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101]

  • 让你快速获得宇宙能量的修行秘[114]

  • 中国最狠的33个潜规则,醍醐灌[107]

  • 邂逅秋,邂逅美好[10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慧亮[116]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23]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22]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54]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57]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23]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65]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4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E1藏传佛教 >> [专题]e1藏传佛教 >> 正文


    喜饶嘉措大师: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 作者: 洪涛   来自:网络   已阅:8007   时间:2018-11-15   录入:wangwencui


    2018年11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喜饶嘉措大师生于1884年,圆寂于1968年。他亲身经历了中华民族从晚清、民国到新中国建立的历史剧变,亲眼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分崩离析到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伟大革命,践行了一个佛教徒自觉觉他、爱国爱教的宏伟誓愿。

        致力于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楷模

        喜饶嘉措大师生逢乱世、起于偏僻,敏而好学、严守戒律,积极入世、勇于自新,内政外交、圆融无碍,一身兼具五种身份,探索出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方向。

        继承传统、阐扬教理的佛学大师。喜饶嘉措自幼聪慧好学,入寺学经于青海循化县道帷,转而入甘南拉卜楞寺,21 岁赴西藏拉萨哲蚌寺求学,32 岁考取拉然巴格西,成为精通三藏五明的格鲁派高僧。但他没有因此自满自足,在十三世达赖喇嘛支持下,主持了拉萨版《大藏经》的编纂校订工作,校雠文义、勘正讹误。当时,藏传佛教固守陈规暮气已深,一些人对喜饶嘉措给经典找错误、挑毛病的工作不以为然。他顶住压力和非议,完成了拉萨版《大藏经》的出版工作。他阐发中观义理,与同时代高僧、包括他的学生根敦群培多有学术争论辩驳,但都不是囿于门户之见的排斥异己,而是发扬藏传佛教的优良传统,希望越辩越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用20多年时间陆续出版了《中华大藏经·藏文对勘本》,不久前出版了大藏经电子版,这是对喜饶嘉措大师佛学精神最好的纪念和继承。

        勇于践行、弘法利生的佛教高僧。1936年,喜饶嘉措大师应国民政府邀请,离开西藏前往内地,开始云游内地、弘法利生之路,与太虚、圆瑛等大师共同弘扬“人间佛教”,为促进汉藏佛教交流作出了巨大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佛教走出零落凋敝,迎来新的起点。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喜饶嘉措大师任副会长,旋即接任代理会长、会长,成为中国佛教界的带头人,与赵朴初先生、十世班禅大师一起,为中国佛教摆脱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影响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还以亲身体会和去各地视察的观感,写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佛教徒》一文,强调要把佛教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他兼任中国佛学院院长时,要求学员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带头宣传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做一个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本职工作、热爱佛教的教徒。

        审时度势、护国利民的宗教领袖。喜饶嘉措大师不是单纯枯坐佛堂、皓首穷经的僧人,他在西藏时,对帝国主义势力觊觎西藏深感忧虑,力主与中央政府加强联系。到内地以后,喜饶嘉措大师积极支持抗战,反对内战。全国解放前夕,大师坚决留在大陆。1949年后,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虔信宗教的上层人士,他较早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宗教政策。他经常向信教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在团结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积极参政议政,胸怀坦荡,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的诤友。他曾多次提出在民族地区进行社会改革时,一定要重视民族地区的特点,即少数民族历史环境、生产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差别的问题。

        维护统一、促进团结的爱国老人。新中国成立初期,喜饶嘉措大师赞同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西藏,多次写信和发表广播讲话,向十四世达赖喇嘛和西藏地方政府上层人士、三大寺负责人,以及广大僧俗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团结、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呼吁达赖和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认清形势,接受和平解放,走爱国的光明道路。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以及敌人的挑拨离间,青海尖扎县某藏族部落同其他部落和驻军不断发生冲突。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争取团结的方针,派喜饶嘉措大师3次前去和谈,争取该部落千户项谦,昭示了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教育了上层人士和群众。1959年,西藏反动集团违反《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发动武装叛乱,公开背叛祖国,有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乘机干涉中国内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喜饶嘉措大师态度鲜明,坚决反对所谓“西藏独立”的论调。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表示坚决拥护政府平叛的决策。他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言和两次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中指出:“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勾结帝国主义,纠集叛匪进行武装叛乱,是一件最可恶的事情。他们违反了西藏人民的意志,背叛了祖国,也背叛了佛教教规,为国法教规所不能容”。他从历史学角度论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达赖在西藏的政治地位始自中国政府的册封任命,噶厦政权则是驻藏办事大臣直接领导下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他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种种事实,驳斥了所谓“共产党破坏佛教”的陈腔滥调。

        四海奔波、结缔友好的外交使者。喜饶嘉措大师努力从事促进中国人民和佛教徒同各国人民、佛教徒之间友谊的活动。新中国成立不久,许多国家对我国很不了解,一些佛教国家对中国是否有信仰自由怀疑颇多。作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措大师不仅接待来自世界各地上自国家元首、下至普通信徒的众多外宾,还多次率领我国佛教代表团出国访问。出席在尼泊尔举行的第四次和在柬埔寨举行的第六次世界佛教徒大会,参加在印度举办的释迦牟尼涅槃2500周年纪念活动,两次护送佛牙赴缅甸、斯里兰卡巡回,接受朝拜。通过这些活动,宣传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表达中国人民和佛教徒愿与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愿望,增进同这些国家人民和佛教徒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践行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努力方向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党和政府与藏传佛教界人士共同面临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将信教群众的力量集中到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上来。因此,重温喜饶嘉措大师爱国爱教的光辉事迹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新时代,深入阐发弘扬大乘佛教菩萨行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愿行合一、爱国爱教的优秀传统是藏传佛教界未来长期努力的方向——

        加强自身建设。藏传佛教僧尼作为出家人,首要的是在闻、思、修、戒、定、慧上下功夫,严守戒律,遵纪守法。

        服务信教群众。发挥藏传佛教积极的社会作用,使信教群众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促进社会和谐。协助党和政府化解社会矛盾、帮助解决人民群众困难,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补充。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全体中国公民一样,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常存底线意识,自觉抵制借宗教名义搞分裂的活动。

        联系海内外藏传佛教,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南北朝唱导与佛教的中国化[123]

  • 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及重要人物[2061]

  • 探寻藏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流光之美[3806]

  • 略说弥勒菩萨中国化及其精神内涵[2633]

  • 从“嘎钦”学位看藏传佛教学经制度[3475]

  • 简论藏传佛教前弘期的译师判教思想[3293]

  • 佛教中国化、本土化的艺术诠释[3413]

  •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的历史定制和原则[4504]

  • 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学理依据、本土特色和时代特征[5895]

  • 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菩萨戒[2819]

  • 班禅:宗教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中国化水平[2296]

  • 汉传佛教僧服中国化的演变[2670]

  • 论宗教中国化——以藏传佛教为例[3571]

  • 妙善公主:观音菩萨形象的中国化[4795]

  • 青藏高原崇马习俗:藏传佛教信仰“马头观音”[6088]

  • 试论藏传佛教的王朝化与国家认同[6989]

  • 藏传佛教中的四臂观音[6592]

  • 藏传佛教佛像主要种类及代表佛像[5924]

  • 吴言生教授作《佛教在长安中国化的历史成就》专题讲座[4176]

  • 从禅门清规看佛教寺院制度的中国化[369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