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01]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02]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46]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35]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46]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39]

  • 熟悉又陌生的“禅”:禅之四义[117]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50]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48]

  •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14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①[150]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61]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修行: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941   时间:2019-6-12   录入:chengshangyun

     

    2019年6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在我们生活的当下,有的人沉溺于人世浮华,有的人专注于利益法则。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度发达的时代,繁杂的各种信息让我们应接不暇,使我们也变得浮躁。

        苏东坡说:“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只有心安静,才能正确面对世事纷扰,心无物欲乾坤静,安静是为了摆脱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

        只有心境空灵,才能容纳万物,生命也才会变得丰富,达到自由洒脱、逍遥自在的境界。

        所谓“真空生妙有”,开凿了池塘,明月总会映照,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苏东坡又说,“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阅历世事,行走人间,把身心寄托在世外云岭。

        生而为人,都在为衣食住行奔波,总有社会所赋予的角色要扮演,总有家庭的责任要担当,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牵绊。

        到了一定的人生阶段,应该慢慢学会安静,把一切都看得云淡风轻。

        安静与内心丰富并不冲突。内心丰富的人既不害怕孤独,也不害怕人群,因为他们既可以独处,也可以在人群中保持一份恬淡平和。

        其实,有故事的人,多数安静超脱;而肤浅单薄的人,大多是浮躁不安。

        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丰富的安静。

        曾国藩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静在心,不在境。”

        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淡饭粗衣,但自然有一段佳趣;纷扰不宁,忧患缠身,虽锦衣玉食,也觉得万般愁苦。

        有人说:“所谓幸福的生活,一定是指安静的生活。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真实的人生乐趣。”

        安静的起点是让心灵放空,不受欲望的牵缠,抛开固有的偏见,在滚滚红尘中,守住心底的一片清凉,从容不迫地享受平凡而惬意的人生。

        丰子恺说:“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

        安静,不必遁入山林,与世隔绝,而是以“出世”之心,过“入世”的生活,在凡尘中始终保持着独立与自由。

        一个僧人,出家不久,耐不住出家的寂寞,就下山了,不到一个月,受不了尘世的烦恼,还是上山了,然后又不到一个月,耐不住寂寞,又下山了。

        当他再次上山的时候,师父说:“你不如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办一个茶摊,卖茶过日子,不必拘束于佛门戒律,也不必认真地去做一个俗人。”

        僧人听从了,还俗娶了媳妇,办起了茶摊。

        他每天下看尘世,上听佛乐,也是自得其乐。

        多年之后,媳妇去世,又过了几年,他把茶摊送给了别人。有一天忽然跑进庙里,跪在师父面前说,“我觉悟了”,然后端坐、坐化,修成了正果。

        庄子说:“夫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

        安静,是为了窥得自然神机,获得一种灵性,在平凡的生命旅程中发掘真我,为平庸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

        南北朝时的隐士陶弘景,有朋友劝他出山做官,他用一首诗回复:“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生活的秘密就是,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内心生活是不能与人分享的。

        一个安静的生命,无意去抵制世间的枯燥与贫乏,只是想静享内心的丰富与圆满。

        人生只为一大事而来,只为一大事而去。内心丰富,才能直指精神天地的蓬勃与葱茏。

        安静,并不是漠视这个世界,而是与这个世界若即若离,享受生命的完整。

     

        ■ 《长安与中国佛教》系列讲座视频欣赏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做个大海型的人[233]

  • 活得孤独是常态,享受孤独是姿态[317]

  • 请停止胡思乱想,安静可以使大脑创造奇迹[699]

  • 《道德经》4句话,让你看清生命的真相[997]

  •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1341]

  • 学佛人,不要在生活中变成另类[1462]

  • 丰富自己,胜过取悦他人[1404]

  • 变强大 是结束痛苦的最好办法[1824]

  • 丰富自己,胜过取悦别人![1586]

  • 别拿修行装样子!有没有“道”你自己知道[2243]

  • 丰富自己:不要去追一匹马[1944]

  • 初用功的能够做到这三点就容易进入修行的状态[2093]

  • 佛教中的牛,真叫“牛”!一键了解佛法中的动物世界[1974]

  • 你要是用功的人,这种奇奇怪怪的境界多得很[1816]

  • 六祖的另一首偈子,不为人知,却更有智慧![2414]

  • 打坐的心态如何调整,从枯燥到享受[2053]

  • 有实力的人,往往不动声色[1870]

  • 忘境犹易,忘心至难[2674]

  • 明心: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2984]

  • 好命运从哪里生起?这个法门可作为修正的参考[270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