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06]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30]

  • 十问时间[115]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09]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29]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5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50]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43]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23]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62]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65]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9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佛陀如何面对谩骂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859   时间:2018-9-4   录入:chengshangyun

     

    2018年9月4日  佛学研究网   

        善于自我调伏而正当生活者,是不会有瞋心的。
        有一次,佛陀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天,来了一位年轻的婆罗门,因为不满他的哥哥随佛陀出家,所以就当着佛陀的面,以激烈的言辞,十分气愤地谩骂佛陀。
        佛陀静静地听完这位年轻婆罗门的谩骂发泄,然后才反问这位年轻的婆罗门说:“婆罗门!你有没有亲朋好友来你家拜访的经验?”
        “有啊,瞿昙!那又怎样?”
        “婆罗门!你曾经准备餐饮,来招待那些到访的亲朋好友了吗?”
        “有啊,瞿昙!”
        “婆罗门!如果他们没吃你准备的餐饮,那你所准备的餐饮,最后会归谁?”
        “瞿昙!如果他们没吃,那些饮食当然还是归我啦。”
        “这就对了,婆罗门!你来我面前,对我粗言恶语,侮辱谩骂,我都没接受,那你刚才那些粗恶谩骂,最后又归谁了呢?”
        “瞿昙!虽然你不接受,但我已经给你了。”
        “婆罗门!没有我的接受,何来你的给予?”
        “瞿昙!那你说说看,什么是接受?什么是给予?什么不是接受?什么不是给予?”
        “婆罗门!如果你骂我,我反过头来回骂;你对我动怒,我也回过头来对你动怒;你打我,我也回打你;你斗我,我反斗回去,这就是有了接受,也完成了给予。反之,如果不以谩骂响应谩骂;动怒回应动怒;拳头回应拳头;争斗回应争斗;这就没有接受,也成立不了给予。”
        “瞿昙!我听以前我们有德行的婆罗门长老说,如来、阿罗汉、等正觉在面对别人的怒骂侮辱时,是不会生气,也不会动怒的。而今,你生气动怒了吗?”
    这时,佛陀回答说:“瞋恚永断的人,还有什么事会让他起瞋心的呢?你应当了解:善于自我调伏而正当生活者,是不会有瞋心的,更何况是全然依于正智、正慧而生活的解脱者!以瞋怒来回应瞋怒,这是恶劣的人、恶劣的事;不以瞋怒回应瞋怒的人,才能赢得最难赢的战争。因为他不但明白对方为何愤怒,也能够让自己沈静而提起正念,不但战胜他人,也战胜了自己,让自他都获益,是双方的良医。如果有人认为这样的人是傻瓜,那不过是个不懂正法的无知者。不瞋胜过瞋恚;善行胜过不善;布施胜过悭贪;诚实胜过妄语。圣贤者不会动瞋心,也不会有害人的念头,但恶人执着于瞋恨,却像山那样难以松动。瞋恚的心,像匹狂奔的马;狂奔的马,要靠缰绳控制,但那控制狂奔马儿的缰绳,远比不上能控制内心的调伏力!所以我说世界上最好的调御师,不是那手持缰绳控制马儿的人。”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恭迎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佛陀出家成道的殊胜因缘[527]

  • 二月二 龙抬头丨细说龙与佛陀的不解之缘[463]

  • 不读《悲华经》, 不知佛陀的五百大愿与无尽悲心[646]

  • 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成道,证悟了什么?[640]

  • 万般皆苦,唯有自渡[769]

  • 佛陀与阿难的往昔因缘[1001]

  • 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755]

  • 佛陀的广长舌相[819]

  • 佛陀教导我们理财的方法[1074]

  • 佛陀教授的放牛之法[1151]

  • 怒火该如何熄灭?佛陀有方法[1183]

  • 向佛陀和祖师学习劳动[1796]

  • 佛陀的师承与超越[1607]

  • 佛陀会不会骂人?[2469]

  • 六一儿童节,你我都是佛陀座下的“童子”![1994]

  • 佛教中国漫谈之25.为何示现八相成道?佛陀可以不“死”[2125]

  • 自己有没有修行?问问这几个问题[1932]

  • “禅病”是什么病?怎么调节?[1254]

  • 佛陀住世时期的古印度思潮[3416]

  • 佛陀降魔而成道,究竟什么是“魔”呢?[222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