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00]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49]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4]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5]

  • 十问时间[159]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67]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4]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18]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7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2著作学者 >> [专题]b2著作学者 >> 正文


    玄奘大师译撰目录
     
    [ 作者: 大象佛学图书馆   来自:网络   已阅:3846   时间:2018-6-29   录入:wangwencui


    2018年6月29日    佛学研究网

        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

        见《翻经图》;佛于四处十六会说;显庆五年正月一日,于玉华宫寺玉华殿译,至龙朔三年十月二十日毕,沙门大乘光、大乘钦、嘉尚等笔受。

        2.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

        见《内典录》;第四出,与姚秦罗什等出者同本;贞观二十二年十月一日于坊州宜君县玉华宫弘法台译,直中书杜行顗笔受。

        3.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

        见《内典录》;第二出,与《摩诃般若大明呪经》等同本;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于终南山翠微宫译,沙门知仁笔受。

        4. 《大菩萨藏经》二十卷

        见《内典录》;今编入《宝积》,当第十二会;贞观十九年五月二日于西京弘福寺翻经院译,至九月二日毕,沙门智证笔受,道宣证文。

        5.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见《内典录》;是《大集》第十三分,与旧《方广十轮》同本;永徽二年正月二十三日于西京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六月二十九日毕沙门大乘光等笔受)

        6.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一卷

        见《内典录》;是《华严经·寿量品》异译;永徽五年九月二十八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云笔受。

        7. 《说无垢称经》六卷

        见《内典录》;第七译,与罗什《维摩经》等同本;永徽元年二月八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八月一日毕,沙门大乘光笔受。

        8. 《解深密经》五卷

        见《内典录》;全本,第二译,与《深密解脱》、《解节》、《相续解脱》等并同本;贞观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于弘福寺译,至七月十三日毕,沙门大乘光笔受。

        9.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卷

        见《内典录》;第二出,与隋笈多《缘生经》同本;永徽元年二月三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八日毕,沙门大乘询笔受。

        10. 《药师瑠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

        见《内典录》;第二出,与隋笈多等出者同本;永徽元年五月五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慧立笔受。

        11.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一卷

        见《内典录》;第三出,与罗什《阿弥陀经》等同本;永徽元年正月一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12. 《甚希有经》一卷

        见《内典录》;第三出,与《未曾有经》等同本;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十八日于终南山翠微宫译,沙门大乘钦笔受。

        13. 《最无比经》一卷

        见《内典录》;第二出,与隋译《希有校量功德经》同本;贞观二十三年七月十九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14. 《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卷

        见《内典录》;初出,与《决定业障经》同本;永徽五年六月五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15.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一卷

        见《内典录》;第二出,与《谏王经》等同本;贞观二十三年二月六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16. 《缘起圣道经》一卷

        见《内典录》;第六出,与《贝多树下经》等同本;贞观二十三年正月一日于西京北阙内紫微殿右弘法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17. 《不空羂索神呪心经》一卷

        见《内典录》;第二出,与隋崛多等出者同本;显庆四年四月十九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18. 《十一面神呪心经》一卷

        见《内典录》;第二出,与周耶舍崛多等出者同本;显庆元年三月二十八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玄则笔受。

        19. 《呪五首经》一卷

        见《翻经图》;麟德元年正月一日于玉华寺玉华殿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20.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一卷

        见《内典录》;初出,与《妙臂印幢陀罗尼》同本;永徽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云笔受。

        21. 《诸佛心陀罗尼经》一卷

        见《内典录》;永徽元年九月二十六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云笔受。

        22.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一卷

        见《内典录》;永徽五年九月十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23.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一卷

        见《内典录》;永徽五年九月二十七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云笔受。

        24. 《持世陀罗尼经》一卷

        见《内典录》;永徽五年十月十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神察笔受。

        25. 《六门陀罗尼经》一卷

        见《内典录》;贞观十九年七月十四日于弘福寺翻经院译,沙门辩机笔受。

        26. 《佛地经》一卷

        见《内典录》;贞观十九年七月十五日于弘福寺翻经院译,沙门辩机笔受。

        27.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一卷

        见《内典录》;永徽二年正月九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28. 《佛临涅盘记法住经》一卷

        见《翻经图》;永徽三年四月四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29.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一卷

        见《翻经图》;龙朔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于玉华寺玉华殿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30. 《菩萨戒本》一卷

        见《内典录》;第三译,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与昙无谶等出者同本;贞观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大乘光笔受。

