  • 人生如茶![1839]

  • 禅诗:六祖当年不丈夫[2525]

  • 《六祖坛经》的思想[2555]

  • 六祖大师的这首偈是大彻大悟的境界[2741]

  • 清代高僧教你8个字明辨善知识,字字珠玑![2181]

  • 《华严经》中的十种善知识[2412]

  • 初学佛者,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2430]

  • 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练也徒然[2083]

  • 带着这六个问题,走近六祖、了解《坛经》[2681]

  • 修行的九大难关,看看你能闯过几重?[2074]

  • 修行的九大难关,看看你闯过了几关?[2434]

  • 人生有四难 遇到了要好好珍惜[1976]

  • 六祖的另一首偈子,不为人知,却更有智慧![250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