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0日 佛学研究网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宋代大词人苏东坡的这首《定风波》,可以说是脍炙人口,让无数人能够笑对人生风雨。
苏东坡本名叫苏轼,号东坡居士,故而后人都称之为苏东坡。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他,笔下的诗词,以豪放著称。但在波澜壮阔的气象之中,又别有一番禅意。
苏东坡父母皆信佛,他本人也是自幼习禅打坐,更与一些高僧有密切交流。而他的禅修境界,在诗句中总能读出不少端倪。本期“名人与禅修”,禅风君和大家一起了解苏东坡诗词之外的禅悟。
“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被贬谪,和他的性格不无关系。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一个“耿直boy”+“杠精”。这种杠精精神在我们后人看来很可爱,但在当时的官场中人,却并不喜欢。
喜欢表露跟人不同的意见,喜欢和人抬杠,但可谓“恶人自有恶人磨”,在他任职瓜州(今江苏扬州市瓜洲镇)时,他遇到了另一个比他更能抬杠,更能互怼的人,那便是佛印和尚。
跟政坛的人互怼,一来无趣,二来危险,哪里比得过跟佛印和尚互怼呢?于是,虽然屡屡处于下风,但他依然非常喜欢和佛印和尚互怼。而有时候,怼着怼着,便有了一些禅的感悟。
有一次,苏东坡在打坐中有一些觉受,感到身心轻安,无比畅快。下座后,便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写完了苏东坡很满意,于是让书童过长江呈递给佛印和尚。字里行间,就只差跟佛印和尚来一句“快夸我”了。
佛印和尚见了诗也不多说什么,提笔在诗句背后写了个字,便让书童拿回给苏东坡。苏东坡满怀期待地拆开信函,却被气得火冒三丈。
你道佛印和尚回了苏东坡什么?苏东坡展纸所见,只是佛印和尚写的一个大大的“屁”字,这还了得!苏东坡马上放下手头公务,过江去找佛印和尚评理。
谁知佛印和尚对他的兴师问罪只是淡淡一笑道:“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东坡心头三丈无明火,瞬间便告熄灭。
原来,在佛教里面,“八风”指的是“利衰苦乐称讥毁誉”这四种或顺或逆的人生遭遇。例如在《吉祥经》里,佛陀便告诉天神:“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可见佛陀对八风不动的境界颇为赞叹。
但人生在世,谁能免除这八风的吹拂呢?就算是佛陀,也被人辱骂过。只是圣人对于八风,是真的不再动心了。苏东坡虽然没有真的做到这个境界,但一经佛印和尚指点,马上便醒悟过来。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们开头读到的这首《定风波》,是苏东坡在贬谪黄州之时所作。那时,他和几个朋友在沙湖道上行走,不巧的是天上忽然下起了雨。
原本有几个仆人携带了雨具,跟他们同行。此时这些仆人却正好已经远走。一时间,众人不禁为天雨感到焦虑。而苏东坡却对此淡然一笑。雨过天晴,他心有所感,便写下了这一首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中,豁达乐观的态度跃然纸上。这得益于他在贬谪黄州后的禅修实践。他在《安国寺记》中记录了他的禅修经历:
“余二月至黄,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破池亭谢。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
在禅修的陶冶下,他对于贬谪也好,对于风雨也好,都逐渐能够看得开。于是,在这一番风雨后,写出的《定风波》,表露的不仅是他对自然风雨的豁达,也表达他对自己仕途风雨的开朗。
“黄州惠州儋州”
“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诗是苏东坡的绝笔诗,乍看之下,会觉得真的是心灰意冷,似乎百无聊赖,但实际仔细寻思,却会发现一个有趣之处。
苏东坡一生经历过的官职地位并不少,但为何却说平生功业在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呢?与其说是在苦中作乐的反讽,倒不如说,正是在贬谪中,激发了诗人的禅心。
原来,苏东坡在贬谪的路上,佛印和尚写过一封信给苏东坡。这封信现在还能在《宋人轶事汇编》中找到。信的内容不长,却可以说是苏东坡贬谪路上的一股清流。
在那时,被贬谪对于文人来说并不好过。人们的劝慰,多半也是劝他想开点,会东山再起一类的。但佛印和尚却说:“被贬了好事啊,修行的好机会啊。”
他在信中原话是这么写的:“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三二十年功名富贵,转盼成空。何不一笔勾断,寻取自家本来面目。万劫常住,永无堕落。”
佛印和尚甚至不说苏东坡性格不好要收敛,也不认为这是坏事。他在信中还说:
“子瞻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到这地位不知性命所在,一生聪明要做甚么?三世诸佛则是一个有血性汉子。子瞻若能脚下承当,把一、二十年富贵功名贱如泥土。”
苏东坡本来就是通达禅理的人,一见这封信,就觉得心结顿开,一路的贬谪,似乎成了他借机修行的好机会。熄灭了争名夺利之心,随缘漂泊,处处禅修。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以这一首诗来总结自己的一生,将这些贬谪之处,视为修行功业建立之处。
人的一生,难免沉浮不断,顺逆境界反复出现。一个内心没有训练的人,或许要反复折腾,才能获得一丝淡然。甚至一副倔骨头,老而弥坚。
而苏东坡的禅意人生,却告诉人们,如果能够时常禅修,又愿意亲近善友,结果会完全不同。虽然“八风不动心”仍然不容易,却也能做到“一蓑烟雨任平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