        31. 《菩萨戒羯磨文》一卷

        见《内典录》;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贞观二十三年七月十五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32. 《佛地经论》七卷

        见《内典录》;亲光等菩萨造;贞观二十三年十月三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十一月二十四日毕,沙门大乘光笔受。

        33. 《瑜伽师地论》一百卷

        见《内典录》;弥勒菩萨说;贞观二十年五月十五日于弘福寺翻经院译,至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毕沙门灵会、明叡等笔受。

        34. 《显扬圣教论》二十卷

        见《内典录》;无着菩萨造;贞观十九年十月一日于弘福寺翻经院译,至二十年正月十五日毕,沙门智证等笔受。

        35. 《瑜伽师地论释》一卷

        见《翻经图》;最胜子等菩萨造;永徽元年二月一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晖笔受。

        36. 《显扬圣教论颂》一卷

        见《内典录》;无着菩萨造;贞观十九年六月十日于弘福寺翻经院译,沙门辩机笔受。

        37. 《王法正理论》一卷

        见《内典录》;弥勒菩萨造;贞观二十三年七月十八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林笔受。

        38.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七卷

        见《内典录》;无着菩萨造;永徽三年正月十六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三月二十八日毕,沙门大乘光大乘云等笔受。

        39. 《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十六卷

        见《内典录》;安慧菩萨糅;贞观二十年正月十七日于弘福寺翻经院译,至闰三月二十九日毕,沙门玄赜等笔受。

        40. 《广百论本》一卷

        见《内典录》;圣天菩萨造;永徽元年六月十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谌笔受。

        41. 《大乘广百论释论》十卷

        见《内典录》;护法菩萨释;永徽元年六月二十七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十二月二十三日毕,沙门敬明等笔受。

        42. 《摄大乘论本》三卷

        见《内典录》;无着菩萨造;第三出;贞观二十二年闰十二月二十六日于北阙紫微殿西弘法院译,至二十三年六月十七日慈恩寺毕,大乘巍笔受。

        43. 《摄大乘论世亲释》十卷

        见《内典录》;第三出,与陈真谛、隋笈多出者同本;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八日于北阙弘法院译,至二十三年六月十七日慈恩寺毕,大乘巍等笔受。

        44. 《摄大乘论无性释》十卷

        见《内典录》;贞观二十一年三月一日于弘福寺翻经院译,至二十三年六月十七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毕,沙门大乘巍、大乘林等笔受。

        45. 《辩中边论颂》一卷

        见《内典录》;弥勒菩萨造;龙朔元年五月一日于玉华寺嘉寿殿译,沙门大乘基笔受。

        46. 《辩中边论》三卷

        见《内典录》;世亲菩萨造;第二,出与《中边分别论》同本;龙朔元年五月十日于玉华寺嘉寿殿译,至三十日毕,沙门大乘基笔受。

        47. 《大乘成业论》一卷

        见《内典录》;世亲菩萨造;第二出,与《业成就论》同本;永徽二年闰九月五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48. 《因明正理门论本》一卷

        见《内典录》;大域龙菩萨造;初出,与义净出者同本;贞观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知仁笔受。

        49.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

        见《内典录》;商羯罗主菩萨造;贞观二十一年八月六日于弘福寺翻经院译,沙门知仁笔受。

        50. 《唯识二十论》一卷

        见《翻经图》;世亲菩萨造;第三出,与元魏智希、陈真谛出者同本;龙朔元年六月一日于玉华寺庆福殿译,沙门大乘基笔受。

        51. 《唯识三十论》一卷

        见《内典录》;世亲菩萨造;贞观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九日于弘福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52. 《成唯识论》十卷

        见《内典录》;护法等菩萨造;显庆四年闰十月于玉华寺云光殿译,沙门大乘基笔受。

        53. 《大乘掌珍论》二卷

        见《内典录》;清辩菩萨造;贞观二十三年九月八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十三日毕,沙门大乘晖笔受。

        54. 《大乘五蕴论》一卷

        见《内典录》;世亲菩萨造;第二出,与《五阴论》同本;贞观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于弘福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等笔受。

        55. 《观所缘缘论》一卷

        见《内典录》;陈那菩萨造;第二出,与《无相思尘论》同本;显庆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于东都大内丽日殿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56. 《大乘百法明门论》一卷

        见《内典录》;世亲菩萨造;贞观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于北阙弘法院译,沙门玄忠笔受。

        57. 《缘起经》一卷

        见《翻经图》;出《增一阿含》第四十六卷异译;龙朔元年七月九日于玉华寺八桂亭译,沙门神晈笔受)

