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04]

  • 人生要自在,四在四不在![117]

  • 你的情绪,就是你的能量![115]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107]

  • “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106]

  • 《柱间史》中的五台山信仰——[125]

  •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132]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①[125]

  •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三候:海棠[145]

  • 格局大了,你就顺了[131]

  • 如果事与愿违,等一等也没关系[124]

  • 思维的宽度,决定人生的高度![13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9517   时间:2018-9-9   录入:wangwencui


    2018年9月9日  佛学研究网

        佛教传来中国将近两千年,思想体系发展演变成十多个派别,可说是学术成果灿烂辉煌,他对中国的思想文化起过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
        佛教各宗派学说,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广泛的弘扬,对中国思想界曾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举宋明理学为例,很明显,它是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华严、禅宗和另一部分佛教理论的刺激和影响而产生的,这是思想界公认的历史事实。在晚清时期,中国知识界研究佛学成为一时普遍的风气。一些民主思想启蒙运动者,如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学术名流,都采取了佛教中一部分教理来作他们的思想武器。佛教的慈悲、平等、无常、无我的思想,在当时的知识界中起了启发和鼓舞的作用。


        佛教对文化艺术有什么样的影响,比如说,对中国文学起过什么样的作用?
        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其中如《维摩诘经》、《法华经》、《楞严经》特别为历代文人们所喜爱,被纯粹地为著文学目的而研读著。我国近代文豪鲁迅曾捐款给金陵刻经处,刻印了一部《百喻经》。这部经所叙的譬喻故事,常常被译为语文体发表在今天的报刊上,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佛教为中国的文学带来了许多从来未有的、完全新的东西—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的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创作。


        佛教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所影响已如上说,但不知对中国文体的变化起了哪些作用?
        为佛化普及的目的而盛行于古代的歌呗产生一种特殊的文学—变文,这就是把佛经内容演为便于讲唱的通俗文词。敦煌石窟发现的各种变文,都是文词酣畅想像力都非常丰富的大众化的文艺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后来的平话、小说、戏曲等中国俗文学的渊源所自。此外还有由禅师们的谈话和开示的记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语录体,这种朴素而活泼自由的口语文体,后来被宋明理学家仿效而产生了各种语录。此外还有音韵学,如过去中国字典上通行的反切,就是受梵文拼音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总之,佛教在中国文学领域中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


        建塔造像,大家知道,多数来源于佛教,佛教在这方面的艺术成就是举世闻名的,可否请重点介绍一下?
        随著佛教的传入,建塔造像的艺术很快地便风行于中国各地。现存的上海龙华寺塔和苏州报恩寺塔,都是在西元二世纪三国时代创建而经后人重修的。四世纪到六世纪,全国各地都有壮丽的塔寺建筑。世界闻名的佛教石窟寺,如敦煌、云冈、龙门以及其他同等重要的石窟寺—这些古代雕塑壁画艺术的宝库,西至新疆,东到辽宁,南到江南,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动工的,随后继续了数世纪之久。在中国,塔的形式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印度式的,但也有许多变化;一类是中国式的,主要是采用中国原有的楼阁形式而建筑的。研究中国建筑艺术,寺塔是其中主要部分。至于佛教造像,在取材与造法上种类也很多,有石窟造像,有木、石、玉、牙的雕刻像,有金、银、铜、铁的铸像,有泥塑像,有锤蕳像,有夹蕳像,有砖像,有瓷像,有绣像,有画像。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作风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佛画艺术也很著名,都有哪些类别?
        佛绘画主要是壁画。现存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供给我们非常丰富的艺术和历史的资料。值得注意的是,最初盛行的佛陀本生故事画,发展到唐代,逐渐为“经变”画所代替。正如文学中有变文一样,佛画中的“经变”,也就是将佛经中的故事譬喻演绘成图。如敦煌石窟中的演绘《维摩经》的“维摩变” ,演绘净土经的“净土变”等,都是十分精彩生动的伟大作品。经变画的兴起,使壁画内容大为丰富起来,因而唐代佛寺壁画之盛,达到极点。当时名画家辈出,在姓名有记载的数十人中,如阎立本、吴道子等,大多是从事于佛画的。由此可见佛教对当时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般若和禅宗的思想,很有关系。佛教版画,随著佛经的刊印而很早就产生了,现在所看到的中国最早的版画是在大藏经上面的佛画。房山石经中有唐代的石刻线条佛画,宋元以来的观音画、罗汉画以及水陆画等都是很流行的。

        问:佛教是否也有音乐、天文、医药等技艺的传习?
        伴随佛教俱来的也有天文、音乐、医药等的传习。一九五五年我国发行邮票纪念的古代天文学者一行,就是八世纪初的一位高僧,是由印度来华弘传密教的善无畏的弟子。他在天文学方面著有《大衍历》和测定子午线等,对天文学有著卓越的贡献。至于医药,隋唐史书上记载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书和药方就有十余种,藏语系佛教中并且有医方明之学。再说音乐,西元二世纪时,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七世纪初,在今缅甸境内的骠国赠送给中国佛曲十种,并派来乐工三十二人。中国唐代的音乐中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康国乐、骠国乐、林邑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

        佛教主张利益众生,不知在社会公益事业中从事哪些种类?有过哪些成就?
        佛教徒从事公益事业的面是很广泛的,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有的僧人行医施药,有的造桥修路,有的掘义井、设义学,有的植树造林,这在古人记载中是屡见不鲜的。特别是植树造林,成就卓越。试看我国各地,凡有佛教塔寺之处,无不翠枝如黛,碧草如茵,环境清幽,景色宜人。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著红墙青瓦,宝殿琼阁,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我国许多旅游胜地,其风景自然之美与寺僧的精巧建筑和植树造林显然是分不开的。这些事实说明佛教在中国不仅其本身发扬光大开出灿烂的花朵,而且延伸到民族文化的各个领域结出丰硕的果实。我们佛教徒应该为我们的先辈的卓越成就和贡献感到光荣和自豪,他们不仅在佛教事业上,而且在人类文化事业上,人类友好事业上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不仅翻译了几千卷的经论和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为中国和印度及其他民族留下了宝贵的共同遗产,而且热心地相互传播了各自民族的劳动和智慧的花果,从而丰富了各自民族的文化宝藏。特别是在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日益恢复发展的今天,我们佛教先辈们辛勤努力所做出的许多历史业绩,不但重新显发了它的光辉,并且继续起著新的积极作用。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植树节|佛教与树,原来有这样的因缘[252]

  • 癸卯兔年,一起了解兔和佛教故事[341]

  • 佛教用香的常见形态[548]

  • 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547]

  • 清初诸帝对佛教的推崇[694]

  • 明代居士对佛教的研究[779]

  • 佛教中的神秘数字108,蕴藏着什么秘密?[728]

  • “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604]

  • 佛教的食物[908]

  • 佛教的“戒”是什么?[998]

  • 佛教对中国文学艺术的贡献[942]

  • 佛教的生活学[951]

  • 佛教“般若”与庄子“齐物”异同论[903]

  • 近代科学家与佛教大师眼中的“佛教与科学”[953]

  • 佛教禅观视域中的存在性心理治疗的理论预设[948]

  • 随喜功德对治嫉妒障[1063]

  • “息缘”:佛教崇俭戒奢的传统[980]

  • 千年历史的平潭海岛佛教[1013]

  • 何为佛教说的“修定资粮”?[1174]

  • 佛教修心思想与现代文明的互动[134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