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26]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17]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03]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60]

  • 做人,不能太飘[109]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77]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69]

  • 学会哄自己开心[147]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1]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68]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89]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17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诗佛”王维:当世无双阔少爷,学佛后再也不担心人生浮沉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3476   时间:2019-2-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19年2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深涧中

        在这篇“诗佛”王维的作品里,静静观察这一切的诗人,仿佛深深融入自然,让读者成为画面的一部分享受着自然的禅悦。

        在王维淡泊的笔触之外,他的生平却坎坷起伏,幸好他自由学佛,又有母亲提点,终于峰回路转。来看看他的人生境里,禅的智慧给了他多少启迪吧。

        1 大家族的佛系少爷

        大唐是一个阶层流动灵活的时代,出身贫寒,靠着才华打了漂亮翻身仗,鲤鱼跃龙门地改变个人乃至家族命运的故事常有发生。不过对于王维来说,这个故事剧本是不适用的。

        王维的家庭可不是什么寒门。他的父亲和母亲所在家族,都是唐代最顶层的家族。父亲出自太原王氏家族,母亲出自博陵崔氏家族。这两个家庭,都是当时第一流的氏族“五姓七望”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的王维,从小在世家的光环下成长。他和所有贵族子弟一样,受到了严格的学术训练,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生活自律,一表人才。

        不过这位少爷的兴趣却很独特,他喜欢的不是各种享受,而是研读佛理。教他书画的母亲崔氏是个佛教徒,耳濡目染之下,王维也自幼就对佛教有浓厚的兴趣。

        家学渊源,王维自然从小就与众不同,有着过人的才气。17岁进京,凭着满腹的才华惊艳四邻,在当时的京城受到众人欢迎,并得到了祁王的赏识引荐,成为当时人人争相结交的贵公子。

        他那时的诗,是“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意气风发,眉飞色舞的神情跃然纸上。

        2 人生就是大起和大落

        人生最得意的时候,莫过于事业有成,宾朋满足之时,更有红颜相伴,“红袖添香夜读书”是每个读书人心目中最美好的爱情。事业有成的王维很快遇到了这样一个女子。

        还记得那首《相思》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样一首柔情万千的诗句,居然也出自那个写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雄壮场景的王维。可见当时他对这位女朋友的情意绵长。

        不过人生嘛,总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对普通青年和二逼青年是这样,对王维这样的文艺青年也是如此。因为皇家的争权夺位,王维被卷入了斗争之中。

        在此之前,王维的官职是太乐丞,相当于国家艺术团的导演,负责管理皇家歌舞表演的彩排。在一次排演《五方狮子舞》的时候,他在现场监督。却没曾想,无妄之灾就此从天而降。

        罪名很简单:“舞黄狮”。黄色在当时象征着皇族的尊贵,只有皇帝才能观看这种色调的舞蹈。可是彩排之时,哪里有不看的道理?但就是这么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王维被贬谪了,被调到山东做一个仓库管理。

        之前的满座宾朋,此时纷纷作鸟兽散,门前冷落,几可罗雀。王维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切不过是因为他受祁王赏识,和祁王走得近,在宫廷斗争之中,才受到了牵连。

        此时的王维,满腔抱负,踌躇满志,佛法禅理,只是他渊博学识中的一部分。因此经历贬谪,他顿时便觉得失落无比。

        祸不单行的是,没过几年,家族联姻娶得的夫人崔氏也因难产而死。接连的打击,让他喘不过气来。

        3 有佛法自然就有办法

        幸好他的母亲及时地提醒了他。她问他:“你可还记得,你的名字,是什么含义?”

        王维当然知道,他的名字是出自《维摩诘经》,“维摩诘”就是扫除心垢,令心清净的意思。母亲的这一问,让他忽然意识到:“对呀,我还有佛法可以作为依祜。”

        从此,他开始调心习静,心态逐渐平和。从一个文艺青年变成了一个佛系青年。在他此后的诗词里,不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之类的句子,记录了他宁静的心情。

        或许是这份淡然从容打动了人们,大起大落的人不少,大起大落还能保持平和的却罕见。丞相张九龄对他赏识有加,提携重用,一度官居右丞。

        换了其他人,这一番提拔,怎么着也要在政坛上大展身手,争取个封妻荫子吧?更何况他的妻子去世前只留了一个女儿给他。但王维却终身再没有续弦,只是在辋川山谷置办了一所别墅,当官之余写诗作画,自娱自乐。

        人们都说他是因为对爱情的忠贞,但看他此后的诗词中透露的禅韵,禅风君认为更大的可能还是他已经学会了享受独处的宁静,不再需要太多的声色刺激也能快乐。就像他的诗中所写: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是啊,独自一人又有何不可?溪山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净法身。在山水之间陶冶心性,偶有邂逅聊得来的有人,便可以谈笑风生。这就是王维的禅意生活。

        经历了这许多风风雨雨的王维,在佛法里得到了身心的安顿。他终于从心里体会到,人生至味是清欢,内心的淡泊宁静,胜过外在的浮华与荣光。宦海升沉,再也不足挂碍。

     

    《长安与中国佛教》(41集)讲座(吴言生主讲)上线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水的德行,人的修行[343]

  • 生活,绚烂之极趋于平淡[1033]

  • 禅意思维的九个境界[928]

  • 人生就像一碗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所在[966]

  • 每一次情绪波动,都是通往智慧的大门[1037]

  • 一刻宁静,一片天空[1268]

  • 不留挂碍地去处理每一件事[1521]

  • 从容看人间,宁静做自我[1486]

  • 以佛渡生死,成禅悦人生[2264]

  • “真·佛系”诗人王维:为六祖写墓志铭,众多诗句被引作公案[2054]

  • 宁静的身心 诗意的生活[2099]

  • 扫除心灵上的尘埃[2290]

  • 禅意诗人王维:做世界的旁观者[2228]

  • 进入初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3613]

  • 禅意画意:王维与禅诗[2409]

  • 钱文忠:佛教对隋唐影响很大,隋炀帝、王维都用佛经取名[4076]

  • 《菜根谭》:不懂别乱说,懂了别多说,有话慢慢说[2400]

  • 管住自己的“乐说欲”[2589]

  • 禅悦的诗人王维[4825]

  • 宁静的心才能够感知到世界的美好[267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