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07]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55]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00]

  • 布施不是花钱买功,而是舍弃贪[104]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7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41]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21]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72]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22]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15]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91]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164]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正月初二 迎婿日大拜年|佛陀教你如何把握说话的分寸?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676   时间:2019-2-6   录入:chengshangyun

     

    2019年2月6日  佛学研究网

        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各地风俗很多,比如回娘家就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中国岁时风俗。这一天中国民间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也有的地方是初三日女儿回娘家。 回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

        这一天很多家庭里往往热闹非凡,一家团圆,还要照全家福,中午盛宴自然少不了。不过人多,事情也就多,外来的宾客自然少不了额外的应酬,还要入乡随俗,讲究礼节,掌握说话的分寸。

        能将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直白的陈述出来,是不是就不会出错呢?不一定。会讲话的人不仅能表达清楚事实,也会避免不必要的是非,让人如沐春风,甚至深思。

        王阳明有一次跟学生出游,路旁有两个人在吵架,一个骂道:“你没有天理!”一个反驳道:“你没有良心”

        王阳明就对身旁的学生说:“你们听,他们在讲道。”

      学生说:“老师,他们是在吵架。”

      用天理,良心要求别人,是在骂人;若用来要求自己,则是在讲道。

      与人相处,“讲话”是一种很切实际的修行,语言的赞美是一种布施。是非常因讲者,听者,第三者无心的搬弄而恶性循环。

      大家都知道,是非止于智者。彼此能聚在一起,不要为逞一时口舌之快,而破坏掉这份难得的因缘。

      语言是沟通感情,传达思想的工具,但不得体的言语或过多的声音,常是是非烦恼的因由,故佛门常教我们要“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还有维摩居士的“一默一声雷”,也是很发人深省的棒喝。

      苏格拉底非常善于演说,以教人讲话为职。有一个青年前来请教,并说明演说如何重要云云。苏格拉底等他说了半天以后,向他索要两倍的学费,青年问为什么。

      苏格拉底说:“因为我除了要教你讲话以外,还要教你如何不讲话。”

        俗云:“一言折尽平生福。”谨言实在是修身要件。

        不妨看看下边这几句,你会如何讲呢?

        “是我拉他来的。”为什么不说“是我请他来的”?

        “这是我管的。”为什么不说“这是我负责的”?

        “你听我的。”为什么不说“我们来沟通一下”?

        “你可别后悔。”为什么不说“你不再考虑吗?”

        “你要给我小心!”为什么不说“你还是谨慎点好”?

      同样是中国字,为什么不加点儿润滑?不然,不仅听起来不舒服,也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辜负了中国文字之美。

        佛陀教你如何把握分寸

        很多人都觉得难以很好把握说话的分寸,在《巴利经藏·增支部》中,佛陀告诉大家一个掌握说话分寸的方法。

      有一次,摩揭陀国的大臣禹舍婆罗门,到舍卫城竹林园拜访佛陀时,说:我是这样的一个人:凡是我亲眼所见的,我会准确地描述出来;凡是我亲耳所听说的,我会完全照我听到的陈述出来;凡是我所觉了的,我会按照我所觉了的说出来,从不失真。然而佛陀对这样的行径并不完全同意,就说了这段经文:

      婆罗门!我不说应语一切所见;复次,婆罗门!我不说不应语一切所见。婆罗门!我不说应语一切所闻;复次,婆罗门!我不说不应语一切所闻。婆罗门!我不说应语一切所觉;复次,婆罗门!我不说不应语一切所觉。婆罗门!我不说应语一切所了别;复次,婆罗门!我不说不应语一切所了别。

        意思是:
      婆罗门!我不认为“应当将所有看到的一切说出来”,我也不认为“不应当将所有看到的一切说出来”。我不认为“应当将所有听到的一切说出来”,我也不认为“不应当将所有听到的一切说出来”。我不认为“应当将所有认识的一切说出来”,我也不认为“不应当将所有认识的一切说出来”。

      那么我怎样选择说或不说这个话题呢?如果将所看到的说出来,会造成不善法的增加,善法的减少,那么,我就不说,反之,如果能促成不善法的减少,善法的增加,我就会说。听到的、觉了的认识也一样。

        你掌握这个原则了吗?佛陀说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但也不是让人用谄曲的心。

     

    《长安与中国佛教》(41集)讲座(吴言生主讲)上线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07]

  • 我见过活得舒服的人,都有点自私[662]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647]

  • “生性凉薄”的人,请深交一辈子[555]

  • 高情商的人,都有这7种说话习惯[708]

  • 好的关系,相互麻烦[652]

  • 让一个人死心,这3句话就够了![601]

  • 后半生最舒服的生活模式,看懂了就顺了![725]

  • 做人最大的善良,是少管闲事[1211]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762]

  • 家庭和睦的根源:摆正位置[754]

  • 有一种人:待人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741]

  • ​说话的最高境界[823]

  • 这样说话既有涵养,又让人舒服![856]

  • 无论和谁相处,记住这12条忠告[924]

  • 好的关系里,都有一个会说话的人[822]

  • 人生三境界:阅己,越己,悦己[929]

  • 为什么别人生活愉悦,而你越活越焦虑?这3条经验学起来……[1005]

  • 藏在佛教文化里的中国性格,不仅是信仰而已![1172]

  • 和这三种人深交:养生、养心、养身[106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