        58. 《本事经》七卷

        见《内典录》;永徽元年年九月十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十一月八日毕沙门静迈、神昉等笔受。

        59. 《天请问经》一卷

        见《内典录》;贞观二十二年三月二十日于弘福寺翻经院译,沙门辩机笔受。

        60. 《阿毘达磨发智论》二十卷

        见《内典录》;迦多衍尼子造;第二出,与旧《八揵度论》同本;显庆二年正月二十六日于西京大内顺贤阁译,至五年五月七日于玉华寺毕,沙门玄则等笔受。

        61. 《阿毘达磨法蕴足论》十二卷

        见《内典录》;大采菽氏造;显庆四年七月二十七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九月十四日毕;沙门大乘光等笔受。

        62. 《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二十卷

        见《内典录》;舍利子说;显庆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于玉华寺明月殿译,至龙朔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毕,沙门弘彦、译诠等笔受。

        63. 《阿毘达磨识身足论》十六卷

        见《内典录》;提婆设摩造;贞观二十三年正月十五日于北阙弘法院译,至八月八日于慈恩寺毕,沙门大乘光等笔受。

        64. 《阿毘达磨品类足论》十八卷

        见《内典录》;筏苏蜜多罗造;第二出,与《众事分阿毘昙》同本;显庆五年九月一日于玉华寺云光殿译,至十月二十三日毕,大乘光等笔受。

        65. 《阿毘达磨界身足论》三卷

        见《翻经图》;筏苏蜜多罗造;龙朔三年六月四日于玉华寺八桂亭译毕,沙门大乘基笔受。

        66.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二百卷

        见《内典录》;五百大阿罗汉等造;显庆元年七月二十七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四年七月三日译毕,沙门嘉尚、大乘光等笔受。

        67. 《阿毘达磨俱舍论本颂》一卷

        见《内典录》;世亲造;第二出,与真谛出者同本;永徽二年于大毕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元瑜等笔受。

        68. 《阿毘达磨俱舍论》三十卷

        见《内典录》;世亲造;第二出,与真谛出者同本;永徽二年五月十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五年七月二十七日毕,沙门元瑜笔受。

        69. 《阿毘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

        见《内典录》;众贤造;永徽四年正月一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五年七月十日毕,沙门元瑜笔受。

        70. 《阿毘达磨显宗论》四十卷

        见《内典录》;众贤造;永徽二年四月五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三年十月二十日毕,沙门慧朗、嘉尚等笔受。

       71. 《入阿毘达磨论》二卷

       见《内典录》;塞建地罗造;显庆三年十月八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至十三日毕,沙门释诠、嘉尚笔受。

       72. 《五事毘婆沙论》二卷

    见《翻经图》;法救造;龙朔三年十二月三日于玉华寺玉华殿译,至八日毕,沙门释诠等笔受。

       73. 《异部宗轮论》一卷

        见《翻经图》;世友造;第三出,与《十八部论》、《部执异论》并同本;龙朔二年七月十四日于玉华寺庆福殿译,沙门大乘基笔受。

        74.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一卷

        见《内典录》;永徽五年闰五月十八日于大慈恩寺翻经院译,沙门大乘光笔受。

        75. 《胜宗十句义论》一卷

        见《翻经图》;慧月造;贞观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于弘福寺翻经院译,沙门灵隽笔受)

        76.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见《内典录》;贞观二十年奉勅于弘福寺翻经院撰,沙门辩机承旨缀缉,秋七月绝笔。

        右七十六部一千三百四十七卷其本并在。◎

        ——《开元释教录》卷8 (CBETA, T55。)

                 题取经诗

               唐义净三藏作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玄奘大师译《大般若经》及圆寂事[755]

  • 玄奘大师的少年时代[1563]

  • 我们为什么需要玄奘大师[3443]

  • 玄奘大师最后魂归何处?[3977]

  • 第17届大学生电影节展映历史纪录片《玄奘大师》[5291]

  • 《玄奘大师》28日西安全球首映[5406]

  • 从“唐僧”回溯玄奘大师[6980]

  • 修建“人文座标” 传承“玄奘精神”——玄奘大师诞辰1408周年纪念活动在偃师隆重举行[6311]

  • 玄奘大师在印度境内游学与善财童子参学有关地理、路线、及其意义之探讨[9670]

  • 唐僧玄奘大师生年之研究[7017]

  • 玄奘大师与唐太宗及其政治理想探微[803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