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46]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32]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28]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90]

  • 做人,不能太飘[126]

  • 原来随和,是一种能力[103]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18]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203]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81]

  • 学会哄自己开心[167]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85]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8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1茶道禅道 >> [专题]c1茶道禅道 >> 正文


    灵隐寺的茶禅境界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3167   时间:2019-6-27   录入:wangwencui


    2019年6月27日    佛学研究网

        茶禅文化一直禅宗的璀璨文化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

        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然而禅的哲理往往与茶的意境相得益彰,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自古名山有古刹,古刹有好茶,杭州灵隐寺便有着历史悠久的禅茶文化,茶禅氛围浓重。

        而说到灵隐寺的茶禅文化历史,最不能错过的便是被称为“中国茶道祖师”的皎然法师!

        皎然法师与灵隐寺缘分甚深,受戒于灵隐寺,后出任灵隐寺住持,推动茶禅文化发展至新阶段。

        至今,灵隐寺的《灵隐寺志住持禅祖》中仍保留着关于皎然禅师的记载:“皎然清昼法师,姓谢,长城人,康乐十世孙。受戒于灵隐戒坛,事守直律师,当时号为‘释门伟器’,文章隽丽。后博名山,晚人抒峰独处,绝去诗咏,孤松片云,禅坐相对。永贞初年终。”

        皎然法师在中国佛教历史的地位

        皎然法师出身世族,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作为唐代著名禅师、律师的皎然法师,幼有异才,性与道合,遂于灵隐寺天竺寺出家,并受戒于灵隐寺,时人号为“释门伟器”。

        皎然法师在灵隐寺受戒之后,师从守直律师学习戒律,很快便以精于律学而著称,但他并不局限于一宗一派的学说,而是广学诸宗,后来对于天台、华严、南北宗的禅法亦有深入的学习和修行,这在非常重视宗派的唐朝时期是非常难得的。

        皎然禅师自幼受儒家教育,文采斐然,尤工诗词,虽然不热衷于世间功名而出家修道,但世间学问并没有放弃,仍以诗文自娱,而且因其诗文隽丽,清秀脱俗,而为颜真卿、韦应物等当时的名流所青睐。

        皎然法师还曾多次为初期禅宗诸祖师撰碑文,所撰碑文计有达摩大师法门义赞、二宗禅师赞、能秀二祖赞、志公赞、大通和尚法门义赞、鹤林和尚法门义赞、湖州佛川寺故大师塔铭并序等,著有杼山集十卷传世。

        皎然法师将茶与禅完美结合

        皎然法师被认为是中国茶道的始祖,写下了许多咏茶的诗句: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土晟》

        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

        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

        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

        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

        稍与禅经近,聊将睡网赊。

        知君在天目,此意日无涯。

        《饮茶歌送郑容》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名藏仙府世莫知,骨化云宫人不识。

        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

        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

        常说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慄。

        《晦夜李侍御萼宅集招鄱述汤衡海上人饮茶赋》

        晦夜不生月,琴轩犹为开。

        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

        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

        风流高此会,晓景屡徘徊。

        皎然法师以茶闻名于世,他不仅喜茶,而且懂茶,居乌程县杼山妙喜寺时,便与陆羽相识。

        陆羽那时年纪尚轻,貌不惊人,性情怪癖,被时人称之为“今之接舆”。陆羽是为安史之乱避祸江南,与自称“达僧”的皎然法师一见投缘,结为淄素忘年交。两人以茶为缘,互相欣赏。

        真正将茶与禅完美结合的是皎然大师,也就是两位茶学大师中的“一僧”。

        可以说陆羽在茶艺方面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皎然法师的帮助,而且皎然法师也写过《茶决》一书,可惜失传。

        现在许多茶学研究者认为,中国的茶道是由皎然法师和陆羽共同开创的,甚至认为,陆羽完善了茶的制造工艺和技术层面的内容,而皎然法师却真正地发掘了茶的精神层面的文化。

        皎然在《全唐诗》中留下了470首诗,最为脍炙人口的当数《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言道:“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在这首诗中,提到了“茶道”一词,这是古书中最早出现“茶道”这个概念,而且不但如此,诗中的“三饮”之句,明确地将茶的功效与对治烦恼的禅修境界结合在一起,使开门七件事的茶成为了真正的“禅茶”。

        “秋风落叶满空山,古寺残灯石壁间。昔日经行人去尽,寒云夜夜自飞还。”读着皎然法师静寂、空灵的诗句,冥冥之中我觉得皎然法师并没有走远,他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我的身边,激励我在菩提道上永不停下脚步……


       
    到喜马拉雅,听《吴言生讲佛经》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264]

  •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679]

  •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665]

  •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797]

  • 中国著名高校“云林棋禅雅会”在灵隐寺举行[2608]

  • “佛教法律问题研讨会”灵隐寺举行[3420]

  • 古刹灵隐寺举办研讨会探讨佛教法制化[3652]

  • 回眸灵隐寺:中国茶道始祖皎然法师[2699]

  • 灵隐寺的禅意茶香[4165]

  • 两岸雅士齐聚灵隐寺 禅·茶·乐对话西湖[6459]

  • “海峡两岸禅·茶·乐对话”活动将在杭州灵隐寺举行[5763]

  • 静静地走近[4587]

  • 灵隐寺保护始末[5187]

  • 江南古刹“咫尺西天” 浙江杭州灵隐寺[6831]

  • 图说中华名寺:杭州灵隐寺[4765]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唐诗鉴赏|宋之问|灵隐寺[470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